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三合一

作品:《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昔日繁盛的帝国彻底落下帷幕,虽说唐朝灭亡了,但朱温和李克用的斗争还在继续。朱温前脚创建后梁政权自己当皇帝,李克用后脚就打着光复唐朝的名义建立了后唐,虽然李克用他也姓李,但是他是沙陀人,他这个李跟李唐江山的李那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但是古代想当皇帝嘛,一般都会强调自己是正统,这样显得比较名正言顺。而且东汉末年董卓整了那么一出以后,很多人也觉得好像没必要非是正统不可,谁拳头大谁不就一样能当皇帝么?可以说董卓当初的所作所为将皇权彻底拉下神坛。”


    “虽然李克用跟朱温都登上了皇位,但是李克用可比朱温死得早多了,朱温还在皇位上呆了六年,李克用刚建立后唐的第二年就死了。”


    李世民:?


    臭不要脸!


    明明唐朝覆灭跟李克用脱不开干系,现在还来这装大尾巴狼。


    死得早那是你活该!


    至于朱温。


    都说祸害遗千年,怪不得他死得晚!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为李唐覆灭感到伤感,他的怒火就又被朱温和李克用这两个乱臣贼子给点燃了。


    “不过虽然李克用比朱温死得早,寿数也没朱温长,但李克用至少是自然病死的,朱温就不一样了,朱温是直接让自己儿子给弄死的。”


    李世民:......


    熟悉的子杀父又来了。


    虽说自战国以后礼乐就崩坏了。


    但是五代十国这动不动就子杀父,还是令他感到不适。


    虽然被杀的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朱温这个人吧,他的私德着实是有那么一点不好,都说他是五代十国的小曹操。”


    曹操:?


    这也能扯我身上?


    我私德不挺好的吗?


    手握皇帝这么多年我都忍住没把他宰了,还要我怎么样!


    “因为这个朱温吧,他跟曹操一样,有点自己的小爱好。他特喜欢跟别人的老婆一块睡觉,曹操好像也这样,但是曹操这么干可能是存在点政治因素的,朱温这么干那就是纯粹自己高兴,不管是臣子的老婆还是儿子的老婆,只要他看上了那就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嬴政:?


    自己儿子的妻子都玷污?


    你们后世人真是让朕打开眼界。


    “儿子的妻子他都不放过?”刘邦问:“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曾祖,你忘啦?唐朝不也有个皇帝把自己儿子的媳妇抢了嘛?这不是有样学样嘛?”


    刘彻跟刘邦两人一唱一和。


    就差没直接点名道姓。


    刘彻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再说了,唐宗的儿子不是也娶了他爹的妃嫔吗?还封了人家当皇后,曾祖,不要大惊小怪了,说不定这就是人家唐朝的习俗呢?”


    他们倒不是觉得改嫁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还不崇尚女


    子必须从一而终,只是父亲睡儿媳这种事,放在汉代也有点太超前了。


    李世民:......


    李隆基:......


    言羽阳想起李世民也把自己弟弟的老婆接进宫了但是他好像还没说过这件事。


    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言羽阳决定还是不说了。


    “本来朱温的妻子张氏还活着的时候朱温还没这么放飞自我,结果张氏一死,没人能管他了,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不装了。虽然大家都说看古人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而却评判历史人物应该只看功过不看私德。”


    “虽然功过是一方面,但品德这个东西决定了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没下限的人你要说他是多好的明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细数比较出名的明君,除去政治因素,私生活方面基本上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不过话也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我说的只是基本上。”


    “帝师说得很对,朕赞同。”刘彻猛点头:“反正我们大汉是没有这种丢人现眼的东西,又不是天下的女人都死绝了,还要跟儿子抢老婆,什么东西!”


    李隆基:......


    你是不是以为朕不敢骂你啊在这里阴阳怪气的。


    朕忍你很久了朕告诉你!


    “而且我们前面说过,像曹操和李世民这种行为,多半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掺杂的,不排除曹操他是真喜欢哈,但至少不是全凭自己心意做事,朱温就不一样了,他就是单凭自己喜好做事,不掺杂一点政治因素。”


    李世民:?


    又扯上朕了?


    “唐太宗?唐太宗也干过这事啊?”刘彻敏锐的嗅到了大瓜的味道,赶忙追问。


    言羽阳:......


    顺嘴就秃噜出来了。


    言羽阳无视刘彻的追问,自顾自的接着说:“朱温手下有个臣子叫张全义,他带着全家出门玩的时候被朱温给看见了,不止张全义的老婆、女儿和儿媳没能逃过朱温的魔爪,张全义全家的女性朱温一个都没放过,事后张全义的儿子不堪受辱,想找朱温报仇,还被张全义给拦住了。”


    “但是不可能朱温手底下的人全是张全义这样的人,一个两个能忍他,总不能叫天下人都忍他吧?”


    “所以唐太宗究竟是娶了自己哪个儿子的妻子?”刘彻孜孜不倦的追问。


    “朕没有纳过朕的儿媳!”李世民很大声的在线给自己正名。


    言羽阳继续试图无视刘彻。


    “朱温惦记的不单是一个儿子的老婆,他平等的惦记每一个儿子的老婆。他的养子和儿子们征战在外,儿媳留在后方,趁着儿子们不在家,朱温有一个算一个,把他的儿媳们都给睡了一遍。”


    嬴政:......


    无法理解。


    理解不了一点。


    “不过朱温跟他的儿子们也算是双向奔赴了,朱温好这口,他儿子们也乐得让自己的老婆留在朱温身边打探风声,顺便吹吹枕边风立自己当太子什么


    的。”


    “所以唐太宗究竟对自己的儿媳做了什么。”刘彻锲而不舍。


    “都说了朕没对自己的儿媳做过什么!!”李世民生气了,他很生气。


    他觉得刘彻听不懂人话。


    都说了几l百遍了什么都没干过。


    还要在那里一直说说说。


    那边赵匡胤面前的史官把史书都翻得冒火星子了,终于找到了赵匡胤想要的答案。


    赵匡胤慢吞吞的开口:“武帝,帝师不告诉你朕告诉你啊。”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唐太宗政变成功之后把自己的弟媳给娶了而已。”


    李世民:......


    言羽阳:......


    “哦~原来是弟媳~”刘彻揶揄。


    等等,弟媳?


    “你好端端的娶弟媳干嘛?”刘彻狐疑:“你弟又没死,他能同意?”


    李世民:......


    你会不会说话。


    那他肯定是死了啊!


    赵匡胤适时假话道:“想不同意也没办法,早就让唐宗一箭射死了,上哪不同意去?”


    “哦——”刘彻了然。


    就在李世民以为这个环节已经过去了的时候,刘彻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那你弟媳能同意?这可是杀夫之仇。”


    李世民:......


    她同不同意管你什么事啊!


    管太宽了吧你!


    都说了政治因素政治因素。


    那么大四个字是被你吃了吗!!


    李世民有心想跟刘彻解释解释,又觉得实在没必要因为这事解释。


    那刘彻一看就是故意的!


    李世民想得也没错。


    刘彻就是故意的。


    先前李世民一句接一句的挑拨他们大汉内部的关系。


    虽然刘彻也不喜欢吕雉,但他也觉得刘秀这个做法有点过分。


    当初他爷爷都没这么干。


    不管他爷爷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立场没这么干。


    总之是没干。


    加上他们这些孙子曾孙也没干。


    居然让一个不知道传了多少辈的小辈把这事给干了。


    你干就干吧。


    还被人把这事当众给捅出来了。


    那吕雉还在这呢!


    当着人家的面说这个事,一看李世民就没安好心!


    刘彻就是要故意找李世民的不痛快。


    礼尚往来,再合理不过了。


    言羽阳无视刘彻和李世民拌嘴,接着说。


    “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朱温也一样。虽然他把每个儿媳都玷污了,但是他心里还是有更偏爱的儿媳。自从长子朱友裕死了之后,朱温就一直没立太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争气,而朱温除了亲生儿子,还有个养子。”


    “五代十国的时候这种认养子的行为还挺常见的,


    像是我们前面说过的疯狂的盗墓贼温韬,他就先后改过二个名字?_[(,认了好几l个义父。好巧不巧的是,朱温的养子朱友文的老婆,恰好就是朱温比较喜欢的,朱温一权衡,觉得把皇位给自己的儿子还不如给养子,他心里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但是好巧不巧,除了朱友文的老婆他很喜欢,朱友珪的老婆朱温也很喜欢,然后这个消息就顺理成章的走漏风声,被朱友珪知道了。朱友珪一看朱温宁愿把皇位给一个外人也没打算把皇位给他,他也直接摊牌不装了。”


    “毕竟他和朱友文的关系也不太对付,要是朱友文上位,肯定没他好果子吃,朱友珪先下手为强,带着一队兵马就开始轰轰烈烈的逼宫了。”


    “有关朱友珪弑父这事,后来还成了一个典故。之前朱温杀唐哀帝的时候,正好就在椒兰殿。好巧不巧,朱友珪追着朱温杀的时候,朱友珪也是在椒兰殿把朱温给弄死的。”


    “结果朱友珪还没当皇帝快活多久,他弟弟朱友贞又起兵造反,把朱友珪也在椒兰殿给杀了,这就是著名的,二弑椒兰殿。臣弑君、子弑父、弟弑兄,跟个闭环似的。”


    “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了。”嬴政冷嗤一声:“活着也是丢人现眼,还不如死了清净。


    “这个后梁建立才多少年啊?皇帝都换了二四个了。”刘彻咂咂嘴:“应该马上就要没了吧,都这样了,灭了算了。”


    “确实,虽然朱温和李克用都死了,但他们的儿子都还在,更别提李克用死之前还给他儿子李存勖留了二个遗愿,其中之一就是灭了后梁。”


    “比起后梁这边混乱的权利交接,李存勖这边的权利交接可以说过渡得非常平稳。”考虑到了李世民的心情,言羽阳还是没把后唐两字说出口。


    “在后梁疯狂搞政变的时候,李存勖在到处打仗。他先是完成了李克用的第一个遗愿,把刘仁恭父子给弄死了,然后就调转马头直指后梁。朱友贞和朱友珪窝里斗是斗挺狠的,出来打仗就有一点不行了。”


    “朱友贞压根就打不过李存勖,被人杀得节节败退。最后后梁的下场是直接覆灭。虽然李克用跟朱温斗了大半辈子没能分出胜负,但他们没分出来的胜负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帮他分出来了。”


    “要说打仗,李存勖确实比他爹李克用还勇猛很多,除了后梁,前蜀也被李存勖给灭了。”


    “只不过吧,人无完人,李存勖虽然打仗是很厉害,但是他登上皇位之后,他就有那么一点懒散了。他开始大肆发展自己的爱好,唱戏。本来这皇帝一有自己的小爱好,这朝政他就容易乱,更何况他这还是在乱世。”


    “而且李存勖对唱戏简直痴迷到了一疯魔的地步,戏院排的每一出戏他都要亲自参与不说,兴致上来了他还要自己上去唱两句。”


    “俗话说得好,皇帝一旦有了偏心的对象,政局就要开始动乱了。李存勖对着伶人一顿猛捧,一时间,伶人的地位直线上升,甚至远远超过了普通士兵。”


    嬴政:?


    他看言羽阳前面说李存勖有多英勇、多能打仗。


    还以为这李存勖是个少见的英雄。


    结果没想到居然也是个蠢货。


    在大秦。


    军士们的待遇比普通人要好上许多。


    他们的军功爵制度注定了越是勇猛的人,地位就会越高。


    而这李存勖居然让倡优们踩在士兵们的头上。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蠢货。


    难道是嫌自己灭国灭得还不够快吗?


    嬴政开始怀疑言羽阳说的,李存勖打仗很勇猛。


    就这种脑子拎不清的人,上了战场难道就能拎清了么?


    另一边的刘彻也惊呆了。


    让戏子踩着士兵头上,这是认真的吗?


    刘彻想不明白。


    就这样,还能有人愿意跟着他干活?


    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没有帝王敢这么干吧?


    不要命啦?


    很快,言羽阳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就像是宦官一样,伶人们手握权力,很快就膨胀了。他们不但开始干预朝政,甚至开始欺男霸女。”


    “而且李存勖也不仅仅只是宠信伶人,他还宠信宦官。”


    刘彻:......


    嬴政:......


    原来是五毒俱全啊。


    那没事了。


    “而日渐加深的皇权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最初的渊源还是削藩。削藩这事可不好干啊,一不留神就会步入深渊,像是朱允炆,就是因为削藩,反而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就连赵匡胤想收回兵权的时候用的都是杯酒释兵权这种温和的手段。”


    “但是李存勖就不一样了,他选择直接爆杀。我不知道他是太过自负,觉得自己足够的实力能掌控这一切,还是他的政治头脑确实太差了。在灭掉前蜀没多久之后,他直接就对功臣动手了。”


    “他杀的还不是别人,正好是后唐的头号功臣,郭崇韬。”


    “李存勖刚登基的时候不但大封特封郭崇韬,他还给了郭崇韬免死金牌。事都做到这份上了,那证明郭崇韬这时候在李存勖心里肯定是那种大功臣。而且郭崇韬对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是非常忠心的。”


    “在五代十国那种今天跟你混明天跟他混,天天想着背刺老东家的人不在少数,像郭崇韬这种李克用在的时候效忠李克用,李克用不在了就效忠李存勖,主打的就是一个忠臣不事二主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结果李存勖把人家用完就扔了,郭崇韬前脚出谋划策怎么攻打前蜀,李存勖后脚打完前蜀就把人给弄死了。当然,记载说是李存勖听信了宦官的挑唆,所以把郭崇韬给弄死了,但是别忘了,郭崇韬是有免死金牌的,李存勖亲自给的。”


    “但是这所谓的免死金牌压根就没拍商用,郭崇韬和他的儿子就被宦官们用乱棍打死了,郭崇韬估计自个儿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就跟儿子一块去见阎王爷了。”


    “而”


    李世民:......


    刘彻:......


    还真是硬核削藩啊。


    帝师说的五代十国都是背刺小人果然不假。


    就连这种事情都要搞偷袭。


    你不亡国谁亡国。


    “这下好了,其他武将一看,连郭崇韬都没好下场,他们说不定更没好下场。秉持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精神,李嗣源大手一挥,直接起兵造反了。”


    李嗣源算得上是李存勖攻灭后梁的第一功臣了,但是在郭崇韬没死之前,李嗣源和李存勖就有点不对付了,李存勖担心李嗣源功高震主,不但没怎么褒奖李嗣源,反而还削了李嗣源的官职。?_[(”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又出了郭崇韬的事,李嗣源会造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虽然李嗣源跟郭崇韬一样,有李存勖给的免死金牌,但是有郭崇韬的前车之鉴在,这免死金牌就跟李存勖放的一个屁一样,一点用都没有。”


    李嗣源......


    嬴政总觉得这名字怪耳熟的,好像在哪听过似的。


    李嗣源......


    到底是在哪听过呢?


    嬴政开始疯狂回忆。


    终于在记忆里不起眼的角落里翻了出来。


    这个李嗣源,好像是石敬瑭的岳父?


    这么想着,嬴政也问了出来。


    “没错。”言羽阳对嬴政表示肯定:“李嗣源就是石敬瑭的岳父。”


    石敬瑭?


    就是把燕云十六州白送出去那个人呗。


    李世民算是明白了。


    这后唐整个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再怎么改朝换代都没用,骨子里就是烂的。


    “李嗣源的造反之路可谓是非常顺利,本来李嗣源就是李克用的养子,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其他武将和士兵们对李存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忍耐到了极点,李嗣源造反还造出了一点一呼百应的效果。”


    “李存勖兵败以后,反而是死在了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伶人手里。”


    居然最后是死在伶人手里。


    嬴政挑了挑眉。


    他还以为这李存勖会跟之前那些窝囊废一样,被宦官给背刺呢。


    不过死在伶人手里,也不比死在其他人手里光彩到哪里去就是了。


    “李嗣源上位之后倒是休养生息过一段时间,看起来有那么点明君的样子,又是休养生息又是发展经济的。但是吧,好景不长,毕竟是乱世,眼看着一切都要步入正轨的时候,李嗣源突然疑心病大爆发,开始乱来了。”


    “前面讲石敬瑭的时候也简单提过一嘴李嗣源是怎么死的,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反正呢,在李嗣源的一番操作之下,大儿子死了,人家让他立二儿子当太子他不肯,儿子害怕,得到错误情报以为爹死了,就准备造反,结果爹没死把自己害死了。”


    “李嗣源一听二儿子死了心里不痛快,间接导致自己也死了。然后


    接过李嗣源皇位的李从厚又守不住权力,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给弄了,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争来争去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石敬瑭一纸书信唤来辽人把燕云十六州拿出去做交易,最后皇位上坐的反而是石敬瑭这个卖国贼。”


    有关五代十国的事其实还有很多,要一桩桩一件件都拿出来讲一遍肯定也不现实,那五代十国就暂时讲到这里,等会给你们发两张卷子,我下节课的时候会来检查的哈,那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下课。⒁_[(”


    言羽阳发完卷子以后就关掉了视屏。


    明天他还得拉上周未眠去超市给皇帝们买东西。


    下课后,赵匡胤的脸色有点那看。


    只要一提起燕云十六州,赵匡胤的脸色就没好看过。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他的心病。


    他做梦都想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让大宋也成为大一统王朝。


    这几l乎已经成为了他的执念。


    然后他就想到了自己那还没吵出个结果来的出征会。


    脸色更难看了。


    俗话说得好。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天赐的大好机会就摆在他的眼前。


    他却不能立刻开拔大军讨伐梁人,反而还要在这耐着性子跟文臣们吵架。


    许是再度提起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手下那几l个有屏幕的武将心里也不太痛快。


    他们一想起大宋后来的君主都是软骨头就怒从心中起。


    又不是打不赢,又不是不能打。


    偏偏就是要当软骨头!


    人心里一有怒气,做事情就容易上头。


    高怀德当即就拍着胸脯对赵匡胤保证:“官家,您放心。臣这就去找那些不同意您出征的文臣算账,有一个算一个,臣绝对让他们都无话可说!”


    赵匡胤睨了高怀德一眼,有些怀疑的问:“爱卿有办法?”


    “官家放心。”高怀德自信满满的说:“臣绝对把这事给您办妥咯。”


    “老高,你什么时候变聪明了?”王审琦有点不信:“说出来让哥几l个帮你们参谋参谋。”


    其实赵匡胤也有点不信。


    他平时吵那些文官都吵不赢,有事都是赵普出面转达他的意思。


    赵普比他会吵架多了。


    只是这次赵普也不肯站在他这边。


    这才导致这场有关伐辽的战争吵了又吵,迟迟吵不出个结果。


    其实不仅是在出征这事上赵匡胤没能和他的臣子们达成一致。


    赵匡胤心里还有点隐秘的担心。


    他之前出去打仗的时候,都是赵光义帮他坐镇开封,避免后方出乱子。


    现在赵光义死了,虽然他可以把这事交给赵廷美。


    但赵廷美毕竟以前也没担过这么重的担子。


    万一他在前线是一路高歌猛进打得辽人节节败退,结果自家后院起火了,那着实算不上是什么很划算的买


    卖。


    “这还不简单。”高怀德语气里透露着不屑:“那些文人弱的要命,除了一张嘴什么都没有,等会我就一个接一个的上门拜访,一拳头下去,保管他们个个都松口,要是有嘴硬的,那我就给他们两拳头。”


    王审琦:?


    赵匡胤:?


    土匪吗你是?


    还去打人?


    你打人就算了你还实名制打人?


    套个麻袋会怎么样你吗??


    赵匡胤此刻无比感谢王审琦问了一嘴。


    要是他就这样让高怀德去了。


    明天参高怀德的奏章估计能把他给埋了。


    到时候他也不用想什么伐辽了,想想能怎么保住高怀德就谢天谢地了。


    “万万不可!”赵匡胤赶紧拦住高怀德:“藏用,人家都说以理服人,以理服人,你这是做什么!”


    “我用拳头服人。”高怀德握了握拳。


    赵匡胤:......


    “官家你放心,揍人这事臣有的是经验,绝对不会把你的宝贝臣子们打死的。”


    那边高怀德还在像赵匡胤保证,压根就没注意到赵匡胤的眼神已经充满了疲惫。


    眼看跟高怀德说是说不通了。


    赵匡胤只能退而求其次,嘱咐王审琦:“仲宝,你千万把藏用看好了,他要是真把人给揍了,这事就没法收场了。”


    王审琦还没接话,王彦升倒是开口了:“官家,臣倒是觉得,高藏用之法可行。”


    赵匡胤:?


    你也来?


    “官家!你看吧!”高怀德兴冲冲的:“臣就说臣这办法是可行的!”


    赵匡胤深深的叹了口气:“光烈,怎么你也跟着藏用胡来。”


    “官家,且听臣一言。”王彦升用眼神示意赵匡胤安心:“今天晚上趁着夜黑风高,高藏用有一个算一个,把人都给打了。就算是在那群文官面前过了明路了。这下文官们有一个算一个,肯定都会参高藏用一本。”


    “趁着高藏用转移视线,陛下就偷摸的把伐辽这事给办了,就算有人没被高藏用转移视线,还是想阻碍陛下伐辽,那就让高藏用再去把人给打一顿。”


    “这样咱们只需要牺牲一个高藏用,就能成功伐辽。但时候就算文官们回过味来,官家仗都已经打完了,他们也不能再做什么。只是高藏用得吃点苦头。不过为了陛下的伐辽大业,想必高藏用也已经做好这个觉悟了吧。”


    赵匡胤:......


    高怀德:?


    “老子把你当兄弟!你居然想害老子!”高怀德怒了,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这边赵匡胤还没把高怀德劝住,那边高怀德已经要跟王彦升打起来了。


    “怎么?我说错什么了?”王彦升老神在在的:“不是你自己说的,你要去把那群文官给揍了吗?我只是顺着你的话说而已,你那么生气干嘛?”


    “你这叫顺着老子的话说?!你分明


    是想把老子当靶子!!”


    都是帮官家分忧,你当不当靶子重要吗?你不会觉得你把那些文官都打一遍之后,你还能全身而退吧?你做都做了,就顺便发挥点余热呗。?_[(”


    高怀德:......


    好气。


    好想反驳。


    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反驳。


    果然吵架就是最麻烦的。


    还是应该比比谁的拳头大。


    王审琦夹在中间拼命拉着高怀德:“藏用,藏用你冷静点,光烈说得也没错!你仔细想想!你要是真无缘无故把人给打了,官家没法保你!”


    高怀德的怒火已经完全被王彦升挑起来了。


    “行,我不去打那群文官。王审琦,你给我把手撒开,我今天非得跟王彦升打一架,这不算无缘无故了吧?我告诉你,你要是再拉着我,我连你一块打!”


    “行了!”赵匡胤一拍桌子:“都吵什么!你们自己看看,一个个的都像什么样子!还搞起窝里斗来了!”


    被赵匡胤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高怀德心有不甘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就在这时,赵普给赵匡胤发了一条信息。


    【魏国公】赵普:臣想着官家此时应该在准备伐辽,不知可还顺利?


    赵匡胤:......


    他这边的赵普没屏幕,赵光义那边的赵普倒是有屏幕了。


    凭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非常非常不顺利。


    赵普的消息回的很快。


    【魏国公】赵普:为何?陛下可是遇到了什么阻力?


    赵匡胤:......


    赵匡胤被赵普这一句话给噎住了。


    还遇到了什么阻力。


    朕最大的阻力就是你!


    你有多轴你自己不知道吗?!


    看赵匡胤半天没回消息,赵普心里估计也有数了。


    【魏国公】赵普:莫非是因为臣不同意?


    【宋太祖】赵匡胤:你也知道。


    知道归知道。


    但是这事赵普也没什么辙。


    自己说服自己本来就不太容易。


    更何况中间还要有个传声筒。


    到时候没有屏幕的自己说不定还会以为找宽裕得癔症了。


    虽然赵普没法给赵匡胤什么解决办法。


    但是他可以在精神上给予赵匡胤支持。


    【魏国公】赵普:官家,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赵匡胤:?


    等了半天就等来一句这个?


    你倒是说点有用的啊你!


    可惜。


    赵普表示自己也爱莫能助。


    不过正好能跟几l十年之后的赵普聊一聊。


    第一个问题没法解决的话,那就去解决第二个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则平,你觉得若是朕北上伐辽,开封应该交


    由朕的弟弟来管,还是交由朕的儿子来管?


    先前在群里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赵光义已经被赵匡胤给弄死了。


    那么很显然,这个弟弟只能是赵廷美。


    【魏国公】赵普:既然官家无法下定决心,何不将此次监国当成对二位殿下的一个考验?


    虽然赵普没有直接给出建议。


    但他的言语间已然有了偏向。


    而赵匡胤会考虑赵廷美的原因也非常简单。


    他觉得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还太小,尚且无法担此大任。


    而且他一想起赵德昭自刎这事,总感觉这孩子有点太过软弱。


    【宋太祖】赵匡胤:朕倒是从未听说过一朝有两位监国。


    【魏国公】赵普:官家若是不放心,可多选几l位信得过的臣子为两位殿下把关。


    【魏国公】赵普:官家。前车之鉴,当早立太子。


    赵普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虽然赵匡胤已经把赵光义杀了。


    但日后的大宋会是怎样没人能说得清。


    他确实应该早做打算。


    *****


    第二天,言羽阳拉着不情不愿的周未眠去超市采购。


    临出门前他在大群里发了个统计表。


    【帝师一号】言羽阳:我现在去买东西。按人头买,需要的自己填表。


    没一会。


    几l乎每个人都在言羽阳的统计表里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言羽阳:?


    这么多?


    想累死他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你们确定每个人都要吗?真的没填错?


    【秦始皇】嬴政:帝师,你放心吧,没填错。


    【秦始皇】嬴政:他们就是馋的。


    言羽阳:......


    昨天晚上皇帝们就已经商量好了。


    每个朝代的人轮流接收来自言羽阳的物资。


    然后再私下里互相交易。


    反正皇帝跟臣子们之间的交易没有限制。


    但跟言羽阳的交易可是有限制的,必须好好利用。


    看着皇帝们钻bug的系统气得跳脚,却又被KPI捆住了手脚。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帝师一号】言羽阳:其实很多东西你们那里都有啊,没必要硬拿现代的。


    言羽阳才必须承认,看到这么大批的采购物资,他害怕了。


    到时候银行要是查他流水异常,他该怎么解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