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 章 这妹子太仁义了

作品:《杜果儿和韩老九

    汪小丫的六个哥哥们回去了,这要春耕了,这是大事。


    杜果儿这边豆腐坊也是招了十来个卖豆腐脑的,卖豆腐脑比卖豆腐要实惠,对于杜果儿来说,是这样的。


    豆腐还要压榨,这豆腐脑不要啊,只要点了卤,成了型,不需要榨出水,直接就是一桶一桶的挑出去就可以。


    卖豆腐脑的还要排队,来晚了,都抢不到货。


    杜果儿想起左向春的话,自己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很初级的生意阶段,谁说古人就不懂买卖了。


    这脑子活的人,做什么都活。


    慢慢来吧,很多东西真不是想当然就可以的,这十来个人,自己是有点招猛了,还好,预定的石磨马上就要到货了,到时候开三个磨,应该能保住用量。


    韩家豆腐,在整个渡口府开始有了一点的名气,整个渡口府有三家。


    一家是刘记豆腐,家里人不多,一个老娘,带着一个儿子,还有一妻一妾,做的规模不大,就是位置比较好。


    属于那种前店后面作坊的样子,只有一台石磨,开在集市口子,大伙儿买卖也方便,生意倒也不差。


    还有一家是朱记豆腐,主要是供应店家的,价格便宜,做喜事啥用量大的,也找他家买豆腐,就是口味怎么都比不上刘记豆腐,胜在便宜,家里有两台石磨。


    至于韩家豆腐,口味也只能算中流,杜果儿能把豆腐做出来就很不错了,你要她做的多高标准,不要太苛求了。


    只不过现在的韩家豆腐主要是卖豆腐脑和豆腐皮子,这倒是取了巧,生意大家都有的做。


    杜果儿的豆腐证还有三个名儿呢,好想挂出去,八两银子一年,这也是钱啊。


    豆腐证看着是贵,其实算下来,并不亏,杜果儿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贵,这是不准穷人太容易翻身还是咋的?


    四百两银子,二十年。


    一年就是二十两,按八两银子一个的挂靠,五个名额,就是四十两,还要怎么赚钱?怎么做都是赚钱的。


    哎,越有钱的就越能有机会赚钱,这穷人,能攒出来挂靠的钱,就很不错了。


    脑子里正在胡思乱想着,韩中媳妇给杜果儿端来一碗豆浆,


    “喝点呗,在这里发傻一天了,这门口有人喊你,你都没听见。”


    啊?有人喊自己?不会吧,这一孕傻三年,这么明显的吗?


    可是当初怀石头的时候,自己明明很正常的啊。


    “杜掌柜的好!”


    杜果儿一看,这,这不是汪小丫的大哥吗?不是回去种田了吗?


    “你咋来了?有什么事儿不?”


    “杜掌柜的,这,我有个事儿,想问问,你这里教不教学徒,我们几兄弟想学这个手艺,你放心,我们只在自己村里卖,豆腐证也是挂靠到你这里的,按规矩来。”


    不可能,杜果儿才不愿意呢,这手艺可不教,你自己会打豆腐,那没办法,这不会也来卖豆腐,这是自己吃饭传家的宝贝呢。


    “我们不知道一百两能不能够,这是家里凑的一百五十两学手艺的钱......”


    杜果儿一看,我的天,这豆腐手艺也不是不可以教,


    “其实嘛,咱们两家的关系,钱不钱的都不是那么重要,可是这京城里的左老爷,年前才在我这里学了手艺走了,我也不敢乱价格,免得伤了和气。”


    杜果儿很热情的拿出干果李子出来,


    “来,坐下吃点,慢慢说。”


    汪家大哥看了一眼干李子,口水都流下来了,这东西,一般人谁吃啊,都能把尿酸出来。


    “这左老爷也学打豆腐?”


    汪家大哥过年前也是见过左家老爷的,听说还是一个进士老爷呢,进士老爷也打豆腐吗?


    杜果儿点点头,


    “是啊,他说艺多不压身,这学好了就是一门传家的手艺,怎么也要学了去,两百两学了打豆腐,要不然,我咋有钱买庄子呢。”


    汪家大哥点点头,这手艺学会了的确世世代代都能用,这杜家大娘子买了一个庄子自己也是知道的,听永贵说了呗。


    “两百两啊!”


    家里没这么多钱啊!


    “这样,你看行不行,这两百两我们也学,就是现在真的只能凑够一百五十两,能不能等着今年收了粮食,我们再给五十两剩余的?哦,不五十一两,一两银子的利钱!”


    汪老大狠狠心,等学会了打豆腐这个手艺,家里六兄弟把家分了,去其他的地方安家,卖豆腐。


    不说这杜家大娘子一个女子就能创下这么大的家业,难道,自己这些男子还能不如她?


    “看你说的, 什么利钱不利钱的,但是我说好,这个价格只算怎么把豆腐打出来,其他的品种你们自己去琢磨,不是我做了一个什么新东西,就要免费教会你们的。”


    自己一个豆腐乳可是换了一个院子呢,再就是豆腐皮,这教他们的这几天,把家什活儿都收好,这些都是不教的。


    “行,那我们把地里的活计干完,就来。”


    “好的,自己带两百斤黄豆来,这些都是材料钱。”


    真黑啊,汪家老大心里默默的骂了一句,为什么自己小妹会说,这杜家大娘子仁义呢?


    杜果儿不以为然,你这么好说话,那我肯定就要提出各种无礼的要求咯。


    和左向春谈生意的时候,杜果儿知道了,这既然谈的是买卖,那就别带感情,这要是买卖不成,再说仁义。


    再说了,和左向春比起来,自己这点子段位,算什么?他那人,脸皮才算厚呢,这都说好了价格了,还顺了自己几坛子豆腐乳去。


    看着汪家老大踉踉跄跄的走出了豆腐坊,杜果儿高兴的蹦了起来,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强啊,对于手艺太渴望了,那么,我,杜果儿,就要把这些手艺发扬光大!


    陈德福家里,汪家老大在和汪小丫说着,两百两银子学一个手艺,这是家里几兄弟还有爹娘这么多年的积蓄呢,真贵啊。


    “便宜是不便宜,但是这学会了,世世代代就多一条吃饭的路子,人家不看在小丫公公的面子上,还不一定肯教呢。”


    段氏可不管,这肯定是杜果儿看在自家男人的面子上才教的,谁会把吃饭的手艺教给别人啊?


    这妹子,太仁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