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见师父,守黄庭,养谷神

作品:《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听了张之维的解释,吕慈恍然道:


    “原来如此,刚才我还在想,这些年不太平,天灾人祸不断,很多地方都在发生旱灾,若张师兄能迎来雷劫,降下大雨那就好了,终究是我想多了!”


    “求雨求风,大多都是顺势而为,强如武侯,也只能借来一时的东风,要想真正的逆天而行,改变一市一省的旱情,非人力能行!”张之维感叹道:“人之力和天地之力对着干,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何止是胳膊和大腿的差距,小拇指和大腿的差距都不止!”吕慈说道:“对了张师兄,你是怎么知道江西这边降雨量前几,那全国降雨量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是广东!”张之维说道。


    “原来是广东啊,那不稀奇了,那地方潮湿的很,前段时间我有几个族兄去了那边羊城的一个军事学院学习,我和几个兄弟还去送了他们的,去了几天,就下了几天的雨!”吕慈说道。


    黄埔……张之维有些诧异的看了吕慈一眼:“你们吕家子弟还搞这些?”


    吕慈说道:“家族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修行天赋,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修行,吕家人在外面经商的,当官的不少呢!”


    “原来如此!”张之维点头。


    “对了,张师兄,那个降雨量的排名,你是通过推演算出来的吗?”吕慈问。


    “是通过学习的地理知识知道的!”张之维道。


    “地理知识?”吕慈诧异道:“龙虎山也教一些地理知识?”


    “你很诧异?”张之维问。


    “是有点!”吕慈点头。


    吕慈是世家子弟,不管什么年代,世家子弟在教育上都是走在世界的最前端的,吕慈虽然看着像个莽夫,但其实文化程度不低,也会几门外语。


    倒是道士们,大多是古籍研究的多,对一些现代知识了解甚少,所以他没想到张之维会懂这些。


    张之维瞥了他一眼,道:“龙虎山没有专门的课堂,但没规定不可以学啊,我师父还上过京师大学堂呢?”


    “天师竟有此经历?”吕慈顿时震惊,京师大学堂是北大前身,也是当年的最高学府,能上的人都不简单。


    “那还有假?来来来,我给你好好讲讲……”


    张之维开始说起一些从师父和几位师叔嘴里听到的师父的光荣事迹。


    …………


    …………


    两人边说边走,没多久就走下了后山,而这时,雨也停了,乌云散开,拨云见月。


    吕慈见此情况,心念张之维刚才提醒的话,扛着锄头就又去练功了。


    张之维则是去了天师私第找师父,刚才那么大的动静,师父不可能没有所察觉,而且,他本来也没想瞒着师父。


    进入天师私第一看,果然,师父袇房的灯亮着,一面的窗户也大开着。


    张之维随着那面窗户的方向往外看,发现那窗户正对着后山那边,抬头就能看到他渡雷灾之时的场景。


    “先前的一切,师父都看在眼里?”张之维心道。


    他走到门前,正要敲门,就见门虚掩着,师父歇息都会关门,如果不关门,说明在等人来,这是更多玄门师长的通病。


    当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张之维对师父的一些小心思清楚得很。


    他便改敲为推,直接推开了门。


    袇房内,师父果然没歇息,他坐在案桌前,正在阅读着一本古香古色的道书。


    张之维瞧了一眼,书的名字叫里,老子对它的形容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张之维还记得,师父以前讲《道德经》的时候,谈论过“谷神”和“玄牝之门”,说它们有几种意思。


    明面上,谷神里的“谷”,是用山谷来形容大道的虚无,空荡荡的山谷可以生养万物。


    “神”是指孕育万物的能力和不拘于形式的过程。


    合起来的意思是大道虚空生养万物,万物由此而出,是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所以是天地根。


    而“玄牝”和“谷神”还有另一种解释,它指古人修真体悟中的一种精神觉知状态。


    正所谓,心无所住,至善如水,至虚如谷。


    在虚怀若谷之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明澈觉知,称为谷神,也叫玄牝。


    总之,这阐述了一些本体论的道,本体论是东西方都在讨论的一个很著名的观点。


    这里不谈西方炼金体系,在东方练炁体系里,本体论又被称做“本根论”。


    一些道家高人,一般都把天地万物的本根,也就是天地根,归结为无形无象,与天地万物根本不同的东西。


    在他们的理解中,天地根有三种解释。


    一是没有固定形体的物质,譬如先天一炁。


    二是一些关于抽象的道的概念或原则,如“无”,“法”,“理”。


    三是“心”,也就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


    这三种观点,分别源自三种学派。


    道家的典籍就是这样,它直指大道,但又玄而又玄,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理解。


    并且,这一千个人,往往都能有所得。


    而这三种学派,若按后世的理解,或许可以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至于张之维,他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划分。


    他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唯心主义。


    或者在他看来,逮着一个观点使劲论证,其实便是陷入的妄执,如果放下执念,跳出来看,或许有很多不同的点。


    而在他看来,道祖老子,既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或者说,它们其实是共存的。


    那这么一来,上面对“天地根”的三种解释,其实都说的通了。


    所谓的天地根,既是先天一炁,也是抽象的道理和原则,法则。同样,它也是“心”,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们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相互递进的关系。


    第一步是打磨自己的“心”,自己的主观。


    第二步是具化先天一炁。


    第三步才是化为法则和道理。


    一念之此,张之维就想起了三一门,逆生三重所求的是把自己练为先天一炁,这不就正符合了其中一个观点吗?


    或许三一祖师便是看到了这一点,但他太执着了,放不下,所以看不见后前一项和后一项,步子迈大了,扯到蛋了,终究是不能成。


    而若成了呢?


    张之维想起之前恒林大师给天台宗传度时,自己所见的那个巨大无比的大日如来法身,以及大日如来法身里的诸佛和众多菩萨。


    大日如来是诸佛和菩萨们共同的法身,它是无处不在,永恒不变的佛理。


    这不就正对着第二种吗?


    而佛有三身,三位一体,若仔细一想,三身不就对应了三种说法吗?


    “若这就是谷神,这就是天地根……”


    张之维又想起了剧情里,张楚岚肚子里凭空出现的那个婴儿。


    那婴儿的身上就写着“无所得、致谷神明灵”的字眼。


    单从这一点看来,张楚岚无疑是符合《无根树》上所描述的“守黄庭,养谷神,男子怀胎笑煞人”这一句。


    而若他肚子里的婴儿,就是谷神的话,那是谁的谷神?


    总不能是张楚岚自己的谷神吧?


    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大耳贼搞出了一个炁体源流出来,还说是什么术之尽头,术到尽头,不就是近乎于道吗?


    但概率很小,因为这种修持而来的产物,是绝不可能一蹶而就的,如果真有这种术,那弊端一定前所未有的大。


    但如果不是张楚岚自己的谷神呢?


    那会是谁的,大耳贼的,还是……无根生的?


    从那个娃娃展现出的神灵明的能力来看,张之维觉得大概率是无根生的。


    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明,张楚岚的体内,其实已经有一个类似天师度,或者纳森神树的金枝之类的玩意儿。


    或者说,不止是张楚岚,其他几个拥有八奇技的人,体内都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就好像纳森九卫一样。


    这也是无根生种在他们身体里的禁制,一个除了张怀义,谁也破解不了的禁制。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想到张楚岚和冯宝宝之间的关系,大耳贼算是摆了无根生这个不摇碧莲一道吗?或许也不算吧!


    “啪!”


    张之维合上《无根树》这本书,他知道,师父做事,向来不会无故放矢,但又喜欢像玄门师长那样,来点敲三下头之类的暗语,这次只怕也是。


    “师父是想告诉我,让我守黄庭,养谷神?”张之维问。


    张静清点头,道:“你刚才去闯了三灾对吧,来给为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抗天地雷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