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磨炼 有些变化只会在无声处默默进……
作品:《我是雍正嫡次子》 有些变化只会在无声处默默进行, 无人可以察觉,但等它于某日突然显现的时候,可能连当事人都会为它感到惊诧。
生活终于回归正常的弘书回到熟悉的忙碌节奏中。
“这些便是近段时间陆陆续续收到的所有投稿。”允禧汇报道, “我都已经看过一遍,现在您看到的顺序就是我按自己标准排的,最优秀的稿件在上面。”
弘书翻看了一下“我会尽快看一遍的,这里面选择匿名的人多吗”
允禧道“很多,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以笔名的方式署名,少数笔名是曾耳闻过的文人名号,已经核实过就是本人, 大部分则是前所未闻的名号, 但文章质量并不差。”
这个情况在弘书的预料之内,他点点头,道“提前准备的文章有用上吗”
允禧点头“这次虽然收到了一些支持华夷之说的稿件, 但文章质量一般,也没有值得引发争辩的点,都写的比较隐晦或者避重就轻, 达不到您的要求。”
弘书也不失望“那就算了,提前准备的稿件在这里面吗我润色润色。”
允禧心中触动,他知道弘书这不是想要抢占人家的文章,实际上是为了安私下捉刀之人的心,为他承担风险, 让捉刀之人不必担心被找借口秋后算账。
“在的。”
又商量了一会儿论辩主题的事, 弘书提起另一件事“太子册封礼后的第一期报纸,我想免费赠送给京城百姓,所有费用我出,也算与民同乐, 到时候你去找朱意远调拨银两。”
允禧眼睛一亮,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报纸不管再怎么被人诟病不够高雅,那上面印的也是文字、是知识,免费赠送给百姓,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免费送书差不多,这对提升太子的名望很有好处。
“费用不必您出,报社账上有钱,可以承担的起”允禧大手一挥,一副我很有钱的架势。
弘书摇头“报社的钱归报社,每一分都是有用处的,公账和私账不能混淆,费用我出。”
允禧不听“您别和我争了,报社本来就是您的,报社的钱也是您的,账目上清楚的很,公私不会混淆的。”他见弘书还要反对,连忙搬出一条无法拒绝的理由,“好了,您就别推辞了,这也算是我们报社上下送给您的贺礼了不然底下那些人还得头痛送贺礼的事。”
弘书听到这个就闭嘴了,一开始他考虑到手下大多数人可能生活并不宽裕,怕他们攀比或者强撑面子非要送贵重的贺礼,就下命令不让手下人送贺礼。结果命令下去,底下人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沮丧失落,觉得他是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人心一度都有些涣散。
允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以集体为单位,办一件为民的好事,当做送给他的贺礼,面子里子全都有了。
嗯,回头记得把医院、工厂这些负责人都叫来,让他们以报社为蓝本各自办一件类似的事。
允禧不知道弘书在打算什么,说服他后,积极地开始出主意“那这一期报纸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策划一下,您觉得放些什么内容好呢我建议可以放一些名家名篇,这样比较有收藏价值,免费赠送才更有意义。”
否则只是一份普通的两文钱报纸,总觉得意义不够。
弘书却摇头“这样才没有意义,那些名家名篇普通百姓若无人讲解,能看懂、欣赏的又能有多少我以为,还是放些启蒙内容比较好,三字经字数不多,可以全篇刊登,还有其他简短的蒙童学篇,另外,再刊登一些最基础的识数以及加减运算,若这一批免费赠送的报纸能让百姓中多出几个识些许字的人,也不算白费功夫。”
允禧眉毛高高挑起,现在市面上一本三字经贵吗不贵,甚至很便宜,尤其是经过惠民书局的低价冲击之后,但就算这样,能拥有这本书的家庭也是少数。如果只算平民百姓,那么这个数字会更低。倒也不是他们都买不起,能在京城生活的家庭,若只是买一本三字经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只买一本书,没用。他们支撑不起的不是一本书的价格,而是学会这本书的背后的教育的价格。在知道自身没条件去学习的情况下,一本三字经对他们来说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没必要去买。
报纸也是同样,他们喜欢听人读上面的新闻,但要他们买,拜托,两文钱也能买一张蒸饼,是一餐饭呢。京城大概有十万多户人家,若按平均一家六口人来算,也有六七十万人,但报纸在京城最高一期的销量也才不过四万份出头,只凭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报纸在京城虽然人尽皆知,但真正买报纸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但若是有人免费送,那就不一样了。
“我也知道,只凭一些书面文字,就想让人自学会识字很不现实。”弘书叹气,“但有总比没有好,民间多奇才,或许就有一些被埋没了的天才能自学会呢哪怕只有一个,这些钱也不算白花。何况如今京城内喜欢给别人免费读报纸的人不少,百姓们若能人手一张,边听人读边自己看,总能认识一些天地人这样的简单字。”
人手一份啊,允禧向往地想象了一下那样的场面,莫名觉得热血沸腾,干,必需要干
至于白送几十万份需要花多少钱允禧表示小意思,不说这两年来独一份的广告挣了多少,就说印刷厂的机器一动,那是印的越多成本摊薄的越低。况且也只是白送京城百姓,这两年报纸的销量大头其实是那些批发进货、运到外地去卖的经销商们带来的,这些一对冲,实际花费并不会太夸张。
何况,这一期的读者一下多了几十万,那广告是不是得涨涨价嘿嘿嘿,允禧忍不住上扬嘴角,搞不好还有的赚呢。
“对了,这一期不要登广告了。”弘书忽然神来一笔。
允禧嘴角僵住。
弘书瞥他一眼“这一期不适合登那些广告,不过医院、水泥、红砖、黑板、粉笔这几个可以在上面登一些软广,我会吩咐他们公对公,广告费不会少。”
任务广告他还能加价吗何况还都是自己人,花的钱也都是弘书的钱,这和左口袋倒右口袋有什么区别,不够麻烦的。
“算了。”允禧彻底收了那点忽然冒出来想要赚一笔的心思,“几篇文章而已,我知道你的意思,会让他们往普及常识、简单明白的方面写的。”
医院看病的花费为什么会是那么些、水泥红砖盖房子的好处、黑板粉笔对教学的意义,弘书的喜好自己早就摸清楚了,他就喜欢给百姓掰开了揉碎了讲一些其实百姓并不需要知道的东西。
“这一期新闻和事件的报道可以少一些,多一些对百姓有用的东西,比如一些简单小毛病的自治方法、比如喝开水的好处,还有勤洗澡洗手能有效防止一些病症”弘书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堆。
允禧认真听着,没有不耐,只是心里感叹,小六还真是一点儿没变,真好。
他觉得好,有人却觉得不好。
“这是什么”在那日被允禧启发后,弘书迅速召见了来保等产业负责人,传达了集体贺礼的思路,这几日他们想了不少点子送过来,弘书都一一看过批阅,写上同意或反对意见。
刚忙的差不多,朱意远就给他抱来一沓折子。
“这是苏公公才亲自送来的,说是这些全是给您的谏言,皇上命您自己批阅。”
“给我的谏言”弘书诧异,“我最近也没办什么差事啊,有什么好谏言的,难道火器营那边出岔子了”
朱意远摇头,他并没有听说火器营出什么问题。
弘书只能纳闷的自己看,翻开第一封,就把他给看无语了。
你道这一封提的谏言是什么竟是说他已为太子,再自称我不合适,不能体现太子的尊贵与威严,应该自称孤才对。
文章骈四乞俪六,词藻优美、引经据典,即便算不上能传世的经典,在当下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章,结果两千多字就说了一个他自称不对的事
这人是不是闲的没事干啊啊
看完这一篇,再看看那厚厚的一沓,弘书心中涌起不好的预感。
预感成真了
这一沓奏折全是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还都特别长还都喜欢引经据典
而他要全篇看完一一批阅
不能发脾气,语气还不能不好,因为他才被立为太子,还处在观察试用期,他得表现出自己的成熟稳重、虚怀若谷、纳谏如流
弘书这一刻,对阿玛的感同身受达到顶峰,真的,不怪阿玛有时候骂那些官员骂的狠。每天要面对比这多不知多少倍的折子,要是换成他,他恐怕比阿玛还暴躁
养心殿,胤禛批奏完一封奏折,看到来回禀的苏培盛“送过去了”
“送过去了,太子殿下正在见人,奴才便交给朱意远了。”苏培盛笑呵呵地道。
胤禛微微颔首,拿起一封新奏折,看着奏折上的内容,再想想现在应该正满头黑线的儿子,忍不住露出愉悦的笑容。
臭小子,太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以后这种事儿只会越来越多,现在先好好磨炼心态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