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不能让吾儿孤军奋战——

作品:《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关羽在樊城地区战斗的时间太久了,非常熟悉这边的地形,甚至非常熟悉这边的每一座城。


    比如襄阳城,是砖石结构的,这种城墙造价太高,只能在军事重镇如此修筑。


    故而,在襄阳城以北的诸如樊城、平鲁城、偃城、新野城就都是夯土城墙。


    甚至关麟新修建的“长沙新城”与“江陵新城”也是夯土城墙。


    不过,要知道…


    哪怕是夯土墙,在秦汉时期技术已经成型,抗冲城车击打、扛抛石机轰炸的能力都是极强的。


    而这种夯土墙怕什么?


    关羽太懂了,这夯土墙怕的就是时间与龙王爷。


    并不是说这种夯土墙被水一冲就垮,一泡就垮,而是如果长时间浸泡的话,墙体就会逐渐瓦解崩塌。


    恰恰,樊城、平鲁城、郾城、新野城都是老古董。


    樊城是周宣王时期修建的,是公元前八百年。


    偃城又称偃月城,倒是年份近,但是曹操草草修筑,与樊城互为犄角使用的,真去论城防还不如樊城。


    新野城则是西汉初年,距今也四百多年。


    平鲁城更是公元前八百年左右,仲山甫所筑的封邑之城,距今千年之久。


    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年后的那场连续十多天的大霖雨,汉水暴涨后,关羽敏锐的捕捉到战机,引水灌城,成就了“水淹七军”的佳话!


    这其中有关羽捕捉战机的敏锐,却也有这些城墙真的扛不住水攻!


    如今,哪怕距离“水淹七军”的时间提前了三年。


    可因为关麟的提醒,关羽已经往“引水灌城”这边想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甚至已经开始琢磨,这次“绝北道”的目的不止是阻拦曹军南下,阻拦樊城的补给,更重要的是摸透那边的地理…


    占据一切有利地形,然后帮助儿子关麟发动水攻,引水倒灌。


    此刻,在关羽一番激情昂然的话语后,关家军的军事会议也一并结束。


    关羽走出军帐,打算往襄阳城去,想在绝北道之前再最后看看关麟这个臭小子。


    不曾想,关银屏追了出来,追到了关羽的身边。


    “爹…”


    伴随着关银屏的开口,关羽问道:“银屏有话要说?”


    关银屏颔首,“女儿是想问爹,这一次爹的‘绝北道’,目的是想要帮云旗吧?”


    唔…


    突然被女儿看穿了心思,这让关羽本就揪着的心情更加紧张了起来,他还在刻意的遮掩他的心境。


    “四弟是打算在七、八月利用汉水,引水灌城攻取樊城,与那曹仁分出胜负…”


    不等关银屏继续说,关羽已经示意她不要说了,关羽深深的呼出口气,他终于还是放下作为父亲的那封并不重要的威严。


    “云旗的计划,为父是知道的,为父也相信凭云旗的本事,一定能完成这引水灌城,让那曹仁与五万曹军沦为落汤之鸡…”


    说到这儿,关羽顿了一下,他的语气变得更沉重了一些,“可如今才十二月,距离云旗的计划还有七、八个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为父能做的,就是将这个变故降到最低,也为云旗随时的水攻,完成一切先决条件,做足准备!”


    关羽嘴上这么说,可心里的话却更柔情。


    ——『吾儿为为父,为荆州,为汉室做了这么多?为父总也要为你做些什么吧?』


    ——『不能让吾儿孤军奋战!』


    是啊,以往的绝北道是关羽不把曹军放在眼里,以区区三万关家军深入樊城敌后,阻拦一切来犯之敌!


    这是傲睨一切,是傲气不可一世。


    可现在的关羽,他做的这一切都是铺垫。


    在关羽看来,以后不可能…


    但现在,他可以去不遗余力的辅助于他的儿子。


    如果这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他也心甘情愿的把这份功劳,悉数的都交到云旗这个儿子手里!


    现如今,关麟在关羽心目中的地位变得更重要了——


    就在关银屏与关羽交谈之际。


    “将军…”周仓也追上关羽,他是收到了一则最新的情报,连忙禀报道:“黄月英夫人抵达襄阳城了,四公子在城门处迎接!”


    唔…


    关羽眼眸微微一怔,他对诸葛亮是服气的。


    因为诸葛亮…他也会高看黄月英几眼。


    再加上,黄月英通天文、知变化、擅奇巧之名在整个荆州亦是广为流传…


    一时间,关羽倒是更期待儿子关麟与黄月英之间碰撞摩擦出的火花!


    “好。”关羽只是答应一声,然后转过身,徐徐走远。


    去襄阳城见儿子的计划暂时搁浅。


    他直接步入了自己的军帐,就连步子也不是以往的龙骧虎步,变得内敛的许多,如今的关羽已经远不像昔日那般盛气凌人。


    而进入这军帐,关羽的床头处摆放着两本书。


    一本是崭新的《春秋左氏传》,上面已经有些积灰;


    一本是《孙子兵法》…书籍已经被翻的破损。


    关羽习惯性的取来《孙子兵法》,翻开其中一章,却不由得想到关麟的话,在秉烛夜读之前,先笑着吟了句。


    “吾儿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一句话脱口,他的眼眸已经不自禁的望向了汉水的那一边。


    不同于以往,全新的战场即将开启——


    以往打仗,关羽靠的是自己的勇武。


    可现在打仗,他靠自己的勇武与儿子的智计。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


    …


    襄阳城头,无数火把将漆黑的夜色照的犹如白昼。


    关麟与黄月英登上城头,黄月英依旧是带着面纱,将整个面颊遮的严严实实。


    倒是她的眼睛,突然多出了几许复杂的眼芒,眼芒眺望着的是那襄樊之间“黄家湾”的位置,那是黄月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园哪!


    如今看来漆黑一片,无有灯火,俨然…许久没有人住,已经破败了。


    黄月英轻轻的呼出口气,难免有些感伤,她又不喜寒暄,朝关麟开门见山:“襄樊一水之隔,若以水军足可以攻下樊城,何必定要向我求天文、地理、水利之法,引汉水倒灌樊城呢?”


    这个问题让关麟沉吟了一下,他指着樊城如实解释道:“一是现在是枯水期,水位太浅,战船无法行于汉水,二是…黄夫人,这座不大的樊城里可藏着五万曹军!藏着包括曹仁、徐晃、于禁、庞德在内的一众名将…”


    说到这儿,关麟顿了一下,沉吟道:“若是强攻,那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似乎,如此损失,只要夺下樊城也可以接受。可我这人就这缺点,看不得将士们无谓的伤亡、损失…如果能避免伤亡的话,哪怕是等七、八个月,等到涨水期我也愿意!”


    关麟不是悲天悯人,而是亲身在这个时代经历过,经历过战场,他才会知晓,这个时代的兵士有多苦。


    一将功成万骨枯真不是说说而已。


    就拿此前关家军大败的那次去说。


    若没有陈芥菜卤,就连一个小小的“破伤风”就能夺了大量将士的性命,这都是鲜活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关麟的兵。


    更何况,明明关麟知道三年后是有一场长达十几日的霖雨天气的,是可以水淹七军大获全胜的!


    关麟只需要照猫画虎,只要在今年能满足到引水倒灌樊城的几个条件,那就能避免巨大的伤亡,兵不血刃的取得胜利。


    故而,关麟真没想过要强攻。


    听着关麟的话,看着关麟面颊上表情的变化,黄月英感慨道:“想不到,你与那些将军不同,还是个悲天悯人的人,不过…你问我这襄樊气候的预测…”


    言及此处,黄月英一边摇头,一边轻吟,“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世上万物相交,阴阳推移,变化发展,无穷无尽,根本就没有相同的天时,也没有相同的地利与人和…基于此,你让我于今日就预判明年七、八月的天气?我如何能算准?”


    这…


    随着黄月英的话,关麟突然发现,他太年轻太单纯了。


    想想也是,灾害天气…后世的天气预报都未必能预报准,更别说这个时代的黄月英了,关麟寻思着…看来他的期望有些太高了。


    天气这种事儿,这压根没法预判!


    正想改个方式不问暴雨了,改问如何挖通汉水?哪里建立蓄水池?如何引水倒灌?


    这相当于把一个天文气象问题,改变成物理学问题。


    不曾想…


    黄月英的声音再度传出:“虽是无法预判,不过…倒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这…


    关麟的眼睛一下子睁大。


    “规律?”


    “没错。”黄月英颔首,她指着黄家湾,“我自幼生活在那里,又喜欢记录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每年的暴雨,水流,气象…我发现,每隔三年襄樊之间汉水就会出现一场长达数日的暴雨,暴雨引得汉水暴涨…故而每过三年,汉水都会淹没了黄家湾,我与父亲都需要出去避难,所以我记得十分清楚!至于再长的话,十年间,襄樊之间的汉水必定会有一次灾害,这个地方志中都有记载。”


    三年?


    十年?


    关麟回忆起来,按照他这段时间的走访、问询。


    在二一三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襄樊是有过一场暴雨的,暴雨差点冲垮了樊城西侧的平鲁城,整个襄阳都收到了巨大的威胁。


    按照关家军军士的描述,老爹关羽本欲趁着这场大水去进攻襄樊,可那一年是大伯刘备与刘璋决裂,西线战场压力巨大,故而没有趁势北伐。


    许多关家军的军士都应证过这一条。


    然后再三年之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那就是历史上老爹水淹七军的年份了,如果…是按照这个去推断,黄月英提出的这个“规律”就有迹可循,就显得有点儿靠谱了!


    当即,关麟的眼眸中直接就放光。


    甚至,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利用这场“大自然的规律”,然后配合掘开堤坝,引汉水倒灌…


    如果是这样,那…曹军人数越多,反倒是败的越惨。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关麟想办法把曹军悉数给引来,然后几十万大军,一场倒灌…悉数被淹没于此,成为了水中的鱼虾!


    这才是——生生的断了曹操的根!


    一劳永逸!


    果然,黄月英的话还在继续,“按照我记忆中的规律,襄樊这边三年一大水,十年一灾害,若是云旗你要利用暴雨,那或许明年的涨水期能利用起来,可若是计划用的是暴雨引发的灾害,那或许还不够…”


    黄月英眨巴了下眼睛,“所以…”


    不等黄月英继续说,关麟抢先拱手,做出一副循循善诱,求知若渴的模样,“此间襄樊水道,黄夫人无比熟悉…哪里挖通沟渠引汉水,哪里提前修堤坝储水,这些…还需黄夫人指教了。”


    这个…


    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在月色下躬身行礼,这份知书达理的模样,这份月色下气氛烘托,让黄月英心头一阵肆意的遐想。


    她在想,如果…如果她与孔明有一个儿子,也该这么大了吧?


    心念于此,黄月英笑道:“你无需向我行礼,我既来此,就会帮你把整个图纸给绘制出来…只不过…”


    俨然,黄月英还有其他的要求。


    关麟直接插口道:“晚辈懂,这次引水倒灌,晚辈只是为了取胜,不是为了伤及无辜,夺下樊城之后,必定当先救助百姓,避免生灵涂炭。”


    黄月英从小生活在黄家湾,对周围的百姓都是有感情的…


    她也不忍因为她而导致生灵涂炭。


    “战场无情,终究要有人迈出这无情的一步,可你能这么想,我便放心了…”


    说到这儿,这引水倒灌樊城的计划算是敲定。


    黄月英本还想再问问那“沔水山庄”,那“工坊”,那一系列奇怪发明,特别是她的叔父黄忠一直在尝试的“复合弓”的事儿。


    甚至想通过关麟问问父亲黄承彦的身体,问问他最近的状态。


    这些,黄月英根本没办法问黄承彦,一问黄承彦就开始抱怨,说什么“女儿都是给外人养的”、什么“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


    简直像极了一个见到女儿后,无比唠叨的老父亲。


    倒是关麟抢先开口:“其实,晚辈今日还有一事…”


    黄月英故意白了关麟一眼,玩笑似的说道:“你这小子,我方才来,你便提出两件事儿…”


    “后面这件事儿,不是晚辈的事儿,乃是…”说着话,关麟朝一旁的兵士一招手,“诸葛元逊,你还在等什么?还不来拜见你娘?”


    关麟的话音刚落…


    只见的一个翩翩公子快步走来,他低着头,似乎还有些羞涩。


    当他行至黄月英身旁时。


    “啪嗒”一声,他直接跪下了,“孩儿诸葛恪拜见母亲大人——”


    这一刻,黄月英才意识到,这位…怕就是大哥诸葛瑾过继给夫君的儿子诸葛恪吧。


    似乎年龄上有些大了,不过倒是长的很英俊,也彬彬有礼,气度不凡…


    总体上,黄月英是满意的。


    “你便是元逊,便是…恪儿?”


    随着这一道声音,月色下…


    诸葛恪总算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母亲”;


    黄月英也总算第一次有了儿子!


    这一夜的月亮格外的圆,上面仿佛书写着的是“团聚”二字!


    …


    …


    邺城,宫殿。


    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带着一干群情激奋的部将气势汹汹地大步而来。


    夏侯楙带头双膝重重跪地,撕心裂肺地痛呼一声,“爹,韩浩将军死了,死在那张飞的手上,爹,孩儿请战,去巴蜀也行,去荆州也行,孩儿要去替韩浩报仇!”


    夏侯惇半坐在床上,咳嗽不止…


    韩浩是他夏侯惇一手提拔起来的副将啊,他是河内郡人,先是袁术的骑都尉,被夏侯惇看重,这才加入曹营。


    昔日夏侯惇反攻濮阳,被吕布派遣的刺客给擒住,众人慌乱之时,唯独韩浩喊话,“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


    一句话吓破了贼人胆…也让夏侯惇得以脱困。


    在荒乱乏粮之时,韩浩急农救荒,参定屯田!


    后北伐袁氏,北定四州,韩浩更是被任命与史涣共同负责掌管禁军,是曹操、夏侯惇最信任的人。


    要知道,在夏侯惇眼睛瞎以前,掌管禁军的是夏侯惇哪!


    也正因为如此,韩浩在曹营中地位极高,人缘极好,如今他死于张飞之手,一众将军已经吵翻了天,群情激奋,甚至使得夏侯惇的咳嗽声听上去都有几分凄凉。


    ——咳咳咳…


    夏侯惇也很悲痛,他勉力站起身来,他的儿子夏侯楙来难过为父捶背。


    “我瞎了一只眼后,就负责屯田、征兵事宜,久疏战阵…元嗣的死,没有人比我更悲痛!可我还能怎么样?”


    夏侯惇这辈子打仗没赢过,他不会天真的以为,成为残疾人后,他的战力就突飞猛进的发展。


    儿子夏侯楙提醒道:“爹,丞相不是刚刚发来让招兵的诏令么?这诏令,不是让父亲负责么…”


    夏侯惇狐疑的望着儿子。


    “你的意思是?”


    “加重!”夏侯楙狠狠的说,“蜀军杀了韩浩,咱们需得让他们十倍偿还!”


    懂了,突然间,夏侯惇就全懂了。


    他沉吟了一下,经过了短暂的思索,他张口道:“也罢,各郡的征兵令按照本将军说的做,


    一个月内,若不能完成征募一千兵士的郡,不能完成征募五百兵士的县,不光即刻罢黜,更要贬为白身,我大魏永不录用!”


    这话刚刚脱口,夏侯楙连连摇头。


    “这不行,爹…咱们应该改成,若是不能宛城征募一千兵士,不光要贬为白身,更要严刑盘问,珠链三族!”


    这…


    若按照夏侯楙说的,敢情别人当官赚钱,他们曹魏这边当官,那简直是要命——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