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此一去,前程似锦

作品:《寒门科举:举族供我踏青云!

    当天晚上。


    慕氏忙活着,做了四菜一汤。


    余壮给儿子夹了满满一大碗菜:“多吃点,到了外面就吃不到你娘的手艺。”


    “嗯。”余澈拿起筷子,大口扒饭吃菜。


    他一回家,就把自己想到书院读书的事告诉了爹娘。


    余耀当众表示,余澈进学的一切费用,余氏一族包了。


    住的地方也早想好了,族长的大儿子余坤就在县城开酒楼。


    余壮和慕氏虽然心里万般不舍,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们也只好含泪答应。


    于是,五十两银子,用于余澈读书。


    剩下的银子,补贴家用。


    族人和其他乡亲赠送的厚礼,米面油蛋收起来,肉挂横梁上,熏起来。


    而那些布,慕氏花钱请人帮忙,给余澈赶制了七套夏装。


    余澈准备离家、前往县城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新衣裳做好了。


    余澈感激的从母亲手中接过,看着她被扎的手指,莫名的想起了一句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后,他郑重的向母亲鞠了一躬。


    慕氏激动得擦泪,我儿仿佛一眨眼就长大了好些。


    余壮也赶紧递给儿子一个包裹,憨笑道:“路上吃。”


    里面是一罐蜜饯、一包桂花糕和一包瓜子。


    还有两双他拿帮役工钱买的布鞋。


    乍一看不值多少钱,却费了不少心思。


    余澈接过包裹,开心道:“谢谢爹。”


    然后,他把那罐蜜饯打开,抓一把递给馋嘴的余浚:“给,拿去吃吧。”


    余浚这回有礼貌了,征询般看向余坚,见他笑着没反对,这才欢呼一声:“谢谢澈哥儿。”


    “小子太馋了!”


    余坚佯装生气白了一眼自家儿子,随后看向余澈:“澈哥儿,谢谢你。”


    这些日子,他躺在床上,回想自己过去种种,忽然感觉自己做了好多错事。


    尤其是余壮,一个他瞧不起的泥腿子,在他被打时,不念旧恶挺身相救。


    还有,余澈在看到他吊着的手臂时,眼中一闪而过的愤怒。


    这些都让他心里感动,乃至忏悔和自责。


    余坚满怀感激的递给余澈一套新的文房四宝。


    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还有笔架、笔洗、镇纸、墨床等等,非常齐全。


    加起来值不少钱。


    余壮赶紧推辞:“不行不行,不能收,这礼太贵重。”


    但余澈已经快他爹一步,接过文具,开心道:“谢谢坚叔,有了它我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呵呵,可惜,族长本来想让我送你进学。”余坚笑道,“到了外面,要自己注意安全。”


    说着,他特别提醒道:“尤其是注意县丞。”


    “嗯。”余澈点点头,“我虽不在,却也要监督浚哥儿念书。”


    “那是肯定的!”余坚一笑。


    “到了外面,记得行事低调,你毕竟是孩童,离家又远,出了事没人照应。”


    说话的是计权,当了余澈几天的夫子。


    不是计权学问不够,余澈缺的不是学问,而是机会。


    余澈笑笑:“我记住了。夫子也要好好努力,说不定能中举。”


    “哈哈哈,这个事还是交给你吧。”计权怜惜的摸着余澈的头。


    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送走了他们。


    被夫子认定为‘有出息’的余澈,正在被亲爹亲娘念叨,各种出门须知。


    卧房里,油灯昏黄。


    “娘给你的衣服里都缝了个内兜,里面装了铜钱。还有,你打小睡相不好,夜里总爱掀被子,小心别着凉……不知余坤家的床够不够宽敞。”


    慕氏说着说着,声音有点哽咽。


    在一旁耐心听的余壮,这会儿也听得红了眼睛。


    七岁大的孩子,就到县城求学,搁谁谁放心!


    哪怕是住在族长儿子家里。


    余澈叹了口气,怕他们从叮咛变自责,便说道:“怎么回事,你们这个样子,我怎么放心出门读书。”


    “那你就在村塾读呗。”慕氏脱口而出。


    余壮顿时摇头:“这怎么行,外面天大地大,能学到真本事。”


    慕氏哽咽,不再吭声。


    余澈替娘擦了擦眼泪,人小鬼大:“娘,我会照顾好自己。你和爹也懂事一点,要好好照顾自己。”


    “还有,记得把屋子翻修一下,我还会回来看望你们。”


    对于学业,余澈自是信心十足。


    但对于赚钱,他还没有头绪,嘴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别哭,等我回来,给你们买零嘴儿。”


    慕氏噗嗤一笑,抓住儿子的手,轻轻地拍他的手背:“你哟,贫嘴得很。”


    余壮也跟着笑起来。


    只是笑容中,带着些离别的惆怅。


    余澈这时看向他:“爹,别怪儿子没跟你提前商量,就让你到巡检司当帮役。”


    “我这么做是有考虑的,一是希望你能有份差事,二是不给他们欺负你的机会。”


    只有拉近距离,才能防范他们下黑手。


    余壮一听,把儿子抱在怀里,“你这么听话,处处为爹着想,爹怎么会怪你。”


    “你到了县城,记住夫子的话,一定要低调。”


    “还有,还有要照顾自己,爹和娘盼着你回家。”


    这下,换成余澈听得眼红了。


    他轻轻地拍了拍父亲厚实的背,在心里唏嘘。


    两世为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爹娘。


    这感觉,真好。


    次日一大早。


    余耀亲自赶着牛车,送余澈到县城的余坤家。


    族人闻讯,都来给他送行。


    这可是咱路上村余家出去的孩子哩。


    慕氏牵着儿子的手,一遍又一遍叮嘱。


    余壮走在身侧,眼中含泪。


    他们身后,是这个破旧、寒酸、甚至一贫如洗的家。


    “爹、娘、夫子、坚叔、叔叔伯伯们……”


    余澈的目光,在一群人脸上缓缓扫过,笑道:“我走了,你们保重。”


    近一个月的时间,余澈和他们朝夕相处,早已把自己当做了整个家的一部分。


    也是余氏一族的一份子。


    离别在即,心中难免不舍。


    慕氏看着已经初长成的儿子,欣慰地道:“去吧。”


    余澈走过去,抱了抱操劳的母亲,朴实的父亲,又向夫子作揖。


    而后,他转身背对族人们挥手告别,登上了牛车。


    余耀一扬鞭,驾着牛车,向远处驶去。


    余澈回头,送他的人们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至彻底消失在眼前。


    他心底有股说不出的难受。


    随着离家越来越远,余澈心里才好受些。


    望着周遭陌生的一切。


    余澈逐渐放松心情,分别只是短暂的。


    而迎接他的,则是一个注定前程似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