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编排 嬴政:我遇到了假粉

作品:《听秦始皇吐槽历史课

    【老师看了上节课大家的作业,都掌握得比较扎实,基础题没有太大的问题。】


    【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后面的开放性大题。这几道是老师从九校联考上面找的,一般高考不会考这样争议性的大题。】


    【主要希望能拓展一下大家的思考,培养辩证的历史观。】


    夏安夷点开了电子版的作业,果不其然地看到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分数。


    因为她这几道大题答得中规中矩,涉及了相关的考点,但没有拓展太多。


    嬴政靠在树干旁,微眯了下眼,瞧清了眼前光幕里,几日前看到的那些问题。


    哦,再不提这茬,他都要忘了。


    这群后世之人,是如何大逆不道地、编排他。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秦代□□摧残百姓,秦始皇应该被移出教科书,你怎么看?】


    【有人认为君主□□导致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难以瓦解,你认为他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历史的阻挡者?】


    嬴政重温了下问题后:“……”


    他视线定定望着断裂的短剑,有点可惜其断裂成了好几块碎片。


    夏安夷小声道:“原来出题的老师,也知道这种问题,不能放高考啊。”


    就像她先前做过的模拟卷,当中有“xx在正史里的评价跟教科书不完全一致,如何看待”一样,都是属于标新立异的问题。


    与其说是从全新的切入点探讨,不如说是拿着放大镜在挑刺。


    何况有时候,这刺本来就是自历史积极的一面诞生的。


    单独拎出来探讨,除非是对史学体系构建认知得完整的专家,不然容易剑走偏锋,直接颠倒一段历史最初的评价。


    嬴政难得没拆她台,轻嗤一声没开口。


    【两个问题可以放在一起思考。下面就请得分比较高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思路。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大家就当作课后讨论就好了。】


    网课接通后,便有同学开了麦克风,进行自主发言。


    最开始是一个语调比较激昂的男生【我认为这两个想法很有道理。】


    夏安夷、嬴政两人同时抬眸,难得保持了一致的动作,盯着屏幕不语。


    而对方一气呵成,像是能说的点有很多。


    【首先,我们学了秦始皇的过错。比如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皇陵,还有严刑峻法、繁重的苛税和徭役,这些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秦始皇去世不久后,便有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也纷纷按捺不住……】


    嬴政听着陌生的声音侃侃而谈,字里行间像是充满了极大的不满,恨不得把他从千年前扒拉出来鞭尸一顿。


    他微眯了下眼:“说得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夏安夷抿了下唇,以为对方要反驳:“所以你有什么高见?”


    嬴政掀了下眼皮,出声纠正道:“几世来秦国律法严苛,不仅是百姓,贵族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夏安夷:“……”


    嗯,听上去还挺公平的,各打五十大板。


    虽然用词激烈了点,但这男生也说的没问题。秦国的苛政连续几世埋下了隐患,始皇一死,再加上六国贵族的挑事,便压不住涣散的民心了。


    嬴政顿了顿,又道:“阿房宫可是某处宫殿?至于皇陵,哪个国君没有修过这些?”


    淅沥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他的眉眼间隐约沾了点湿意:“怎么,反应如此过激,不会是想挖……人家的坟没挖成功吧。”


    夏安夷:“……”


    虽然这个脑回路很绝,但好像他的坟还真挖不了。


    她好不容易忍住笑后,语气严肃地告知对方:“你还是别说话了,影响我的三观,到时考试写偏题就找你算账。”


    嬴政自然不会听她的。


    他微微一笑:“你考试不行,与我何干?”


    夏安夷:“……”


    方才那个男生回答完后,紧接着又有不同的学生进行补充。


    于是,嬴政面无表情地听这些人,里里外外将他抨击了个彻底。


    几番话下来,“暴君”这个词左耳进右耳出,但是颠来倒去也没能听他们骂出新花样来,只能揪住这一个点。


    嬴政都有点犯困了:“真是无趣。”


    他的语气几乎是几日来,最不满的了:“不如看四大发明。”


    夏安夷转着笔,语气不明:“合着是把我这当点播电台了啊。”


    听听这老古董的语气,颐指气使的,一点抱金大腿的自觉都没有,完全把她当个工具人使。


    她露出微笑,将方才的不满予以反击:“就、不、给你看。”


    嬴政:“……”


    他换了个坐姿,折下一簇较为宽大的树叶挡雨,深呼吸后没同她继续抬杠。


    直播里的老师,在听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后,进行了收尾总结。


    【大家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能针对一定的史料和专家观点,提出相应的观点。这样严谨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态度,值得表扬。】


    嬴政轻嗤了声,似乎对“表扬”这个词极为不满。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无论多开放性的大题,最终都要回归考点和正统的史观本身。】


    【我们为何学习秦始皇?又为何将他放在人物史的第一位?】


    夏安夷慢慢停下了转笔的动作。


    而原本眸光不明的嬴政,同样以手支颐,缓缓看向浮在雨夜里的光幕。


    【从我们的必修一开始,我们就反复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不是琐碎的片段,不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


    夏安夷微微有恍然的感觉。


    好像确实是这样,透过课本或是史书的寥寥几笔。只能看清一个人物的模糊生平,最终像符号存在于时间长流里。


    那秦始皇嬴政呢?


    他中年统一版图时的气势磅礴,写在了史书里。那他的幼年、他的少年时期又是如何,好像没什么人去关心。


    人们用“千古一帝”和“暴君”替代他,或是有些他的历史粉和历史黑各种掰头,讲来讲去也就后人史书里的寥寥几件大事。


    【所以课本虽在讲秦始皇、李世民等几位帝王,但真正讲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重点在于他算不算“暴君”,而在于他是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为后人承认的评价。


    所以无论辗转多少个时代,或是歌颂或是抹黑,都没有人公开站出来一一抹杀,这些他对历史的贡献。


    【我们常常说人物史不会单独考,与其它考点一起融会贯通,不是要求你硬生生地扯过来。而是将帝王所做之事,作为这段历史的切入点。】


    嬴政淡淡出声:“虽起初制造噱头,但先抑后扬,善于对学生进行教诲。”


    夏安夷:“……”


    总感觉他这评价语气怪怪的。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有种,算你小子给面子的感觉。


    【所以这两道题老师更倾向于,没必要、以及不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夏安夷认真记着笔记,然后发出了中二的感慨:“好想穿越啊。”


    嬴政不解:“穿越是何物?”


    夏安夷托着下巴:“就是能时光回溯,回到过去。不过当下的技术,还不能实现这个。”


    嬴政不置可否:“这倒是新鲜。”


    夏安夷已经思维开始发散了,继续感慨:“回到过去后,给小嬴政送点吃的。哎,他好像是作为质子长大的,小时候肯定日子不好过。”


    嬴政没什么表情:“……”


    他又不是蒙恬那个吃货。


    夏安夷顿了下,一时脑海里没及时想起来:“咦,他是在哪国当质子的来着?”


    嬴政:“……”


    连他在哪国当质子都记不明白。


    说好的她对千古一帝很是崇拜,先前他冷嘲两句,她就要据理力争的呢?


    下一秒她想起来了:“哦,应该是赵国吧?”


    不过语气也没听出多肯定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夏安夷:我是真的脑子短路了


    政哥:……你个假粉


    政哥:看看蒙恬,那才是真粉的态度!


    蒙恬(挠头):那什么长公子,吃鸡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