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群聊。

作品:《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改邪归正这四个字触动了言羽阳脆弱敏感的神经。


    他前不久才刚讲了□□。


    赵匡胤后脚就来问□□?!


    不会吧!


    他不会这么倒霉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什么改邪归正?赵匡胤同学,你想干嘛?


    【宋太祖】赵匡胤:朕想把朕误入歧途的的弟弟拉回来。


    赵匡胤想的是,反正后代都不中用,那还不如暂时捞一下赵光义。


    要是能捞回来的话。


    洗洗说不定还能用。


    自从言羽阳讲完南宋以后,赵匡胤就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杀掉赵光义是没有用的。


    杀光赵光义的儿子也是没用的。


    偌大的一个老赵家,后代却都是窝囊废。


    但让赵匡胤放弃重文轻武,他心里又还是有点不得劲。


    毕竟前朝血淋淋的例子还摆在那里,而他自己也是这么上位的。


    没想到,赵匡胤选择了实话实说。


    却引发了更大的误会。


    言羽阳此时的心情可以称得上是惊恐了。


    居然还有个误入歧途的弟弟!


    是传销吗?还是□□?


    他现在要直接跟校长说吗?还是按兵不动?还是直接报警?!


    言羽阳焦虑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半晌后,他小心翼翼的问。


    【帝师一号】言羽阳:赵匡胤同学,你弟弟误入了什么歧途啊?是这样的,老师理解你们迫不及待想要让家人走上正道的心理,但是做人做事有时候要量力而为,你还小,不该你管的事你不要管,不然会引起反效果的,你知道吗。


    赵匡胤:?


    啊?


    他年纪已经不小了啊?


    帝师在说什么啊?


    虽然不明白帝师在说什么,但赵匡胤还是乖乖的回答了一句好的。


    言羽阳一口气还没松完,就看到刚才还在说“好的”的赵匡胤,转头又在群里问起了改邪归正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所以谁有改邪归正秘籍?


    【明太祖】朱元璋:还改什么啊,就你们宋朝那德性趁早埋了算了。


    【宋太祖】赵匡胤:朕又没问你,你要是没有你可以不说话。


    【明太祖】朱元璋:朕有啊,朕怎么没有,你们宋朝那点破事,还有谁能比朕更清楚?


    朱元璋这么说也没错,除了大明以后的事,朱元璋对前朝的事可谓是了若指掌。


    赵匡胤气死了,但是他又不知道明朝的糗事,朱元璋的后代们可能知道,但也不可能主动跳出来拆老祖宗的台。


    赵匡胤简直要烦死朱元璋了。


    这人每次跟他们老赵家的人说话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没一句好话!


    【明太祖】朱元璋:赵大,朕告诉你


    ,你现在提着刀去你弟家,有一个算一个,全给砍了,一个活口都不留,你赵宋可能还有点救。


    宋太宗赵光义:?


    言羽阳:?


    【宋太宗】赵光义:朱元璋,我惹你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朱元璋你疯了!这是小学生该说的话吗!给我撤回!


    朱元璋:......


    好气。


    好多年没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过了。


    居然敢说他是疯子!


    但是这个人他暂时又不能得罪。


    于是朱元璋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把消息撤回了。


    [【明太祖】朱元璋撤回了一条消息。]


    看到朱元璋把消息撤回以后,言羽阳决定好好跟赵匡胤聊一聊。


    【帝师一号】言羽阳:赵匡胤同学,你刚刚怎么答应老师的?


    【宋太宗】赵匡胤: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帝师一号】言羽阳:那你现在在做什么?


    【宋太宗】赵匡胤:找群友要改邪归正秘籍让我弟改邪归正。


    【帝师一号】言羽阳:那你弟弟......?


    【宋太宗】赵光义:我就是他弟弟。


    言羽阳:......


    不管怎么样,言羽阳心里那口气至少松了。


    还好还好,不是□□。


    【帝师一号】言羽阳:你弟误入什么歧途了?


    【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做过什么帝师应该比朕清楚吧。


    言羽阳:?


    如果你说的是历史上那个赵光义,那我可能确实比你清楚点。


    但如果你说的是你弟弟赵光义,那我上哪知道去?!


    【帝师一号】言羽阳:这个.......你弟弟做过什么,我还真不清楚。


    赵匡胤一愣。


    感到有些不可置疑。


    【宋太祖】赵匡胤:帝师你连南宋的事你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赵光义的事?!


    言羽阳:......


    合着还真是宋太宗赵光义啊。


    你们还真是坚持自己角色不动摇,啥都能干就是c不能是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有关赵光义的生平,我确实有了解,不知道赵匡胤同学说的误入歧途指的是......?


    【宋太祖】赵匡胤:畏畏缩缩,怯懦不前,给契丹人送钱。


    言羽阳:.......


    原来是这个改邪归正。


    这下言羽阳算是彻底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也是。


    才刚小学毕业能懂什么□□呢。


    言羽阳确实觉得自己多虑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赵匡胤同学说得对,宋太宗确实给宋朝开了个不太好的头,不过宋太宗也不算是全无可取之处。


    【宋太祖】赵匡胤:帝师此言何意?


    【帝师一号】


    言羽阳:至少赵光义将北汉灭了,短暂的完成了除金以外的大一统,此后也曾数次伐金,嗯......虽然闹了一个笑话。


    【宋太祖】赵匡胤:什么大笑话?


    ?炭烤肥啾的作品《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你说话还是太保守了,北汉灭亡有他赵光义什么事?他哥把军队粮草,物资什么的都给他准备好了。赵光义只需要做出一个讨伐北汉的决定就行了。这种事就是在皇位上栓条狗狗也能干呀。


    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言羽阳:......


    不得不说,这个朱元璋同学还真是坚持自己的人设不动摇。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c呢。


    【明太祖】朱元璋:还有,赵光义北伐,那可不叫一个笑话,那是天大的笑话。朕从未见过在战场上如此落花流水之人。


    【宋太祖】赵匡胤:天大的笑话?


    【明太祖】朱元璋:打仗打不赢最后骑着驴跑得手下都追不上,不好笑吗?从主动北伐最后变成了主动送钱,不好笑吗?


    【宋太宗】赵光义:你少在这胡言乱语。


    【明太祖】朱元璋:干嘛?你不服啊?那你说说,我哪一个字说错了?


    宋太宗赵光义:......


    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字是假的所以就更可恶了啊!


    【冠军侯】霍去病:带了多少人马去啊?怎么会打不赢啊?契丹人比匈奴凶猛很多吗?


    【明太祖】朱元璋:这你就得问问宋朝人了,但要是契丹人真强大到这么可怕,无人能敌,那为什么祖逖带着两千人就能北伐收复失地呢?朕没记错的话赵光义带的可是二十万大军。


    【宋太宗】赵光义:祖逖北伐能跟朕相较吗?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不能?不都是打北方来的鞑子?噢,朕忘了,确实不能,毕竟祖逖赢多输少,哪像你啊,就没赢过,把祖逖跟你相提并论,简直是侮辱祖逖。


    宋太宗赵光义:.......


    气死了气死了!


    朱元璋这个野蛮人!!


    虽然朱元璋说得可能都是实话,但赵匡胤听着还是有点不得劲。


    可能这就是那种“我的弟弟只有我能骂,你不可以”的心态吧。


    【宋太宗】赵光义:帝师!朱元璋这么骂人你都不管啊!


    【明太祖】朱元璋:哟哟哟,有人说不过,开始搬救兵了?除了告状你还会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


    啊啊啊他好烦啊!


    宋太宗赵光义暗下决心,等到学明朝史的时候,他一定要把言羽阳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好用来日后狠狠地羞辱朱元璋。


    他还就不信了,朱元璋能一点错都没有!


    宋太宗赵光义都点言羽阳的名了。


    言羽阳也不好再继续在一旁袖手旁观了。


    虽然朱元璋说的都是


    事实,但是确实说得有点难听。


    【帝师一号】言羽阳: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同学之间都和平一点。


    【冠军侯】霍去病:所以宋军规模有多少,契丹规模有多少?


    宋太宗赵光义:......


    能不能不要再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聊点别的不行吗?!


    这么多朝代,这么多昏君,就逮着他赵光义一个人在这批判了是吧!


    【明太祖】朱元璋:朕要是没记错,宋军去了有二十万?辽人也就十万吧?


    【冠军侯】霍去病:啊?二十万打十万都打不赢?


    宋太宗赵光义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宋太宗】赵光义:二十万打不赢十万怎么了?那三国时期孙权十万人还没打赢张辽八百人呢。


    【南昌侯】孙权:?


    还有我的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有更废物的人就能掩盖你窝囊废的事实了吗?


    无辜躺枪的孙权表示:?


    【小霸王】孙策:不准骂我弟弟!我弟弟比你们强多了!


    【冠军侯】霍去病:无法理解,二十万居然打不赢十万,十万居然打不赢八百。


    【小霸王】孙策:都说了不许说我弟弟!


    【明太祖】朱元璋:说都说了,你弟是多了不得的人物?还说不得了?


    【宋太宗】赵光义:二十万对十万和十万对八百,怎么看都是后者不靠谱吧。


    眼看着群情激愤,场面升级。


    很快又要发展成一场骂战。


    无人在意的角落里赵匡胤感到很困惑。


    所以事情的起因难道不是改邪归正秘籍吗?


    他的改邪归正秘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