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报案

作品:《七零花魁养崽日常

    中午,周邵明刚写完任务汇总,后头附上自己这一次拉练的感受和建议。


    钢笔落在笔记本纸页上,留下一个重重的句号。


    他把钢笔盖盖好,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他还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


    想着,周邵明又勾过办公桌上的座机,划着一个熟悉的号码然后打了出去。


    “喂,您好,我是……”


    ……


    “嗯,可以。”不知道对方闻言应承了什么,周邵明三只手指敲着桌子,眼神深邃难辨,看着对面办公室白净的墙面不知道想些什么,他点头,“……不用搞特殊,其他还是正常来的好。”


    “嗯,就是这样,挂了。”


    打个电话,加上中间等待接线员转电话的时候,还没用到三分钟。


    想起上午临走前,柳绵知道他今天的事不多,还笑盈盈让他早点回去来着。


    可能昨晚半夜还折腾的缘故,柳绵今天起的晚,连带着也没几分收拾自己的心思,一头乌青光亮的长发用两根筷子挽起来。


    额旁耳边还有几缕碎发短发垂着,又有那么一张漂亮的脸,比梳两个辫子时更好看。


    想及此,周邵明当即放好钢笔笔记,他径直起身,迈着俩修长的大长腿往办公室外走。


    路过训练场,周邵明目不斜视地大步跨过,然后又很快想起还在韩营长韩耀宗手里的某位亲侄子。


    “啧。”


    他又不得不改变方向,转身又往反方向走,脚底生风地直奔训练场韩耀宗周谨待的地儿。


    ……


    过几天,王家村。


    村支书家里。


    张芬正在厨房准备着一家人的午饭,这个一家人包括她,她儿子团团,一家之主的王支书,还有王支书家里他今年已经十三岁的妹妹。


    团团在摇篮里睡的正香,张芬既不放心一个十三岁的娃娃看孩子。又怕小孩子没个认知好歹,万一忽然渴了拉了,到时大哭起来打扰小姑娘的学习。


    今年王家这个妹妹就该考试上初中,彼时小学期末考已经没两天,这阵子她一直在复习中。


    王家不穷,至少每顿都有白米饭和菜,肉也是一个星期能吃一回。


    所以倒没有说,长得不好看之类的。


    王支书本人还好说,王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比起村子里更多的女孩子,她的皮肤更白净一些。


    打过几天交道,张芬知道这个小姑娘是个文静人,不爱凑热闹,朋友过来喊都喊不出去。


    村里的灶台,大多只有一个灶口,做饭炒菜都需要在一个锅里进行。


    王家倒是请人修的多,两个大锅台,按理说做饭炒菜是够的。


    不过王家之前老太太还没去世时养了一头猪,每年都养,弄到年底就跟着公社的十来二十多头猪一起杀。


    可以尽情吃肉,吃不完的还可以给盐腌起来,或者跟其他已经吃没了肉又想吃肉的村民上门来换。


    价格肯定比镇子上的价钱要能接受很多。


    那时猪吃的很多猪食都是直接在里面的锅里做出来的。


    所以说,虽然现在不养猪了,万一哪天张芬忽然对养猪产生兴趣了,她完全可以接着养——比如,继续在锅里做一锅人都想吃的猪食,让后看着猪越吃越好,越吃越胖……


    收回其他想法,张芬已经把锅里的米汤都盛了起来,那些还是夹生,回生的米饭也被她这样盛起来。


    “小月,火劲不大,往里加根柴火。”刚倒进小料,彼时正拿着锅铲的张芬翻炒菜叶的张芬道。


    “哦哦,知道了嫂子。”王月也叫着张芬嫂子,她看摇篮里的小侄子,或者应该说没有血缘关系的小侄子一眼,见他还没醒。


    应了一声后赶忙起身来到灶台后挑一根合适的柴加上。


    看灶台里面的火快要灭了,她又往里多挑了一根干柴火放进去。


    张芬也跟着看了一眼,嘴角的笑意温柔,“马上你哥回来了,可以不用看火了,等会儿洗洗手直接吃饭。”


    王月:“知道了嫂子。”


    张芬是个勤快的,过来几天就让王支书家里焕然一新。她快速挥动锅铲翻炒几下。


    这时的盐还是那种粗盐粒子的盐,炒到最后还需要加上一点水,使盐在锅里充分溶解。


    见王月好奇,她就过来让她记忆看过程。


    之后她快速把菜盛起装进一个盘子里,又下刀飞快,哒哒哒几下,一根黄瓜已经被啪啪地拍了两下就醒了。


    她又弄了拍黄瓜,把两道菜整齐摆盘放在中间。


    趁着灶台的火还在,她又把之前过滤米汤后捞起来的夹生米赶紧放进锅里,盖上锅盖重新闷。


    “行了,”张芬在旁边放的洗脸架子上的搪瓷盆里洗个手,“你哥说是有事,干什么去了还没回来?”


    她抬头,望了望外头的毒日头皱了皱眉。


    “……”王月小心翼翼看着新嫂子,说:“不知道,我哥出门时我还在复习资料,没听见我哥跟我提过。”


    “嗯。”其实不怪王月,而是王支书连她都没告诉。


    说曹操,曹操就到。


    院门口的木质大门被推开又关上,发出哐当的声响。


    团团在摇篮里忽然觉得睡得不大舒适,皱了皱小眉头,在要醒的前兆边缘。


    张芬赶紧擦擦手奔过去,又想到自己刚炒的菜,连忙把身上围裙脱了下来,她把着摇车就轻轻摇了几下。


    对王月头抬也不抬,轻声说:“你哥回来了,赶紧洗洗手,省的一会儿他又说你墨迹。”


    是的,作为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相亲对象,他有一个看起来并不太好,但也不坏的性格特点。


    那就是十分健谈,特别是喜欢说教。


    因为张芬带着孩子,平时在家里事情上无可指摘,还是晚上躺一张床上的妻子,有些话实在不敢说。


    所以平时点着额头,被教导更多的就是他唯一的亲妹子,王月。


    王月:“……”


    王支书从外头走进来,不像王月和张芬出去还撑把伞,王支书最多会带个草帽。


    “阿芬啊,知青点的知青说,看到镇子上邮局有你的信和包裹要领。”王支书点头说道。


    轻轻哄孩子的张芬顿时眼神一亮,“这么快就回信了?”


    看来陆保那小子还真是让人恨地咬牙切齿。


    一想到以前不知道这小子的本性,她还在绵绵面前夸过他性格好。条件好。


    现在想来,只清醒柳绵没有被她代跑。


    时常并没有谁会跟张芬保持书信包裹联系,她第一时间猜到应该是随军的小姑子寄来的东西。


    她新嫁的男人还不错,听说前夫家的小姑子给爱人关系来往很好,也没表现出不满来。


    “那就行,我下午过去看看。”张芬说道。


    她这么说,就肯定是要带着孩子了。


    王支书听她这么说,眉头快速皱了下,他洗过手,也拿过碗道:“不用,我问村东头的老李借了牛车,下午我没什么事,带你去镇子上就行。”


    王月在一旁抿着嘴偷笑。


    张芬愣了下,作为重新组合的老夫老妻,根本不存在当时少年人时的爱恨感情。


    她耳根子红了红,没有反驳男人的话,“……那也行,就听你的。”


    村里也有来去县城的拖拉机,不过要是同时带上团团的话,不知道还要多遭罪。


    张芬听到镇子上有她的快递,原本还在愁这个,现在倒是不愁了。


    牛车就挺好的。


    “不聊这个了,吃饭吃饭。”


    “好!”饿了一上午的王月第一时间响应。


    下午,张芬被带着去县城取到了快递,里面有分别给王家两人的小礼物。


    当然,东西最多的还要当属团团。


    柳绵是团团的亲姑姑,如果团团在柳家有没有其他家人,她这个唯一的姑姑自然对他更好。


    听说要办周岁宴了,特意寄来还不错的一些糖果,布料什么的。


    甚至还有几套团团的一些小衣服。


    张芬拿到团团身上比了比,纯棉的布料,只比团团身上的那件大一点点。


    小孩子几岁之前都是见天长,大一点的衣服才正合适。


    张芬还从里面找出来了两三双看起来十分小巧可爱,上面还挂着小铃铛的小鞋子。


    小姑子在家时也给团团做过衣服,这一看就是她的手艺。


    王支书凑过来看一眼,听她说法后,还愣了一下,再低头看针脚细密,版型设计没有一处拉跨的小衣服小鞋子,“那你原来的小姑子手艺可以啊。”


    王支书想了想,当初和张芬相亲时,他好像还见过一回张芬口中的小姑子,看着一点也不像有这门手艺的人。


    等看过信,张芬也不由觉得小姑子说的对。


    陆保这种无赖,没钱没势的跟他斗,最后讨不着好的肯定是他们,不如直接交给警局去办就好。


    只是张芬就是个普通农家妇人,平时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县里,哪里去过一听就怕的警局?


    王支书倒是曾经因为两个村子发生过一些矛盾,最后不得不去过,不过里头给他的观感并不好,那些人都十分严肃。


    他们在里头都不敢做别的,也不敢随意走动。


    他都怕成那样,再让张芬一个人带着孩子,报的还是陆保那样一个在县城有关系的无赖。


    到时说不定还要遭什么罪。


    张芬:“好!”


    两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惴惴不安地迈进警局。


    然后在有公职人员问过她的名字后,发现里头的公职人员对她们的态度陡然一变。


    简直如春风一般妥帖。


    “确定是陆保这一案吧?没事,”有个端着茶杯的中年人热情说,“据你所说,你小姑子是军嫂,他这行为就是辱骂,污蔑军嫂,只要是真的,法律上一定会给他严惩。”


    “您就放心好了。”


    王支书:“……”


    张芬:“……好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