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途中的”埋伏“
作品:《向西,向西!》 一行人离开了村庄,便沿着来时的小路赶了回去。
回去的路并不好走,而且连队所在的地方地势要高于村庄。
所以回去时,大部分都是上坡,极为费力。
并且由于是独轮车,每辆车都需要一人在旁边费力地扶持着。
只有这样,才能在颠簸路段维持平衡,防止水桶倾覆。
如此一来,十一辆水车,每次往返最少需要二十二个人。
这样对于人工成本耗费实在是太大。
李疆裕扶着自己负责的那辆水车,一边随着车子晃动的节奏迈步,一边飞快地思索着。
目光扫过车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
随后扭头望向身后同样扶车的徐卫国,大声道:
“哎!老徐,我记着咱们连队库房里,是不是还堆着些闲置的架子车?”
徐卫国闻言,抹了把脸上的汗珠,略作回想后,点了点头。
“好像是有一些,不过···恐怕剩得不多了。前面俺记得那个姓周的专家拿走了几个,说是要去拉土,你问这个干嘛?”
李疆裕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边吱呀作响的独轮水车。
“我在想,咱们能不能把这水桶给挪个窝,把桶从这独轮车上卸下来,想办法固定到咱们的两轮架子车上。这样拉起来肯定省力多了,说不定一趟还能多拉点水。”
徐卫国一听,精神也为之一振,立刻在脑海中回忆连队里架子车的大小尺寸。
同时目光扫过身旁水车上的木桶,在心里快速的估算着。
把桶的体积和架子车的车斗尺寸大体一估算,脸上顿时露出了笃定的笑容。
“老李,这主意俺看行!尺寸上应该没问题,绑结实点就成。真要是成了,那咱们每趟能少用十一个人手!这买卖绝对划得来,稳赚不赔!”
想到能省下近一半的人力,徐卫国语气里满是兴奋。
不过这些水车都是乡亲们的,想要改装,还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才可以。
当徐卫国说完之后,李疆裕赶忙回过头,呼喊了一声。
“阿依夏木!”
阿依夏木闻声回过头,李疆裕也顺势继续道。
“我们想改装一下这些水车,就是把桶挪到我们连队的架子车上,变成两个轮子的,你看行吗?”
对于这个提议,阿依夏木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点头答应道。
“没问题啊,要是都能改成两个轮子的,以后我们拉水也轻松多了!”
回应完,她又用维语向旁边几个帮忙拉水的村民解释了几句。
大家纷纷点头,脸上都露出赞同的神色。
得到一致同意,李疆裕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正准备再和徐卫国详细商量改装的具体细节时。
突然!!
就在队伍右前方第二个土包处,隐隐的探出了半个脑袋。
不过仅仅一瞬,那脑袋便又缩了回去。
就是这不到一秒的动静,恰巧被李疆裕捕捉个正着。
然而李疆裕并没有打草惊蛇,只是和配合拉车的村民说了一声,便快步走到了阿依夏木的身边。
看到李疆裕神色凝重地快步靠近,阿依夏木刚想开口询问,却被他立刻制止了下来。
紧接着他佯装帮忙推车,身体紧贴着水车一侧,压低了嗓音,语速又快又稳。
“阿依夏木,咱们右前方,第二个土包后面藏着人!别往那边看,也别慌,保持现在速度继续往前走,就像什么都没发生,我和徐卫国去处理。”
经历了上次并肩应对土匪的事件,乡亲们对李疆裕有着绝对的信任。
阿依夏木闻言,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其他村民也心领神会,继续拉着水车往前匀速前进。
信息传达完毕,李疆裕借着道路左侧几丛稀疏红柳的掩护,迅速回到了自己原先的位置。
徐卫国见他从阿依夏木那边回来,又再次忍不住的小声调侃了起来。
“哎呀!又说悄悄话去了,说的啥呀,俺能听不,还是···”
“有情况。”
短短的三个字,瞬间让徐卫国脸上的戏谑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只见他保持着现有的状态,身体没有大幅度的转动,只是眼睛在不停的扫视着周围。
两人搭档了这么多年,在作战上的默契,已经无需过多言语。
“两点钟方向,第二个土包后面。”
听到李疆裕简短的提示,徐卫国立刻将目光锁定在了那里。
“什么计划?”
“绕后侦查,首要任务是确保乡亲们安全,如果是土匪,人少就直接包圆拿下,人多的话···”
李疆裕顿了顿,带着一丝决然的语气。
“人多的话我来牵制,你立刻带乡亲们全速撤回村里,叫兄弟们支援!”
徐卫国几乎是瞬间就权衡完毕,立刻点头。
“好!”
但紧接着,他便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补充道。
“不过人多的话,牵制我来做!就这么办!”
话音落下,根本没给李疆裕反驳的机会。
趁着前方一个土坡的视觉死角,身体猛地一闪,俯身躲到了一旁的干草堆中。
李疆裕看着隐蔽好的徐卫国,无奈又担忧地轻叹一口气。
他太清楚了,如果对方人数占优,留下来牵制的人,无异于将自己置于最凶险的境地。
但此刻情况紧急,徐卫国已经行动,争辩只会贻误战机。
实属无奈,随后只好立刻和前方的阿依夏木示意了一下。
紧接着和徐卫国一样,俯身躲到了一旁的隐蔽处。
拉水的队伍依旧吱呀呀地匀速前进着,车轮碾过干燥的土地,扬起细小的烟尘。
当车队整体向前行进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将那个可疑的土包甩到队伍中后段的位置时。
早已潜伏在道路左侧的徐卫国,猛地从一处低矮的土包后窜出。
借助复杂地形的掩护,迅速向目标土包的后方迂回包抄而去。
一切动作,迅速而隐蔽。
与此同时,李疆裕则保持着与拉水车队若即若离的距离。
始终将自己置于一个既能随时观察,又能快速支援保护村民的位置上。
最后直到拉水车队行驶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李疆裕这才立刻转移到了道路的右侧。
此刻,李疆裕在前,徐卫国在后,而那个藏有人的土包,正被牢牢的锁定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