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等待

作品:《孤岛点灯人

    四月,植树的季节。


    北海直奔三十度了,这几年天气异常,忽冷忽热的,感觉人都不晓得怎么穿衣服了。


    年初一月,寒潮,北海还冻死一个人,按道理说最低气温八度,可是他就是冻死了。


    很多人并不晓得,十来度的天气,北海很多人就穿羽绒服了,当然是那种轻薄的。


    住在孤岛上,天气稍微一冷,感觉就很容易感冒,因为海边,因为潮气,还因为风太大了。


    按道理说,联合体中标都公示了,那么施工单位都是提前进场的。


    毕竟,赶工期。


    然而,工地上还是老两样,码头,吹沙,没任何动静。


    工程例会。


    这次偌大的会议室,竟然两排围坐,坐的满满的,龚经理和成经理神情都不一样了。


    毕竟手下人多了,像个正规军。


    工程部的会议室,灯光明亮,投影仪的光束在墙上打着“海北电厂项目工程例会”。


    “窗帘拉上。”


    因为外面阳光刺眼,里面的字都看不清了,由于发电部刚成立,才五六个人,其他人都在工程部。


    电气,热工,土建,水工,化学,环境。


    现在的工程部像个大杂烩,什么专业都有,热闹确实热闹,来一次会,一箱百岁山空了。


    你可能会说奢侈,给矿泉水。


    问题,这里还在吹填,是岛,没有供水,哪来水喝?除了矿泉水,真就没水喝。


    供水管倒是通了,问题是沙沉降不够,经常有东西渗漏到供水管中,这水除了能冲厕所,洗手,啥都干不了。


    还能搅拌混泥土,水泥。


    会议上。


    余磊、赵志刚、夏魏华三人坐在会议桌的右侧,面前摆着各自的工位图。


    巴拉巴拉,扯一堆没用的,就是活平均分配了一下,本来活就不多,主要集中在二号码头。


    这样一分,就几乎没啥事情了。


    “啥时候动工?”


    “打桩?”


    龚经理嘴巴拧巴着,“上面还没通知。”


    Epc总包,联合体的招标已经结束,但没有通知人员进场,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赵志刚皱了皱眉,低声嘟囔:“招标都结束了,还不进场?”


    “这确实不符合常态。”


    夏魏华是新人,就低着头翻看资料。但余磊清楚,这种“卡壳”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策层的问题。


    大概率是“政策”。


    不过,工作还是分了。


    余磊从“一肩挑”到“三人行”。


    会议结束后,工程部对土建组的任务进行了重新分配。


    原本由余磊一人负责的电厂土建工作,如今被拆分为三个部分:


    厂区主楼与设备基础施工:由赵志刚负责,他经验丰富,土建组中最“稳”的人。


    由他带着夏魏华,来干。


    道路与管网施工,临时设施与前期准备:仍由余磊负责,包括场地平整、围墙搭建、临时办公区布置等。


    当然,这是暂时的,乱分配的,因为电厂没动工,相当于前面两个人没事做。


    余磊的任务从“全面负责”变成了“前期支持”,虽然轻松了不少,但内心总是感觉怪怪的。


    他曾经是电厂项目上唯一的土建主管,如今却“打辅助”。


    赵志刚看出了余磊的心思,拍拍肩膀:“别想多,年轻人还要磨练。”


    余磊笑了笑,点头应下。


    领导们脑子里在想啥?


    “年少轻狂?”,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怕出事,毕竟,有个老家伙坐镇,“放心”,就跟上手术台给你弄个“实习生”一样,就算是清华的,你也心里发怵。


    就像刚实习的护士,都拿年轻人练针一样,要是老年人,三针扎不进,不得揍你。


    投诉你,毕竟年轻人,又是男的包容心要“强”一些,对于漂亮的护士“妹妹”,包容心更强,但是身体受累。


    老家伙,就不一定了。


    时间是工地最大的敌人。


    人焦虑的不行。


    两周过去了,都要五一了。


    工地依旧是“等待模式”。


    电子版的图纸都下来了。


    设计没来,施工也没来。


    码头的设计代表,王思津都要回去了,还有他们的设计负责人,王老太太,一个返聘的六十多的老太太。


    王思津这个名字,一听就晓得,人是天津人,王老太太一样。


    王思津,兄弟们都叫他“丝巾“,因为他是从山庐村后期就在这里当设计代表的,如今来了差不多一年了。


    王老太太是来参加二号码头主体验收的,这两个码头竣工,就意味着,他们作为设计的任务完成。


    设计代表。


    一般就是让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到现场磨练的,跟着现场跑,驻场的。


    余磊的同学“孔勇”也被安排“设计代表”,全国各地跑。


    这里简单说一下,驻场设计代表。


    他相当于设计院的外交官了,主要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繁琐细节问题。


    工代既要在平时与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间建立私人友谊,又要强硬地维护设计院的利益,在各种难以厘清的事故责任纠纷中全身而退。


    综合以上两个要素,设计工代的处事策略就是长袖善舞、纵横捭阖。


    你可以说是“二传手”,或者说“人情活”,当然,这活给小年轻,主要是这活“没啥技术含量。”


    王思津来了一年,每天就是打开笔记本电脑,收集问题,邮件转交给院里,然后,打游戏,听歌“朴树的平凡之路”,再将院里的问题回复回来。


    复杂一点的问题,就是现场拍照,视频,传达院里的意思,签字。


    施工单位请业主喝酒,都不带他玩的,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是还得有。


    王思津下班跟着余磊他们一起打球啥的,打打游戏,跟女朋友聊聊天,也感觉挺开心的。


    电子图有了,纸质版没有,也不晓得是不是抄袭泰州的,反正都是一个设计,复制Copy,但是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同,荷载不同可能有所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大差不差。


    然而,开工的影子都没有。


    莫清零私下问过余磊:“上头到底在等什么?”


    “你问我?”


    “你不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吗?”


    “你问我,我问谁?”


    两人沉默良久,最终只是苦笑。


    “开工”成了“必问”的核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