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鸠少帝董卓迁都,恨无道公达刺董(十一)

作品:《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及董卓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故逶迤也。


    ——《后汉书?荀爽传》


    ——————————————


    洛阳,崇德殿。


    董卓,孤身伫立于丹墀之上。


    身后,便是空空如也的龙椅。


    铜雀灯台上的烛火,在过堂风中明灭不定,照映得董卓那张斧凿刀刻的脸庞,忽明忽暗。


    董卓握刀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腰间的龙雀刀鞘。


    他狂野的目光,肆意扫过殿下垂首肃立的群臣,就像屠夫,在打量待宰的羔羊。


    满殿朱紫公卿,无一人,敢抬头与他对视。


    “今日,召诸公前来……”


    董卓开口,声音不高,却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下。


    “是要告知,两件事。”


    顿了顿,待殿中安静得,直能听见烛芯爆裂的轻响,董卓这才缓缓续说道。


    “其一,关东鼠辈猖獗,为陛下安危计,三日后,迁都长安!”


    话音未落,墀下,有了细微的骚动。


    只是骚动,未有反对之人出言抗争。


    迁都之事,于那关东联军起兵之初,董卓便着人放出过风声。


    今日重提,果然未见波澜。


    些许骚动,董卓恍若未闻,继续道:“其二,弘农王刘辩……”


    他故意拖长了尾音,目光如刀锋般,刮过群臣惨白的脸。


    “昨夜,突发急病,薨了。”


    董卓此言一出,殿中朝臣俱是一震。


    董卓说的随意,就仿佛说的,是昨晚吃了什么一样的随意。


    可听在朝臣耳中,却无异于平地惊雷!


    弘农王……


    薨了?!!!


    死寂!


    大殿中,连呼吸声,都似乎消失了。


    新任司空,荀氏八龙之翘楚,荀爽,双手指甲,已然深深掐进掌心。


    他能感觉到身旁同僚在微微发抖,不知是出于恐惧,还是愤怒。


    迁都长安,已是动摇国本!


    而弘农王……


    那个前任天子,昨日,还在太学与他谈论《礼记》!


    今日,便成了棺中枯骨?


    突发急病?


    他听见,自己心底有个声音在冷笑。


    好一个,突发急病!


    但他,只是垂着眼。


    努力的,让自己盯着脚下金砖的纹路,仿佛那上面,刻着救世良方。


    三十年的宦海沉浮告诉他,此刻,但凡有任何的异动,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招来灭顶之灾。


    丹墀之上的董卓,在等着人跳出来!


    杀鸡儆猴!


    等了许久。


    终是无一人出列。


    目光森然的董卓,松开了握刀的手,颇有些意兴阑珊。


    他踏前一步,庞大的阴影,顿时笼罩了半个殿堂。


    “既然诸公无异议,那,便各自回府准备罢。”


    今日朝会,不是商议。


    只是宣判!


    ……


    暮色如血,荀府书房。


    晚饭过后,荀爽便屏退左右,独自枯坐昏黄的灯影里。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


    三更了。


    “慈明兄!”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低唤。


    “何人?”


    荀爽瞳孔微缩,却是没有起身。


    门,被无声地推开。


    一个瘦削的身影闪入,正是董卓长史,何颙。


    “长史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当……”


    何颙在荀爽对面坐下,烛光映出他眼里的密密血丝。


    “只是心中有一事不解,特来请教。”


    “讲!”


    “今日殿上,董卓宣布弘农王死讯时,慈明兄的右手,曾微微抬起三寸,又缓缓放下……”


    何颙紧紧盯着荀爽双眼,沉声发问。


    “不知当时,慈明兄是想出列谏言,还是想,握紧腰间佩剑?”


    荀爽闻言,眉头一动。


    “伯求兄,观察入微,佩服。”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都看见了彼此眼底,那团正压抑着的火焰。


    “董贼倒行逆施,天人共愤。”


    何颙的声音,压得极低,每个字,却都坚定无比。


    荀爽闻言,并未第一时间接口。


    “迁都,劳民伤财!慈明兄乃海内人望,难道,真要坐视这国贼,祸乱天下?”


    何颙继续。


    “迁都之事……老夫怕是无能为力……”


    荀爽沉默良久之后,颓然道:“想要董卓打消迁都念头,伯求兄不该找老夫,该去找袁太傅才是。”


    荀爽这话,倒不是推萎。


    袁绍起兵,关东诸侯应者云集,正是董卓欲迁都长安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是汝南袁氏的家主袁隗,下令袁氏族人偃旗息鼓,那这所谓的讨董联盟,必将不攻自破!


    “袁隗?哼!”


    何颙轻哼一声,骂道:“那老东西推说袁本初不听管教,分明就是在打左右逢源的主意!”


    “……”


    荀爽闻言,无言以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世家之首,可谓是累受汉室重恩。


    却不想,于这危难关头,行这不忠不孝之举!


    袁隗在打什么主意,袁绍又有何图,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宦海沉浮三十年的荀爽,又岂会看不破?


    看破,不说破罢了!


    可颍川荀氏,不比汝南袁氏。


    荀氏一族,虽然在士林中的声望誉隆。


    但实力么,却是要差了不少。


    荀爽所说的无能为力,并不是自谦,而是事实。


    荀爽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长安街市,灯火寥落,偶尔传来巡夜西凉兵的铁靴声。


    “伯求兄可知……”


    荀爽忽道:“今日我下朝回府,途经永和里,见一老妪伏尸道旁,怀中犹抱着一袋粟米……那……是她变卖祖宅,才换来的迁都盘缠……”


    这次,轮到何颙默然。


    迁都之事,风声鹤唳,整个洛阳城,伏尸道旁的,又何止那老妪一人?


    但话又说回来。


    不迁都,战火波及之下,伤亡的百姓,怕是只会更多。


    迁,百姓苦!


    不迁,百姓更苦!


    “迁都,不过是劳民伤财……”


    深吸一口气后,何颙一咬牙,低声说出了一个惊天秘闻。


    “董卓鸩杀弘农王,则是人神共诛!”


    “什么?!!!”


    荀爽倏然转身,肃然喝问:“弘农王……不是急病而薨?是被董卓鸠杀的?!!!”


    “千真万确!!!”


    ……


    喜欢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请大家收藏:()这吕布,绝对有问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