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出考题

作品:《七零花魁养崽日常

    周谨欢呼着奔向了第一名奖品。


    一斤重的猪肉被放在铺了张大红纸竹篮上,主持人一边说着,将肉提起来,周谨小心翼翼接过来提在手上。


    接下来还有五十米跑的,周谨没有参加,提着肉舍不得放下,只在旁边看个热闹。


    中午很快到来,开学第一天,食堂已经准备好了孩子,甚至包括家长的午饭。


    正好柳绵也想知道,这个学校的校食堂午饭味道怎么样。万一她和周邵明忙不过来时候,周谨中午偶尔会在食堂吃,不知道会不会吃得惯。


    周邵明听柳绵这么说,没忍住笑了声。


    “你笑什么?”柳绵问。


    周邵明左顾言它:“没什么,听说这个学校食堂不分老师学生饭菜,老师和同学吃的是一样的饭,这点还不错。”


    柳绵目前的工作就是学校老师,偶尔去文工团教舞教舞全凭兴趣爱好。


    与其说提前查探周谨吃不吃得惯,不如说提前尝尝,柳绵自己是否吃得惯。


    索性味道不错,而且进了食堂,柳绵终于知道为什么有的家长过来还随身带着小布袋子包裹了。


    她悄悄朝排起长队的窗口投过去视线,发现那些人手里布袋子里面,装的全是是米或者面。


    白面,玉米面什么的都有。


    食堂有专门负责这些的老师傅,手里拿着一柄长木杆上刻着细细刻度的秤砣称。


    每次称重之前,柳绵看见他会先打开布袋子检查米面质量。


    再把大米抓出一小把,手指用力捻一捻,只要米没碎,或者只陈一两年的就可以收下。


    等称重后,询问那位家长孩子的姓名,再在记录本上把相应数据登记上。


    “他们这是?”柳绵一脸好奇。


    周邵明适时在旁解释,道:“有时学校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再加上很多人手里的粮票也不宽松。


    也有很多家长选择的是从自己家带来米面,然后由食堂做个登记。”


    他举例子,“比如多少斤米面能做几碗几两米饭,如果面全部用来做馒头,可以做多少个,每天吃两个的话学生能吃多少天。”


    真正是把米面用到几两几个。


    至于到时候孩子吃什么菜,选择就多了起来,有的军嫂生性节俭,会让孩子带直接带一瓶自己家里腌制,加辣椒切碎炒好的腌咸菜。


    不管是用来拌饭,还是夹在馒头里都十分开胃。


    柳绵:“……”


    她可从没见过这样的。


    柳绵以前吃饭,刚开始还是楼里的厨娘大锅炖,后来天赋被楼里妈妈发掘,名气愈高的时候,饭菜都是小丫头专门赶着饭点送到房里。


    而那些颜色不高,才艺也不出众的,听说每顿饭能有两个窝窝头,一碗清汤都是妈妈心善。


    大多一天只有一个窝窝头,保证人不会饿死。


    简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柳绵吃惊这份应变,而周邵明早就见的多了,这时也根本不以为奇。


    虽说在部队里,军人的工资已经超过大多数人,养一家三口绰绰有余,就像周邵明柳绵这样。


    但实际上,家里一个当兵的,一个小家在这里省吃俭用,再把基础工资和津贴大多都会寄回去养活一大家子的多了去了。


    留在部队里,并不代表着就能吃好喝好。


    早上一听说周谨学校有活动,周邵明就有先见之明的在家里带了几个饭盒过来。


    现在正好用来吃饭。


    而有的军嫂小战士就没有带吃饭的家伙,好在学校食堂见的多了。知道有的糊涂家长会忘这件事,在窗口的石台子上摆了一大摞装饭菜的容器。


    是砍成一节节的竹筒,已经提前晒干沥好了水,供销社里一块钱可以买二十多个。


    部队里头可没有什么供销社,目测那是就地取材,直接在后山那片竹林里砍的。


    筷子也好说,有刀有竹子,来个熟练兵,一会儿功夫就能给你劈十来双出来。


    最多扎手了点。


    但相比直接用手抓着吃饭,有双筷子已经好的多。


    食堂摆放着木质的桌椅板凳,一桌子能凑两家子人一起吃饭。


    周邵明去打饭了,柳绵带着周谨提前来占个位子,中途碰见已经打好饭,同样在找合适座位的文嫂子和五年级同学的韩小城。


    周谨最先看到,够着头使劲招手。


    文嫂子顺着儿子的视线,儿子已经五年级,对学校食堂的某些事情了然于心。她端着属于自己的饭盒走过来,在柳绵一边斜对面的位子坐下。


    韩小城又见着了自己乖巧的小弟,兴奋地坐在了周谨的另一边。


    文嫂子问:“你们两个人在这,怎么没见周营长?”


    然后这话刚说出口,她又立马反应过来,已知今天周营长出现在了学校,并且没有提前回去。


    这会儿又没见着人,还能干什么去。


    柳绵和周谨来部队时间并不长,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周邵明那小子肯定是给爱人侄子打饭去了。


    话说周邵明没谈对象领证结婚前,谁能想到这有名的冷面阎王还有这么温情体贴的时候?


    别说特意打饭了。


    当年她和老韩结婚后第二天,自家那男人都没想过给她端来一碗饭。


    柳绵的目光从刚才起,就一直有意无意地跟在周邵明的身后。


    她闻言没想太多,抬下巴指了下周邵明现在在的地方,笑着说:“还在打饭呢,一会儿就过来了。”


    柳绵注意到在窗口打饭时,周邵明好像弯腰跟里头的打饭婶子说了句什么,又从裤口袋掏出两张票证递过去。


    然后就见窗口打饭的婶子在桌子下拿来一个大号竹筒,在里面装了慢慢一竹筒的红烧肉。


    在打饭时,舀了满满一大勺米饭后,除了素菜外,米饭上还铺了两条巴掌长的黄炸鱼。


    柳绵:“……”


    ……


    “呦,这是一点都不肯亏待媳妇啊。”


    周邵明在人群中看了一眼,很快锁定了柳绵周谨所在的位置,他似是嘴角笑了一下。


    然后大步流星,宽肩窄腰走过来。


    他把打好的饭放在桌子上。


    文嫂子正吃着自己的米饭拌酱,还点了一份算荤菜的鸡蛋炒黄瓜,整体伙食不错。


    但现在对比周邵明打来的饭菜,那就没有丝毫可比性了。


    不仅有额外的红烧肉,看着还特意荤素搭配过,愣是一点苦都不愿叫柳绵吃。


    由此可见,周邵明是真的看重柳绵这个媳妇。


    她在一旁悄悄给柳绵递着眼神。


    柳绵忙把周邵明的筷子递过去,她也跟着看了眼这份丰富的菜色,眉头轻皱:“怎么买这么多。”


    柳绵和周谨都不属于能吃的范围,周邵明明显打的太多了。


    特别是红烧肉,这么一大竹筒,要是吃不完岂不是浪费?


    周邵明早就饿了,这时已经夹了一大口米饭塞嘴里,“没事儿,吃不完可以带回去。”


    他道:“刚刚跟食堂的人问过,这个竹筒带走一个不打紧。”


    那就行。


    盛在竹筒里的红烧肉有很多,周谨这会儿早就顾不上其他了,他小小欢呼声,伸筷子快准狠的夹去一块喜滋滋地吃着。


    柳绵看了一阵,还好筷子没用过,她伸筷子给文嫂子和韩小城都夹了几块。


    “城哥儿多吃点,这个年纪长得快,赶明又能窜高一截。”


    文嫂子阻拦不急,自己的饭又都吃过,不好再把明显沾着酱的肉再夹回去。


    见状愣了下,不好意思地道:“我都打了饭菜,哪还好意思吃你们的菜呢?”


    无奈下,只能把自己的肉全都夹给韩小城碗里,“城哥儿还不快谢谢柳婶婶。”


    柳绵理解这时候的父母大多都孩子好,有什么好吃的也是留给孩子,她摇摇头,先说了句不用客气,然后才笑道:“这有什么,是邵明买的多了。”


    周邵明这时也开口了:“快点吃,你下午不是说还有事?”


    吃完饭后,红烧肉果然还剩了一些,周邵明拿着几人的饭盒去池子边冲洗干净。


    他下午队上还有训练,请半天的假已是不易。


    要知道,就连同样过来送孩子的苏政委,也在看完柳绵的那场夹豆子游戏后,很快就回到工作岗位。


    文嫂子也说要回去了。


    早上出门的急,就她对自家男人的了解,早饭剩下的锅碗瓢盆肯定还堆着没洗。


    柳绵则是看着周谨自己的班级。


    刚开学并没有分座位,周谨来的早,他的座位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在了第四排的正中间,只能说不好不坏。


    下午才给大家发书,每个人的座位上还是空荡荡的。


    午休时间,柳绵看到周谨趴在桌子上开始睡觉后,这才放心来到公共办公室。


    周邵明说她下午有事要忙,事实上柳绵还真有。


    她下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高年级的学生出题,查看一个假期后,大家各自的水平。


    柳绵教的是语文,也就是说,这次需要出几道合适的语文题就行,连作文都没有。


    端坐在办公桌前,柳绵拿过旁边的语文课本细细看着,手下偶尔翻几页,一边心里思考着该出什么的考核题合适。


    原本这个任务是不会让暂时还毫无经验的柳绵经手。


    可不凑巧,原本负责出题的老师家里出了一些事,这两天刚好请假没空。


    其他老师又都各司其职,学校负责人想起柳绵之前不管是考试的笔试还是面试都十分不错。


    于是就有了眼下这一幕。


    后柳绵进来的老师一进门,看到柳绵时还诧异了一下,然后很快笑着跟她打招呼。


    “柳绵同志,”那个进来的老师说道:“姜同志这两天家里事情顾不来,辛苦你了。”


    “没事。”


    柳绵摇摇头,心想,原来请假没来的那个老师姓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