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 章 免费打扫院子

作品:《杜果儿和韩老九

    韩母最高兴的是好几筐子的新鲜菜,吃惯了自己地里种的菜,买着吃菜总是觉得不新鲜,这菜杜果儿拿湿布盖着,一路上还洒点水,新鲜的很。


    左向春中午就吃到了新鲜的萝卜樱子。


    全嫂把萝卜樱子剁碎,再听杜果儿,拍了几棵山胡椒进去。


    每次一吃到山胡椒的味儿,都能让杜果儿回味起牛百叶肚的味道,哎,这里吃个牛肉,有点子难啊。


    “这菜口味很独特啊,是放了什么呢?”


    全嫂也不知道那叫什么啊,


    “我家大娘子老家的一个野果子吧,这味道下饭。”


    一大盆的萝卜樱子,大伙儿吃的干干净净,还是自家地里的菜好吃。


    “这菜好!”


    左向春喜欢,素,清淡,口味还重,多么神奇的组合啊。


    这两家在一起,时间长了,左向春也看出来了,自家的墙可能就是隔壁自己推倒的,因为其他的地方,没有要倒的痕迹啊。


    无所谓了,这隔壁估计也是看着自家院子空着,想占着喂鸡啥的,有点小心思,但是人还是不坏,要不是隔壁,自己在老家待着,也少了一些烟火气。


    “韩大妹子,你看看,要是你家没地方种菜,就到我家种呗,我家后园子不也是空着?”


    韩母一听,还有这好事儿,


    “那,真的让我们种?”


    韩母就是觉得,这自家能种点菜,每个月能省不少钱呢,一大家子这么多人,就是买萝卜,也不得一顿好几个。


    干菜能吃,也不能顿顿吃干菜啊。


    “种,这样吧,你叫果儿或者老九过来,我给他们说说。”


    这家里,杜果儿做主,左向春是早就知道了,这家里的儿媳妇厉害呗,很正常,自家不也是儿媳妇做主,自己那个儿子,屁都不敢放一个。


    所幸是儿媳妇也孝顺,对自己这个公公也是嘘寒问暖的,比儿子要上心。


    杜果儿急匆匆的走过来,这左老爷叫自己?说后园子的事?咋了,不让喂鸡啦?


    “左叔,找我呢!”


    杜果儿带了两个柿子饼来,这老头爱吃这个,可是吃多了不好,每次,杜果儿也就只带两个给他。


    “哟,柿子饼啊,这个好吃!到时候你给我在后园子也种上两棵呗,过几年要是老头儿还能回来一趟,也能吃到自家院子里的柿子。”


    不知道啊,要是身子骨好,还能回来,那多好啊。


    “没问题,你啥时候回来都有的吃。”


    杜果儿看着老头,这是找自己啥事儿?不会是吃了柿子饼就忘了说吧。


    “杜家小娘子啊,你看,这院子这么大,我要是过了年后,回了京城,也没人打理。”


    院子的确是大,比隔壁杜果儿家大了三倍呢。


    “没事,我帮你打理着就行。”


    这事儿,反正也就是安排一下全嫂子做,隔三差五的整理一下就够了。


    “这样吧,我这后园子就租给你,你种菜,喂鸡,随意,但是这前院,不能折腾,这种的花花草草,你得帮我打理着,这租金就抵了打理费了,你看,行不行的?”


    左向春唤着阿拙倒杯热茶,咬了一口柿子饼,甜。


    “这事儿,真的啊,太感谢左叔了!”


    很好很好,可以自己种点子菜了,这园子真的大,放着是可惜了。


    “就是那个倒了的墙,你还是砌好吧,中间留个小门,咱们两家方便进出就行,这墙倒了不好。”


    后院子估计是有几只鸡下蛋了,咕咕咕的叫的大声的很呢。


    杜果儿脸有点红,这左家肯定是看出来了,这墙是自家推倒的了,


    “嗯,好的,明天我就要他们给砌好!”


    左向春笑了,据说嘛,人还是不坏的,有点小心思而已。


    “下午给我蒸个鸡蛋羹吧,那个好消化,也滑口。”


    既然是有小心思,那自己也有点小要求,不算过分吧。


    “行,没问题,我从老家带了几只斑鸠回来,你老今晚上是要吃炖斑鸠还是蒸鸡蛋呢?”


    左向春一听,斑鸠啊,这玩意吃了补啊。


    “阿拙,去我书柜第三格,有个木匣子,你给我拿来。”


    这个斑鸠放一点参须,必须要放一点,可别浪费了。


    “晚上吃斑鸠,你炖的时候放一点这个参须,很补身子的,这鸡蛋羹明日再吃,不急。”


    杜果儿拿着参须,笑着走了,明日砌墙,开荒,后园子是能种菜了。


    左向春也乐了,这园子自己不在家,荒着也不像样子,给他们种点菜,喂点鸡,还能免费请个打扫的,照看房子的,这事儿,自己可是赚了。


    带着阿拙就去街上溜达去了,城边上的白云寺,好久没去了,能赶着回家喝斑鸠汤就行。


    安排好韩中去买砖头砌墙,杜果儿就不管了,她做的豆腐乳坏了一板,其他的六板都是好的,成了!


    装到坛子里,小小的坛子装了十三坛子,自家留一坛子吃,再送一坛子给陈德福家里去,其余的,都放到酱菜铺子里。


    刘青江回来后,什么也没说,一心都在铺子上,想多了头疼。


    自己有五十亩地,还有这个码头铺子的租金,每年也能攒下不少的钱了。


    刘青江也想好了,这地和租金得攒着,这些都是宝儿的,自己在铺子里的工钱就拿出来给韩母,做家里的花销,也不算是吃白食,要是看着有啥事,自己再给老九帮一点。


    帮多了也不行,杏花那里,估计是不可能白白的给自己带孙子的。


    杜果儿一回来,就告诉了韩母,刘青江把地给侄儿种了十五年,村长也给了他侄儿。


    韩母不问,也不说,这半路夫妻,各有各的想法很正常,只要能好好的给家里干活,老了就是一个伴儿,自己着什么急,老九和果儿可比永福和杏花好,人品正,又孝顺。


    就是老九这个藏私房钱的习惯,得改改,韩母都看着好几次,杜果儿去看他的私房钱了,也没动,老九还啥都不知道,乐呵呵的每天抠一点钱去藏着。


    哎!还是果儿好,要是别的女人,不给你闹翻天就不错了,虽然知道,最后,这钱也到不了韩老九身上,但是,果儿这人是没话说,独一份!


    还是自己厉害,给老头子选了一个风水宝地,谁家能有自家这般红火,这肉食就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