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那支箭

作品:《大魏镇北王!

    “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为娘都会支持你!”王妃的话掷地有声。


    这就是镇北王妃的态度,镇北王府世代忠心,为大魏死守国门。


    每逢祭奠之日,御北城家家白灯笼高悬,嚎哭不止。


    换来的都是什么?


    是朝廷的猜忌,皇帝的黑手。


    就连那些满口锦绣文章之人,有多少都跟汤国一样,借着公然指责镇北王,扶摇直上。


    镇北王死了,镇北王府的忠心也跟着死了。


    “嗯。”


    陈平抽出一张纸,递给王妃:“母亲可见过这个图样?”


    上面画的是一直断箭的标记,是当初陈平遇刺的时候留下的。


    后来借着在猎场遇刺的事,交给了魏无央,本来陈平的主意,只是打草惊蛇。


    但魏无央把这件事压下来了。


    哪怕他后来把火引到赵长春身上,魏无央也只是发了无名火,就是不肯去查。


    这就说不过去了。


    王妃接过图样,仔细看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你等等。”


    王妃起身,去了一旁的柜子处,镇北王不爱读书,所放的都是兵法。


    镇北军总有传言,若是兵法也能科举,那镇北王肯定是状元。


    但只有几个亲信之人知晓,那个柜子里从来不是什么兵法。


    全都是这么多年的战利品,从他第一次上战场时候砍下的敌军的军旗,到对方大将染血的衣角。


    陈平很怀疑,要不是王妃压着,这个书房里还得多几个楚兵的人头。


    这个习惯有点不那么威武,所以一直是镇北王府的秘密,就连陈图生都不知道。


    如今,王妃就站在柜子前,打开了最近的一个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支箭来。


    样子很独特,后面的羽毛比平时的箭都要窄一些,射程也就更远。


    陈平腾的站了起来,因为动作过猛,腿还撞了一下案角。


    王妃已经拿着箭矢走过来,跟图纸并排摆在一起。


    哪怕图纸上只有一半,但标记是完整的,也已经足够了。


    这两个箭,就是同一种工艺,而且箭矢上都刻有编号。


    前面几个数字完全相同,这支箭跟陈平拿出来的,就是同一批。


    “你这支断箭,从何而来?”王妃的眼神很犀利,显然不容陈平敷衍搪塞。


    陈平既然拿出来了,自然不会如此,如今见了一模一样的,就更不能有丝毫隐瞒了。


    将当日的情形,来刺杀之人的样子,包括后来魏无央不知情的猜测,全都说了。


    王妃狠狠闭了下眼睛,趁着她平稳情绪的机会,陈平拿起箭矢,仔细观察。


    箭头无血,也没有磨损,显然并未伤人,但这却是一直射过的箭矢,因为箭身的中段,有摩擦的痕迹。


    至于标记被摸的有些浅淡,陈平猜测,应该是镇北王所为。


    “你可还能记得,被刺杀是在何时?”王妃半晌才冷静下来。


    但是双手仍旧紧紧攥着,显然心情并未真的平复。


    陈平只是心疼的看了一眼,并没有劝,他既然忌讳这支断箭,时间自然记得清楚。


    王妃的表情越发冷凝:“这支箭,是你父王出事的半个月前,一次跟楚兵交手的时候得来的。”


    箭矢是在高处放的冷箭,幸亏镇北王英勇善战,对危险的警觉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所以先一步格挡,把箭给打开了。


    那时候大魏还没真的制造出这批武器,当然,肯定是试验过认可的。


    否则也不会一口气出现那么多,但镇北王不在京师,又跟兵部不熟。


    是以并不知晓,留在这支箭,纯粹是见猎欣喜,甚至跟几个心腹之人提及,这种箭能加快速度,增加射程。


    应该找人仿制出来,必然能大大的提高战力。


    “为何没做?”


    陈平很确定,镇北军的人,还没还上这样的箭矢,如果当时计划顺利。


    哪怕镇北王等人出事,也不会影响。


    王妃拳头攥的更紧,犹豫片刻,差点把话又咽回去,但想到陈平之前的果决。


    又露出一抹释然的笑。


    她又忘了,陈平如今已经长大了,御北城,是应该交到他手上的。


    也就没了顾忌。


    “那些老将军也都觉着好,但入夜的时候,陈图生来了,不知道与你父王谈了什么,这件事就暂时搁置的。”


    这个答案陈平倒是没想到:“连母亲也不知道?”


    王妃摇头,她是在镇北王出事之后,才对陈图生有所怀疑,之前……


    看出王妃在自责,陈平劝道:“母亲如何能知道狼心狗肺之人怎么想,这不是您的错。”


    王妃叹了口气,也不再沉迷。


    陈平本以为事情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没想到,几天之后,有人来跟镇北王显摆,竟然又拿出了相同的箭矢。


    还明白的说了,这是朝廷赶制出来的,过不了多久,就会给军队装备上。


    但是镇北军是大魏的第一强兵,肯定是不需要的,还是得先顾着其他地方。


    那人也是个武将,一向跟镇北王不对付,这么阴阳怪气了一顿,还以为镇北王会发火。


    没想到镇北王一言不发,他自己说了半个时辰,实在无趣,就闷闷的离开了。


    “那人刚走,你父王就让人把陈图生叫了过来,他们在书房还有了些争吵,随后你父王就把陈图生派出去剿匪。”


    镇北王死后,王妃回忆过太多次,所有的细节都像在眼前一般。


    就连时间都没有丝毫错漏。


    陈图生剿匪很成功,回来当天就来王府拜见,但当时镇北王不在府上。


    陈图生是在镇北王府长大的,在这里有自己的院子,他要回家,自然没有人会拦着。


    可是他竟然偷偷摸进了书房,也是巧了,刚进来,镇北王就回来了。


    而且跟平时不同,没有先去看望王妃,先来了书房。


    之间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王妃也劝过两句,看镇北王不像放在心上的样子,也就没再多问。


    还想着等过了几天,把陈图生叫回来,让他跟镇北王好好陪个不是。


    没想到他们第二日就出征了,也就是镇北王出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