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作品:《雍正以为我深爱他

    皇上去了畅春园修养, 京城就消停了不少。


    四处投递来的帖子也比以前少了不少,耿妙妙着实松了口气,成日里要应酬操心这些事也是不容易。


    虽然说绝大多数的帖子耿妙妙都回拒了, 可碰上红白喜事这些事, 尤其是京城这地方到处都是亲戚, 真是不好都拒绝, 少不得去应酬一番。


    这女眷的应酬听戏吃席都是其次, 要紧的是怎么交际,比如有些人想跟王爷示好, 有些人只想暗示下善意, 还有些人是想打听宫里内幕,没个七窍玲珑心, 进了这些席面都只有个被人生吞活剥的命。


    这日朔风大起,彤云密布。


    外面簌簌雪花落下,压得枝丫微微颤动。


    屋子里点着铜盆,四阿哥难得得空, 陪着耿妙妙跟乌希哈几个孩子一起吃锅子。


    侧间内热气腾腾。


    鸳鸯锅的香味扑鼻, 乌希哈爱吃辣,对那红汤是爱之若命,入了冬后, 三天两头的吃,前些日子上火了,被耿妙妙拘着吃了几日清粥小菜, 直到今日才能吃一口红汤。


    “就是这个滋味。”


    切得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红汤里一烫, 不过片刻便捞出,香辣麻各种滋味在口腔内炸开,辣的人眼眶泛红, 眼泪直流,可却又叫人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乌希哈边吃边不住哈气。


    耿妙妙给她倒了杯菊花茶,“咱们家也没几个爱吃辣,你这口味是像了谁,慢着些吃,也没人跟你抢。”


    “额娘您不懂,这吃锅子就是要趁热吃才好吃。”


    乌希哈明明辣的眼泪直流,却还不肯收手。


    四阿哥给她夹了一筷子白菜,“多吃些菜压一压。”


    那白菜也别有一番滋味,牛骨头熬出的汤底,白菜在里面炖烂,吸饱了汤汁,比寻常吃法更有滋味。


    弘历看在眼里,心里羡慕。


    耿妙妙看着,笑道:“爷可别厚此薄彼,也给弘昼、弘历夹菜,我看这些个孩子都是爱吃肉不爱吃菜的。”


    弘昼顿时面露苦色,想拒绝又不好直说,只好对阿玛道了谢。


    弘历也道了谢,耳根泛红。


    屋子里正吃着,苏培盛却突然掀起帘子进来,立在跟前,“王爷,皇上派人宣您去畅春园。”


    乌希哈等人抬起头来,脸上露出好奇神色。


    四阿哥却像是早就料到了,点点头,对众人道:“你们继续吃着,我去一趟。”


    耿妙妙忙命人取了狐裘披风跟手炉出来,她看向四阿哥,“下雪路上滑,王爷骑马过去一路小心,别太着急。”


    虽然不知皇上休沐的时候召见儿子是为什么缘故,但耿妙妙并不希望四阿哥急着去见皇上然后出事。


    四阿哥点点头,低下头让耿妙妙给他系上披风,“我心里有数,你们不必担心,不是什么大事。”


    说是不必担心,但是能真不担心吗?


    别说耿妙妙,就是乌希哈也都有些吃不下,弘历弘昼对视一眼,道:“今儿个下雪也不方便骑马,我们下午就陪额娘吧。”


    “也好,你们跟乌希哈一起做功课吧。”


    耿妙妙想了想点头,让人将晚膳撤下去。


    云初等人刚收拾完屋子,正院那边就来人,说是福晋有请。


    耿妙妙想着福晋应该是为王爷突然被传召的事,过去后果真福晋就问起这事,“皇上好好的怎么叫王爷过去?”


    “这事我也不知,苏谙达来的时候只是说皇上让王爷过去园子里。”耿妙妙道:“想来苏谙达他们也未必知道。”


    四福晋闻言皱眉,仔细看了看耿妙妙,似乎是想看她有没有说谎哄骗自己,但耿妙妙这事的确没说谎,四福晋也看不出什么来,只好道:“御前森严,估计是什么要紧的事吧。”


    “我想也是如此。”


    耿妙妙说道。


    正说话间,禾喜进来屈了屈膝,“福晋,李侧福晋、年格格他们都过来了。”


    “让她们进来吧。”


    四福晋说道。


    李氏进来后,先跟福晋行了礼,而后才是跟耿妙妙互相见礼。


    乌雅氏一进来就咋咋呼呼地问道:“福晋、耿侧福晋,我听说王爷急匆匆出门了,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乌雅氏的声音不小,一开口就叫人感觉头疼,等听清楚她说的话,众人更是脸色都有些诡异了。


    四福晋脸色不太好看,“胡说什么,你这话若是叫有心人听见,不是给王爷找麻烦?!”


    乌雅氏吓了一跳,唇色发白,嘴唇蠕动一时不敢开口。


    年氏温温柔柔道:“福晋莫怪,咱们都知道乌雅妹妹是心直口快之人,她又年纪最小,不知者不罪嘛。倒是福晋,王爷是为什么事出门的?冰天雪地里出去,路上可不好走。”


    耿妙妙心里暗道,莫怪福晋到如今还是想扶持年氏,实在是跟乌雅氏比起来,年氏确实优秀了不少,只这番谈吐,便是乌雅氏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四福晋神色缓和些许,她瘦削的脸上也少了燥怒之态,只是道:“我也不知王爷这一去是为什么,只盼着是好事。”


    谁不是这样想的呢?


    平日里怎么争怎么斗是一回事,可碰上跟王爷有关的事,却是谁也不敢乱来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跟王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于是,众人就在正院里等着。


    冬日日短夜长,日头渐渐落下,院子里四处挂起羊角灯,屋里的铜盆烧的劈啪作响。


    耿妙妙喝了口茶,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众人,见李氏挪了挪身子,钮钴禄氏扣着手里的手炉,便知道大家都等的有些不耐烦,只是都不想走。


    也是,这要是走了,王爷回来了,其他人都在你不在,那王爷作何感想?


    正想着,前面传来嘈杂声。


    有几个小厮跑进来报信:“王爷回府了!”


    众人欣喜不已,连忙起身。


    四阿哥进府后知道众人聚在正院,便朝着这边过来,四福晋领着众人迎出来。


    “王爷。”四福晋带着众人福身。


    耿妙妙行礼之余打量四阿哥的神色,见他神色如常,心下松了口气。


    有道是进门休问荣枯事,只看容色便得知。


    四阿哥的模样如常,大概不是什么要事吧。


    “都进去吧,天这么冷何必出来。”


    四阿哥声音有些沙哑。


    四福晋答应一声,对禾喜道:“去沏茶来,王爷奔波半日,想来也累了,叫膳房准备些晚点吧。”


    她落后四阿哥半步,跟着回了屋子。


    四阿哥在门口处脱了斗篷,直接道:“不必了,我现在不饿,过来只是要嘱咐一句。”


    “王爷说便是。”四福晋仿佛察觉到什么。


    四阿哥坐在上首,道:“接下来这阵子京城里只怕要更乱,你们平日里要更加谨言慎行,外面送礼递帖子也要斟酌下什么能收什么不能收。”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


    有如乌雅氏不明所以的,有如年氏已经猜到些许猫腻,呼吸急促的。


    四福晋急问道:“王爷,今日皇阿玛召你们过去,可是有什么吩咐?”


    没错,下午那会子福晋也派人出去打听消息,得知被传召的不只是四阿哥,还有其他阿哥,更有几位满汉大学士。


    阵仗如此大,实在是不得不叫人多想。


    “皇阿玛今日跟我等说了些心里话,想来是因太后而有所感。”


    四阿哥说得很是隐晦,他只说了这么一句,就没说旁的。


    但是次日,京城里各处却也传出康熙的口谕,康熙那番话无非是总结自己前半生功过,对阿哥们教诲叮嘱,但这个举止,却叫京城各府都有些坐立难安。


    家里头有老人的都知道,老人殡天之前,都会有所察觉,有些老人就提前先安排了身后事,免得临了说不明白。


    皇上突然传召各位阿哥,又叫了满汉大学士过去,这一举一动,都分明是有意安排后事的意思。


    “这下,京城怕是要不安宁了。”


    耿妙妙若有所思地说道。


    寻常富贵人家分家都得大闹一场,何况皇家,她叫来云初,“你回我娘家一趟,跟我娘说,让我阿玛近来少跟人来往,除了当差,什么宴席都别去。”


    “是。”云初道:“侧福晋,要不您写封信过去?”


    “写信做什么,”耿妙妙摇头道:“你传我的话过去就是,我额娘明白的。”


    她只不过是多嘱咐一句,免得她阿玛额娘不知道严重性。


    这个节骨眼,若是有人想抹黑四阿哥,无非就是从内宅各个方面下手。


    她管不了旁人娘家,但却能管好自己娘家。


    耿家那边自不必说,得了耿妙妙的叮嘱,张氏把一家老小约束的极好。


    年氏那边却是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兴许是年羹尧终于认清现实,年氏看到来信后,瞳孔收缩,手指抖了抖。


    “格格,家里面写了什么事啊?”


    胡嬷嬷好似好奇一样问道。


    年氏随手收起信,“没什么,不过是说我侄子他们都挂念我,那几个孩子如今该高了不少了。”


    “是啊,孩子长得可快,这一眨眼就大了。”


    胡嬷嬷应和道。


    年氏随便寻了个借口就把胡嬷嬷打发出去,她自己进了里间,打开信重新看了看。


    年羹尧这回为了表忠心,还真是干了个大事,他拉了曹家表态,表示支持四阿哥。


    曹家何等人家,虽是包衣,可却简在帝心,更重要的是,曹家有钱!


    年氏心喜不已,王爷若是知道这事,肯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