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作品:《雍正以为我深爱他

    “格格, 刘妈妈来了。”


    采荷打起帘子,刘氏冲她笑了下,提起裙角走入屋子里, 这一个月没来,格格屋子里又大变样了。


    明间门的多宝架上摆放了竹雕山水、太平有象、佛手墨冻石, 正中间门古铜寿山方炉正徐徐沁出淡淡的烟雾。


    刘氏便知格格在王府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她屈了屈膝,“给格格请安。”


    “刘妈妈何必这么多礼。”耿妙妙忙赐了座, 又叫人端了茶来。


    刘氏喝了口茶,赞道:“好清的茶,可是外面难得的。”


    “这是金陵那边的茶, 倒是不合京城这边的口味,只我喝着倒觉得好。”耿妙妙笑着说道, 又叫人端了点心来。


    刘氏吃了点心, 这才说起正事, 她说道:“这几个月, 咱们迎客楼的买卖很是红火,尤其是那些冰碗儿,那些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也喜欢得很,几个月下来, 咱们也挣了三百两了, 我寻思着明年得多预备些冰才好。”


    她从跟来的丫鬟手里拿过匣子来, 送到耿妙妙跟前。


    耿妙妙看了, 随手递给云初。


    “明年多预备些倒是无妨, 不过今年咱们做了,明年肯定也有不少人跟着做,待到明年就把价儿稍微降一降。”


    “这是自然, 还是格格想得周到,另外格格先前说的虾酱、韭菜酱也都备齐全了,奴婢这回来也带了些过来,回头格格也尝尝,看味道合不合适?”


    刘氏说起这些事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迎客楼日进斗金,她们一家子都是负责打理这买卖的,心里如何能不高兴。


    “有心了。”耿妙妙点点头,“你们也辛苦了,忙前忙后的,等年底我给你们每人都封个大红包,你家小儿子不是要开蒙了吗?我这边也有安排,等给他出了籍,好好求学将来考个功名,也让你有个诰命。”


    听得这话,刘氏喜得不行,起身就给耿妙妙磕了个响头,“多谢格格大恩。”


    刘氏一家都是买的,籍贯是奴籍,倘若没有耿妙妙恩典,便是有才学也只能当个奴才。


    耿妙妙心知刘氏的小儿子颇为聪慧,这才给他们家指了这条路。


    “快起来,这又是做什么。”耿妙妙忙道,云初把刘氏搀扶了起来。


    刘氏坐下,神色露出些迟疑神色,她看了云初等人一眼。


    耿妙妙会意,冲云初等人摆手,示意她们下去。


    待到云初把门带上,刘氏这才道:“格格,近日来奴婢在迎客楼里听到一些怪话,跟格格有些关系。”


    怪话?


    耿妙妙眉头一簇,“什么话?”


    “是几个汉子在说王爷偏心疼你,还说王爷眼下没有个嫡子,这么宠您,将来您生了儿子恐怕要立为世子,说得有模有样,还说了什么王爷赏赐您好些东西的话。”


    刘氏的眼睛朝那竹雕山水、古铜寿山方炉看去。


    耿妙妙攥紧了手中的帕子,“这起子人怕不是有来历的。”


    若不是有些消息来历,怎知道她得了赏赐这事。


    “您说对了,”刘氏点点头,压低声音,“奴婢当时一听就觉得不对,迎客楼每日人来人往,那么多人,这些人不在旁地说,特地在这么多人的地方说,怕为的不是叫人把这些话传出去。”


    “奴婢就让奴婢二儿子悄悄跟上,您猜,那伙子人去了哪里?”


    耿妙妙脸色已经沉了下来,眉头紧锁。


    她摇头道:“我想不到,莫非是我们王府?”


    这传话的人何其歹毒,这番话如果传得京城人人皆知,那她成什么人了,况且,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她也无法对任何人都解释自己没有打算让自己儿子当世子这件事。


    往坏处想,福晋、李氏听见这话能善罢甘休?


    宋氏跟钮钴禄氏能坐得住?


    到时候,恐怕后院所有女眷都要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这回您可猜错了。”刘氏朝西边指了指,“是八贝勒府。”


    八贝勒府?


    耿妙妙眼中浮现出错愕神色,“真是他们府?”


    “奴婢儿子亲眼瞧着人进去的,而且还是从后门,奴婢儿子还说了,那几个汉子还道这回差事办得好,福晋大大有赏呢。”


    刘氏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格格同八福晋有什么仇怨啊,八竿子打不着的干系,这么煞费苦心的害她们格格。


    “八福晋?”耿妙妙低声思索,“我也不认得她啊。”


    “格格,奴婢心里也替您委屈,您这好好的,没碍着谁也没害了谁,那府上那位就这么狠心对您。”刘氏打抱不平道:“说句不好听的,便是要对付您,也轮不到她来插这个手。”


    刘氏这番真是话糙理不糙。


    耿妙妙仔细想过,确实自己不曾得罪过八福晋,旁的不说,她连八福晋长什么样,什么脾气都不知道呢,这冷不丁就挨了她背后一个冷箭。


    如果不是恰好八福晋的人在迎客楼散播谣言,又正好被刘氏听到了,恐怕消息传遍京城,她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甭管这人怎么想,这梁子是结下了!”


    耿妙妙咬着唇儿道:“这等人这般心狠手辣,也休怪我回报一二了。”


    她气的拍了下桌子,看向刘氏,“刘妈妈,我托你件事,你敢不敢做?”


    刘氏起身,双手垂在身侧,“格格说的这是什么话,当日奴婢一家从山东逃荒过来,一家饿的都快上吊了,若不是格格好心买下我们一家,哪里有奴婢一家现在的好日子,但凡格格说什么,奴婢豁出去都给您办妥了。”


    “用不着豁出去。”


    耿妙妙笑了,冲刘氏招了招手。


    也不知她小声说了什么,刘氏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神色。


    八福晋一大早就喝了一盅燕窝粥。


    她并不爱吃这些,可听说吃这个对身体好,也学了人日日吃着。


    最近做了一件好事,八福晋的心情颇为不错。


    只需要对付一个小格格,就能挑拨得四阿哥府上鸡犬不宁,她散播的那些个话,十足拿捏住了李氏的脾气。


    那李氏一直以自己生了四爷两个儿子为傲,早几年弘晖还活着的时候,还不敢有什么痴心妄想。弘晖一死,李氏面上悲痛,心里不知多高兴快乐,王爷就剩下弘昀跟弘时两个儿子,便是将来再有儿子,也未必能养的住,到时候,世子的位置不还是她儿子的。


    这雍亲王的家业不都得落到她儿子手上。


    因此,一旦李氏知道耿氏将来会威胁到她的地位,肯定就会翻脸。


    耿氏得宠无子,李氏失宠却有子,这雍亲王府不还斗得跟乌眼鸡似的。


    届时闹出些什么丑闻,四阿哥在皇阿玛跟前那就是半点儿面子都没了。


    一想到将来隔壁会闹出多大的笑话,八福晋脸上就涌出快意的神色。


    她难得喝了一整碗燕窝粥,拿帕子拭了下嘴角,张妈妈打起帘子进来,八福晋笑道:“妈妈今日好早来,怎么不多歇息会儿?”


    张妈妈屈了屈膝,“给福晋请安。”


    “快去给妈妈倒一杯红枣茶来,”八福晋对丫鬟流溪说道:“多加些蜜,妈妈就爱吃甜的。”


    流溪嗳了一声,就要去,张妈妈叫住了她,“福晋休要忙活,这会子奴婢进来是有事,哪里有心思吃什么茶?”


    八福晋一听她的口吻不对,心里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张妈妈是伺候八阿哥的老人,因着老成持重,又做事细心,故而八福晋便提拔了,日常帮忙打下手,但有些事,八福晋却会让人背着张妈妈去做,好比说这回的事。


    八福晋心里明白,张妈妈这种谨慎小心的,肯定不会答应,她就怕给八爷招惹什么麻烦。


    八福晋让张妈妈坐了,又打发流溪下去沏茶,对张妈妈问道:“张妈妈出什么事了,你这般严肃?”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


    张妈妈看了眼八福晋,心里叹了口气,“福晋,外面近日来有些不好听的话传开了,跟咱们府上有些干系。”


    八福晋心里咯噔一下,只当是自己让人办的事泄露了,她笑道:“妈妈,这传的话再难听,也跟咱们不相干,咱们只当看热闹便是了,顶多过阵子三嫂那生辰宴,我去了少笑话东边那位就是了。”


    这东边那位说的是便是四福晋了。


    四福晋跟八福晋关系不和已久了,要细数原因谁也说不出来两人具体有过什么仇怨。


    兴许是因为四阿哥跟八阿哥不和,也有可能是因为八福晋以前跋扈,不把家世一般的四福晋放在眼里,反正,等日子久了,大家也都对两妯娌交情一般习以为常。


    张妈妈一听这话愣住了,这跟这挨得住边吗?


    她忙道:“福晋,外面说的话跟雍亲王府没干系,却跟咱们府上……”


    她顿了下。


    流溪打起帘子进来,手里捧着个红漆描金的茶盘,将一碗加足了蜜的红枣茶捧给张妈妈,“张妈妈,喝茶。”


    “诶。”张妈妈答应一声。


    那八福晋心里着急,顾不得流溪还没出去,催促问道:“张妈妈快别卖关子,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