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十三章

作品:《重生荒年之山间生活

    花了大半日功夫,慧娘家的野猪肉全都熏好了,一条条黑黄的熏肉整整齐齐地挂在厨房的屋檐下,看着就让人高兴。


    这刚熏好的野猪肉,还需挂在通风处再晾几日彻底吹干里面的水汽,这样往后存放时才不易生霉。可惜这次做得急,季节也不对,要不然这熏肉的颜色能再漂亮点,焦黄油亮,而不是现在这样黑乎乎的。


    慧娘想做人还是不能心贪,她们能做成这样也算是运气好了,刚好这秋老虎一过,山里的气温就降了不少,要还是之前的天气,这野猪肉非臭不可,要是真臭了可得心疼死人。


    熏野猪肉的同时,她们也没忘每天去给红薯地浇水。


    现在一早就得赶去山坡那儿给红薯浇水,要是去晚了,小水洼里的水就被其他人舀尽了,到那时就只有费力从村里挑水去浇地了。


    慧娘现在大部分时间也是一早跟着阿娘先去浇水,然后再进山寻找野菜野果,时间便有些紧,所以家里边的这块菜地就暂归虎子管了。


    其实也不需要虎子干什么复杂的活,只需每天早上给地里的红薯、韭菜和其它苗苗们浇水就行,顺便再拔拔野草。


    虎子倒是干得津津有味,连青河叫他出去玩,也要把慧娘交给他的任务做完了再去,真是乖得让大姨直夸,导致青河也被大姨安排每天去菜地浇水除草了,一时间村里的小孩都变得勤快了不少。


    这小伙伴的影响力果然比阿爹阿娘的活还管用呢。


    家里的菜地在她们的精心伺候下,大都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个个都长得很好,别说绿油油的红薯叶了,就连野葱和韭菜都被她割了好几茬,现在新的一茬又长出来了,这段时间她家的调味菜可全出自这块小菜地里。


    可见,她们伺候菜地的时间不比红薯地少。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红薯就能收获了,现在大家更是得小心伺候着红薯地,每天都要去浇水,隔几天就去除草,再加上定期施肥,红薯叶长得颇好,又大又绿,想来泥土下的红薯长得应该也不错,大家可满心期待着收获。


    这绿油油的薯叶尖尖用来清炒或凉拌别提多好吃了,她已将掐了好几次了,不过也不敢多掐,也怕影响红薯的生长,基本都是分散掐叶尖,而且也不会连续掐,毕竟红薯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浇水,这时大家尤为感谢之前随意挖的小水洼了,自从小河沟干涸后,大家每天都是从附近的小水洼里挑水浇地,水洼挑干了,过了一晚,明早再去时又会是满满的一坑水。


    之前挖得人更是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自豪,看,能保住这片红薯地可都得感谢那些个小水洼,当然也得感谢他们。


    不等徐老爹吩咐,大家趁着空闲,默契地又将小水洼一点一点挖深挖宽,再围上石块,小水洼慢慢变成了小水池,每个都规规整整的。


    每天的任务完成后,慧娘当然是继续跟着阿娘还有大姨进山了。


    阿叔们忙着秋猎,她们当然也要赶在下雪前多摘一些食物。


    秋天到了,不光动物身上挂满了肥膘,树林里的野果也纷纷到了成熟的季节,即使天气干旱,影响了果子的生长,但也没到颗粒无收的地步,都是扎根在深山十几年的老树,树大根深,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干死的。


    这不山里的枣树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赵阿秀正带着慧娘和赵氏摘野枣去了。


    等她们三人到的时候,早就有不少妇人和孩子已经在打枣了。


    三人也顾不上寒暄,立马选一棵没人的枣树也开始打枣了。


    据大姨说这片枣林起初被村里人发现的时候只有两颗枣树,大家都知道红枣补人,尤其是妇人和小孩吃了更是有益,可这两棵枣树也不够村里这么多人家分。


    于是大家就将附近的树木都砍了,地上的灌木杂草也全都挖干净,再把地上的枣苗移栽到各处,大家路过没事的时候也会把又长起来的杂草都给铲干净,农闲的时候再施些肥,这枣树也就越长越好了,现在每年秋天家家户户都能打到不少枣。


    今年结的枣虽不如往年多,但打眼望去也极为可观,整片枝头上都是红彤彤的小枣,还引来不少鸟雀啄食。


    谁叫这片枣林大呢,少说也有二十棵枣树,枣子看起来当然就多了,这不大家忙活着捡枣,但都是各自守着一棵树,也不会发生争抢的事情。


    大姨随意在旁边的树林里撇来一根长长的木棍,朝着枣树的大枝拍了几下,顿时枝头上的枣子就哗啦啦的往下掉。


    她就跟着阿娘一块在树底下捡枣,时不时还会被后面零星掉落的枣子砸到脑袋,咚的一下,还有些微疼。


    没有被振落的枣子,大姨又用木棍顺着枝条轻轻拍打,这力道也是有讲究的,要是劲使得太大就会将枝条打断,便会影响枣树明年结果,所以这活还得大姨来干,她和阿娘只能继续捡枣。


    在她们捡枣的时候,陆陆续续也来了不少人,还好她们是来得早的一波人,趁着人少的时候还打了两棵树的枣子,装了满满两背篓,要是这会儿才到就只能捡漏了。


    现在也没有空的枣树了,当然她们也不打算捡漏,搜干净地上的枣子就准备回家了。


    一家一背篓,欢欢喜喜各自回家晒枣去了。


    留下少许新鲜的枣子当零嘴,其余的全都倒进簸箕晒干,清洗后沾了水汽反而不易晒干,毕竟现在的太阳可不像夏天那样猛烈,直接晒也能更省时间一些。


    “小妹,慧娘,快带上背篓跟我进山。”赵阿秀风风火火的跑来,压低声音说道。


    “大姐,咋的了?”


    “青云在山里发现了两棵板栗树,趁着其他人没发现,我们快去摘回来。”


    慧娘和赵氏一听那还坐得住,赶忙背上背篓跟着赵阿秀一块进山。


    这板栗可不像野果,那可是能当救命粮的,不怪大姨这么激动。


    赵阿秀边走边解释道:“山里熟知的那几棵板栗树,现在肯定有许多人围着,去了也捡不到多少板栗,青河发现的两棵板栗树还没被摘过,足够我们捡了。”


    慧娘和赵氏听完更是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到。


    三人一路急行,绕过红薯地,来到村子外围边上的一片小树林。


    远远就看见徐青云正立在板栗树下等着她们,地上已经掉落下不少板栗刺球。


    “阿娘小姨,你们来了。”


    “有人发现吗?”赵阿秀转头看向四周。


    “没呢,这里这么偏,要不是我和大哥追野鸡时偶然发现,我们也不知这里竟还有板栗树,没这么快被发现。”


    “那就好,竹竿找好了吗?我们快开始。”


    徐青云也不啰嗦,直接抄起竹竿将树上的板栗打下来,一棵树打完接着又打另外一棵,直到树上的板栗都打光了才停手。


    还好她们提前站得远远的,这地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刺球,这要是落在人身上,可扎人了。


    板栗外壳全是尖尖的小刺,直接用手捡可不行,这不慧娘她们捡来树枝当成筷子,将小刺球们一个接一个全都捡进背篓里。


    带壳的板栗十分占地方,带来的三个背篓都装满了,地上竟还有一小半没捡完。


    赵阿秀朝着徐青云吩咐道:“你马上回家,叫上你阿爹和大哥,再背两个背篓来,我们就在这等你们。”


    “可是阿娘,独留你们三个在这会不会有危险?”徐青云有些犹豫,毕竟这可算是村子的外围了。


    “瞧我,都高兴糊涂了,这样你把慧娘先带回去,这里离外围也就几步路,最近你们常在山里打猎,想来动物也不会轻易靠近。”


    “行,那我快去快回。”阿娘说的也有道理,最近也确实没瞧见大型动物的粪便和足迹,想来是安全的。


    慧娘一阵小跑跟着二哥一块先回家去,毕竟她留在这,要真有撒突发情况,她反而会拖累大姨和阿娘。


    徐大山和徐青松两人脚程快,没隔多久就跟着徐青云一块来接赵阿秀两人了。


    众人将地上的板栗全都拾掇进背篓里,一人一背篓缓缓往家归去。


    不出意外,这惹眼的五背篓板栗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


    一路走来,心里实在忍不住的人还是上前询问,“大山,你们这是上哪儿捡到这么多板栗?”


    反正板栗都已经捡完了,徐大山几人自然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就在村子外围边上的小树林里捡的。”


    “那我也去找找,山里的那几棵板栗树都被捡光了。”大娘说完便立马叫上自家儿子往山里去了。


    徐大山几人也不在意,这板栗树都是无主的,谁先找到就是谁的本事。


    耳朵尖,心思灵的也立马带着家人去那附近的小树林找板栗树去了,别说,还真被他们又找到了几棵。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慧娘家分得的板栗堆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晒了两天,浑身是刺的毛壳全都裂开了,这时只需用木棍轻轻敲打,里面的板栗就能轻松取出来了,当然这毛壳也没扔,晒干了还能当柴烧。


    别看捡的的时候很多,现在去掉外壳后,板栗分量就少了一半,将将只装满两个竹筛。


    将去壳的板栗放在通风处晒上一个月晾干水分后,再将硬壳轻轻剪开就能轻松剥出里面的板栗仁了,到那时便可以用石磨磨成栗子面,将它们参在杂粮面里一块吃,这样就能省下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