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脐橙

作品:《位面中间商

    “可以。”


    谢竹热情应下,又补了一句:“正好我还愁着剩下的卖不出去。”


    他笑着问:“老人家,您要买几斤?”


    “我给你算便宜点,一块一,一斤。”


    听到谢竹的话,老人明显松了口气,脸上的焦急局促散去许多。


    围着面包车的村民看向谢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赏。


    谢竹察觉到村民们的眼神变化,心里肯定老人家里是真的有难言之隐。


    “我……只要五斤。”


    “好嘞。”


    谢竹拿了个塑料袋出来:“您帮我提着,我给您装米。”


    因为没想过有人要买散装物,谢竹没有带秤,他直接划开十斤装的小袋米倒进去。


    感受着手里越来越重的分量,老人连忙制止道:“有了有了。”


    再多,他付不起钱。


    看到十斤装的袋子倒出去一大半,谢竹才作罢。


    他又热情地问:“老人家,要不要挂面和油。”


    “挂面三块一包,一包是两斤。这个实在没办法给您拆开卖,油倒是可以。”


    挂面是赠品,原本谢竹是不打算卖的。


    老人看着油和挂面,犹豫了许久,挣扎道:“那我再买包挂面吧。”


    “一共八块五,我给您抹个零头,您给8块钱就行。”


    老人先把东西放下,然后把手伸进内衬,慢慢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


    一毛,两毛,一块,数额最大的纸币是5元。


    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数了好几遍,确定无误后才把钱递给谢竹。


    一毛一毛凑成的8块,谢竹都不忍去接。


    但他没说什么。


    少点钱还行,但免费送的口子不能开,否则以后想在王家村生意做就难了。


    毕竟农村里哪家哪户没个老人。


    凭什么只给他送?


    过于特殊对待可不是商人该做的事。


    在没有搞清楚王家村的奇特之处时,谢竹不会轻举妄动。


    这是关乎他性命的大事。


    “谢谢你,谢谢你。”


    手里的重量清晰分明,老人哪里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真正的用意。


    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提起东西,杵着树枝,一步一步蹒跚地往回走。


    在村民们带着叹息可怜的声音里,谢竹慢慢勾勒出老人的家庭状况。


    妻子死于难产,独子几年前因病去世,而收养的孩子在供上大学后就再没回来过。


    听说是在毕业工作后被亲生父母找上门,养子觉得自己是被老人偷走的,所以无比怨恨老人。


    他还报过一次警,要老人赔他精神损失费。


    可他分明就是被人抛弃的,事实摆在眼前,人证物证具有。


    老爷子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上完大学,居然做得出这种事。


    警察都看不下去。


    他的想法自然没能得逞。


    谁知世事难料,老人的儿子突然因病去世。


    老人生活清贫困苦,又因为名下有个养子办不成五保户或者低保户。


    后来村干部找到老人的养子想要解除两人的收养关系时,养子依旧不依不饶,要老人给他五万块。


    老人哪里拿得出5万块,这些年全靠村民们时不时地接济过活。


    “啧啧啧,羊肉就是黏不到狗腿上,再怎么都是自家孩子好。”


    “那孩子太狠心,还说我们村是拐卖村,我呸他个狗东西。”


    “狗/日的,明明是被抛弃的,要不是王其心软,那小畜生早就冻死在雪里了。”


    “当时叫他不要养,不要养,别人家的孩子养不熟,他偏不信,现在倒好,钱花了,人没了。”


    “养了二十多年,养出个白眼狼来,要我说,那畜生肯定会遭天打雷劈,遭报应。”


    “可怜啊。”


    人们悠悠叹气。


    出了老爷子这档事,附近的十里八乡,哪怕是生不出小孩的夫妻都不太想去孤儿院□□。


    谁知道会不会又养个白眼狼出来。


    还是多跑跑其他地方看医生,自己生个最好。


    了解完老人的人生经历,谢竹心里闷得难受。


    手里握着的一沓钱突然变得堪比千斤。


    有个大婶在议论声中凑上前:“老板,剩下的散米卖不?”


    谢竹看了眼不足三斤的大米,敛下思绪摊摊手道:“这点米,你要是想要随便买点东西,我当添头送你,行不。”


    “行行行,给我来三包泡面,再来个生抽和醋。”


    大婶满口答应。


    她身旁跟着个年轻的小媳妇,小媳妇怀里抱着个看不出月份的小娃娃。


    小娃娃戴着一个毛茸茸的虎头帽,绣着俏皮可爱的抽象画老虎图案和各种花纹。


    黑色的布料,大红或浅粉的针线,针脚细密,里面还有层暖绒。


    一看就是纯手工精心制作。


    谢竹想起杨哥家的小闺女,他问道:“婶子,这帽子在哪做的,真不错。”


    “我有个侄女,想给她也买个戴戴。”


    听见此话,大婶笑得颇为得意:“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做的。”


    “好看吧,做了半个多月。”


    “原来是您自己做的,针线活真是没得说,真好看。”


    谢竹的夸奖直白而热烈,逗得大婶更是哈哈大笑。


    他追问道:“您知道哪里有卖这种帽子的吗?”


    大婶想了想:“春花家的姐姐在毛山镇卖帽子,你可以去她那买。”


    春花就是最开始的胖大神


    谢竹记下大婶给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又给大婶多送了几件赠品。


    小娃娃戴的虎头帽和淘宝上简单的机器制品大不相同。


    在他的世界里手工制虎头帽,可以说是有市无价,非常难得。


    给侄女买是其一,谢竹想或许可以带回去卖。


    系统只说通过位面交易赚取5000元的毛利润。


    他把异世的东西带回去卖,同样可以算作位面交易。


    不过卖虎头帽需要售卖渠道,淘宝开店简单,但时限却只有三天。


    谢竹没急着下山去毛山镇买帽子,而是村民们打探起乡货来。


    他说的乡货不是野生动物,而是农村里的土特产。


    土鸡,土鸭,土鸡蛋,自制的酸菜等等。


    这些在乡下不值钱,但在城里却是抢都抢不到的好东西。


    令谢竹惊喜的是有不少村民表示家里有土鸡蛋土鸭蛋可以卖。


    他照单全收。


    但只有一户人家愿意卖老母鸡。


    养了三年的老母鸡,肉质正是最好的时候。


    老人提着刚抓到的老母鸡惋惜道:“如果不是娃儿上学要用钱,我是真的舍不得卖。”


    谢竹附和:“嗐,是啊,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最后买这只老母鸡花了一百块。


    地道的散养老母鸡,没喂过饲料,也没喂过药。


    谢竹很高兴,他打算把鸡送给杨哥。


    嫂子正在坐月子,用老母鸡炖汤补营养最好。


    卖母鸡的老人也很高兴。


    主要是乡下的东西只在城里值钱,在乡下却卖不上价钱。


    家家户户都有,更没有人会花钱买。


    就是城里面的人来收乡下土鸡,也懒得来他们这种角落疙瘩。


    6斤的老母鸡能卖一百块,已经是很不错的价。


    就算背到毛山镇去卖,也不一定卖得了这么高的价,还要浪费车费和时间。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旁人见到大红色的钞票,不由得眼热,当即又有人表示可以卖鸡。


    不是老母鸡,但也都是顶好的散养鸡。


    这些鸡平时吃吃苞谷玉米,还时常跑到山里自己找虫吃。


    肉质和营养价值没得说。


    最后谢竹收了40斤土鸡蛋,10斤土鸭蛋,一只三年老母鸡,和6只散养鸡,4只散养鸭,一共花费347元。


    在拿货物时,他用手机拍了不少视频,包括捉鸡的,从窝里掏鸡蛋的。


    凡事都讲个眼见为实,有视频为证,卖出去更方便省事。


    唯一可惜的就是村子里没有人家养鹅,鹅蛋更是个顶好东西。


    至于车里剩下的货物,谢竹弄成了大礼包便宜甩卖。


    大礼包的价格不低,但仔细算起来每样东西又都比零散买便宜好几块钱,非常划算。


    而且买得越多,送得越多。


    这样既能刺激村民冲动消费,又不会让先前零散买的人介意。


    不一会,剩下的东西卖得七七八八。


    而零散的小糖果小零食,送出去大半,其他的都被散卖给小孩子。


    谢竹上车准备去毛山镇买帽子。


    突然,一道沙哑苍老的声音从小道边传来。


    “老板,你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