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再逛古玩街
作品:《踹掉渣女后,能鉴定万物的我赚翻了》 凌远现在对朱婷的感觉是绝大多数的厌恶,还有一部分的恨。
他会去跟的蒋文仪说那些话,就是想利用蒋文仪去给朱婷一些教训。
“蒋总,有你出手,宋长青和朱婷只能算是小喽啰,还不任由你摆布?”凌远恭维了一句。
蒋文仪“嗯”了一声,说道:“我现在去律所,就是准备大离婚官司的。”
“宋长青在公司做的那些事,我之前没有去调查,真查起来,公司里大多数人都知道谁说了才算。”
凌远对蒋文仪怎么做没有太大的兴趣,随口附和着。
很快,车就到了凌远的公寓下面,客套两句后,凌远下车,准备先去买些东西。
家里能丢的东西都被朱婷给丢了,只剩了桌椅板凳这种家具。衣服、锅碗瓢勺、床单被褥等等,要么被拿走,要么被丢掉。
可不要小看床单被褥,凌远自己穿几十百来块钱一件的体恤和衬衫,但在朱婷要求下,床上四件套都是真丝的,被褥也是蚕丝被,好几千一床,朱婷自然是不会留给凌远的。
买了一大堆东西,顺便叫了一个跑腿的小哥才一次搬了上去。
新买的床单被套丢进洗衣机里速洗一下,又要下楼买东西。
凌远是农村人,父亲是镇上小银行的主管,母亲是家里小学的教导主任,因为他们村距离镇不远,所以父母都是住家里,这也导致凌远从小就要学会做饭,因为寒暑假要么去爷爷奶奶家或者亲戚家蹭饭,要么自己做,父母管不了他吃饭。
这也让凌远的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厨艺。
原本父母是想让他回老家的,不管是进银行还是去做老师,父母都能照顾一下,想要发财肯定有难度,但安安稳稳一辈子是没有什么问题。
为了朱婷,凌远才来的城市。
凌远买了牛腩、一条鲈鱼,还有一些蔬菜和鸡蛋,一个土豆牛腩、清蒸鲈鱼、西红柿蛋汤,简简单单的一顿。
就在凌远准备吃饭的时候,一阵敲门声传来。
“咚咚咚!”
凌远放下碗筷去开门,发现是苏韵秋:“苏同学,怎么了?”
苏韵秋还是很腼腆,手里提着一个汤粉和一个快递:“远哥,我买了感应灯,不怎么会装,你能不能帮我装一下?”
凌远点点头:“没问题,我吃了饭就去帮你装。”
苏韵秋一脸感激:“好,你先吃饭,我这不着急,那我先回去了。”
凌远看看了一眼苏韵秋手里的汤粉:“你就吃粉啊?”
苏韵秋略有些尴尬:“我……我不怎么会做饭,所以就没打算开火,其实在外面吃也听方便的。”
凌远说道:“我今天做了很多菜,一个人估计也吃不完,一起吃吧!”
苏韵秋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吃粉就可以。”
凌远说道:“你就当帮我一个忙,你不帮我吃点,肯定又要剩下,我明天白天不在家,倒了也浪费,我等会还要帮你装感应灯,你不会这点忙也不愿意帮吧?”
苏韵秋本来就腼腆,也不擅长社交,凌远的话让她不知道怎么拒绝,只能半推半就答应下来,嘴里还不停道谢:“远哥,那我下次请你吃饭。”
凌远笑了笑,说道:“一顿饭而已!你先坐,喝什么饮料?”
“不用,我吃点菜就好,我这有粉!”苏韵秋生怕给凌远添麻烦。
凌远的拿出三套碗筷,给苏韵秋盛了半碗饭,又拿了一瓶今天刚买的纯牛奶:“把你的粉分我一半,咱们今天就算打平火了。”
苏韵秋没听太明白:“什么是平火?”
“我们家的土话,意思就是一人拿点食材,一起吃饭。”凌远说这已经把碗放到苏韵秋面前:“我也挺喜欢吃这家粉的,是楼下进门左边有一棵小发财树的店买的吧?”
苏韵秋看了一眼包装袋,就是很常见的白色包装袋,打包盒也没有店名:“你怎么知道的?”
“我早餐经常吃他们家的粉,一闻味道就知道,说起来有几天没吃了,还挺想的。”凌远催促苏韵秋。
苏韵秋原本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就拿了一个粉就要换凌远一顿饭,见凌远喜欢吃,赶忙给凌远夹了一大半。
凌远本来就很会为人处,苏韵秋又是初入社会,只要凌远愿意,很轻松就能让苏韵秋放松下来。
一顿饭吃下来,苏韵秋已经跟凌远开始熟络起来,抢着帮忙洗碗。
凌远也没客气,客套两句就让苏韵秋干了,自己把餐桌收拾了一下。
跟人相处,相互付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凌远也疑惑,自己明明知道这点,当初怎么就脑子不转弯,在朱婷那就例外了。
打扫完后,凌远去给苏韵秋装好感应灯已经是晚上。
回到家里,凌远在网上买了很多古玩相关的书籍,还有二十四史。
古玩这东西,就讲一个出处,如果有配套的故事就更好了。
虽然鉴定万物的能力可以鉴定出朝代、出处、大概价值,但没有背后的相关故事。
如果拿到一副唐伯虎字画,能说出当时唐伯虎是什么状态,心情是失意还是春风得意,历史上是哪一年,什么情况下因为某些事画下了这一幅画,只要说得头头是道,还能在古书上找出相关记载,不仅仅能让你的地位得到认可,还能提高古玩身价。
凌远虽然没有研究过古玩,却比较喜欢历史,看这些东西,他还是很有兴趣的。
次日,凌远早早起床,去楼下吃了个早餐,然后直奔古玩街。
虽然凌远在聚宝阁捡过一次漏,但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所以大多数摊主还是把他当成新手:“小兄弟,要不要看看?”
“老板,我这都是大开门的物件,瞧一瞧?”
“宋朝官窑的瓷器,上上手?”
凌远并不着急直接上手,而是试着用自己不多的古玩知识来判断,这东西的真假、新老。
直到看见一个清朝大户人家的首饰盒,凌远看着觉得像是真的,于是蹲下身,问道:“老板,这首饰盒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