第88章,林西西社长!

作品:《兽语觉醒:八零恶女靠动物情报赚翻了

    李瑶瑶远远看着合作社加工坊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社员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彻底没了声音。


    公社书记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在全公社大会上直接把红星合作社树成了典型。


    “看看人家!不光质量过硬,还能不断创新!咱们公社以后的发展,就得走这种高质量的路子!”


    她知道,合作社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新局面。


    但她也清楚,下一步,是怎么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走这条生态种植的路,怎么把规模适度扩大,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多新挑战……


    合作社这下可真是扬眉吐气了,名声传得老远。


    附近几个公社的人都知道红星村出了个能人林西西,种的药材连省里的大专家都竖大拇指,还跟城里的大药厂搭上了线。


    名气大了,随之麻烦事也跟着来了。


    最先找上门的是隔壁柳沟公社的主任,带着几个村干部,开门见山就说:“林社长,你们这生态种植的法子太好了!我们那地界儿,山多地薄,种粮食出息不大,就想跟着你们学种药材,你看成不?”


    这话刚说完没两天,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拨人,有的是其他生产队的代表,有的是家里有自留地想找条出路的社员,都眼巴巴地想来取经,指望着也能靠种药材挣点钱。


    大伙儿围在合作社门口,七嘴八舌,眼神里全是期盼。


    合作社内部反倒先炸了锅。


    管理小组开会的时候,分歧一下就出来了。


    “教?咋教?”一个老社员首先皱眉头,有些不满道:“这可是咱们费了多少心血,碰了多少钉子才摸索出来的门道!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甜头,凭啥白白教给别人?到时候他们都种了,咱们的药材还卖给谁?还值钱吗?”


    “话不能这么说,”另一个比较有远见的社员反驳。


    “光靠咱们这一个合作社,地就这么多,产量再提也有限,药厂那边胃口越来越大,咱们自己根本吃不下。要是周围都能种出好药材,咱们说不定还能牵头,统一往外卖,规模大了,说话更有分量!”


    “就是,”有人附和,“而且徐老不也说希望推广嘛?这是好事儿!”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都看向林西西,等她拿主意。


    林西西心里也矛盾。她理解老社员的担忧,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她想得更远独木不成林。


    如果只有红星合作社一枝独秀,迟早会碰到天花板,而且周围的乡亲们日子不好过,她看着也难受。


    霍北南信里说的“保持初心”,她理解的初心,不就是带着大家一块把日子过好吗?


    可是怎么帮?全包全揽肯定不行,合作社也没这个精力。


    她想了想,对大伙儿说:“大家的担心都有道理。咱们的法子不能白给,但也不能看着乡亲们穷困不管。我看,咱们可以换个法子。”


    她提出了个想法:“咱们可以搞个联产合作。愿意跟着种的公社或者生产队,咱们可以提供种苗派技术员去指导,当然这是收费的,他们严格按照我们的管理规范种。种出来的药材,咱们合作社检验合格后,统一收购,再卖给药厂。"


    "这样,咱们保证了货源质量,扩大了规模,他们有了技术,找到了销路,双方都得利。”


    这个方案既实际又有点格局,管理小组的人琢磨了半天,大部分人都点头觉得可行。


    林西西先把这想法跟公社书记汇报了。


    书记大力支持,说这是带动周边共同致富的好事!


    然后,她亲自去跟那些来取经的人谈,把“联产合作”的模式细细说给他们听。


    一听不是白拿技术,而是有合作有约束,最终能见到收益,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干。


    当然,也有嫌麻烦,不信服的,嘀咕着“种个地还这么多规矩”,自己回去瞎鼓捣了。


    林西西也不强求,她知道,有些跟头得自己摔过才知道疼。


    很快,以红星合作社为核心,联合了周边三个公社七八个生产队的“生态药材种植联盟”就算初步搭起了架子。


    林西西更忙了,天天不是在地头,就是在去别村指导的路上,还得盯着自家的试验田和加工坊。


    霍北南来信提醒她:“摊子铺开,管理须更精细,谨防贪多嚼不烂。品质为根,信誉为本,万不可失。”


    林西西把这话记在心里,对加盟的生产队要求极其严格,定期抽查,绝不姑息。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新的问题果然出现了。


    夏天一场罕见的暴雨冲垮了柳沟村一片坡地的排水沟,好几亩快成熟的黄芩被水泡了。村民不懂抢救,等林西西赶过去,已经烂根了一大半。


    看着老农蹲在地头心疼得直掉眼泪,林西西心里也不好受。


    这给了她一个警醒,联盟扩大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却没跟上。


    她又开始琢磨,是不是得弄个共同的风险基金?


    或者请农业局的专家来看看各村的农田水利?


    问题一个接一个,仿佛没有尽头。


    但林西西现在已经不那么慌了。


    她知道,发展就是这样,解决老问题,迎来新挑战。


    她看着眼前这片联结起来的土地,心里揣着的是更大的希望,肩上也扛起了更沉的责任。


    合作社这“联盟”的摊子刚铺开,麻烦事就跟雨后的蘑菇似的,一茬一茬往外冒。


    最大的问题就是,规矩立下了,但不是人人都能严格执行。


    有个小河沿生产队的队长,是个老庄稼把式,种地经验丰富,但也特别固执。


    他表面上答应按合作社的管理规范来,心里却嘀咕:“种了一辈子地,还得听个小姑娘指手画脚?不用化肥农药?那玩意儿能有多大劲?”


    他偷偷给自己负责的那几亩黄芩追了点化肥,想着能让苗子长得更旺相。


    结果没多久,那黄芩叶子是又黑又绿,看着喜人,可仔细一瞧,枝叶徒长,显得有点虚胖。


    这事儿没能瞒过林西西派去巡回检查的技术员。


    技术员一看地头土色和苗相就不对劲,蹲下去一闻土,再掰开叶子仔细看,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


    技术员当场就沉了脸:“老队长,这地是不是上化肥了?”


    老队长支支吾吾还想搪塞。


    技术员一点没客气:“这可不行!咱们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的,必须生态种植!你这用了化肥,药材品质就变了,到时候检测不合格,我们是绝对不能收的!”


    老队长一听也急了:“我这不是为了产量好吗?你看这长得多好!一点点化肥能有啥大事?”


    两人在地头就争执起来,消息很快传到林西西耳朵里。


    她立刻赶了过去,没急着发火,而是先蹲下查看了黄芩的长势,又抓了把土在手里搓了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