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奇门五行,百工奇巧,为我所用

作品:《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不怪关麟惊讶于这老头制造出了“秦弩…”


    要知道,秦弩在汉末时期可是彻底失传。


    说起来,汉军强,强在兵器的锻造。


    强在愈发成熟的炼铁技艺与百炼钢萌芽时期内,汉人长剑与战戟的锋利。


    而秦军强,便是强在这秦弩上。


    《史记》记载,自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后,弩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诚如,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刀,宋国的秤,鲁国的匕首,吴越的剑…


    在弩上,韩国闻名于世,所谓——“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只是,在战国时期,韩国的弩制造技术在秦国发扬光大,其标准化施工之下,秦弩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远超六国。


    秦人打仗也讲究“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无论是古籍中,还是坊间传言,有关秦弩的故事太多了。


    相传…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被秦军断了粮草和援军,赵军饿了四十六天。


    在这种境况下,赵人孤注一掷,组建了四支最精锐的突围部队,由赵括亲自统领。


    可谁曾想,赵括才“一出门”,就被漫天的弩矢射中,殒命当场,突围的部队也鲜有生还。


    这便是秦弩的威力。


    除此之外,还有古籍上记载的。


    秦军抵御匈奴,匈奴二十万飞骑来犯,愣是被秦将蒙恬以大盾在外围防御。


    盾内则排上数十排弩手,秦弩之下,万矢齐发,匈奴二十万大军顷刻倒地一片,阵型大乱。


    而接下来的战场,秦弩将匈奴的弓骑死死的压制,给了步兵掩杀冲锋的机会,一战诛杀匈奴十万,逼得匈奴后退七百余里,近二十年不敢进犯中原。


    此亦为秦弩的威力。


    当然…


    在汉代,弩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飞将军李广的“汉大黄参连弩”,就曾射杀匈奴左贤王数人。


    再加上十余种不同强弩的种类,汉军的弩也曾让胡人闻之胆寒。


    只是,汉代的弩偏向“弩机”,而非用臂力或脚力施展的单人弩。


    运输、机动难免不足。


    综合射程、射速、机动力,秦弩依旧保持着绝对性的优势。


    只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随着边陲的动荡,许多制弩技术失传,别说是秦弩,就是“大黄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的制作工艺也极难寻觅。


    渐渐地,弩的威力越来越弱,射程越来越短,哪怕是“诸葛连弩”也仅仅只有七十米。


    这种射程,也仅仅只能打打前排,根本威胁不到敌军的心脏地带!


    正因如此,失去了威力、射程的“弩”,渐渐被时代淘汰,鲜有诸侯再去配备弩军兵团。


    反倒是弓,成为了战场的主流。


    当然,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技艺的失传,是因为乱世不会给一个诸侯充足的时间去对弩进行精研。


    思虑间,关麟与这老头到了城郊的一处,他太好奇…这老头是不是唬他的。


    却见这老头唤了一个壮汉,这壮汉也极是听话,向他恭敬行礼过后,就按照他说的,脚踏弓身,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


    随着“嗖”的一声,弩机发射出的箭镞仿佛刺破空气,弓弦回弹与空气剧烈的摩擦,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这只是一支弩矢射出时的声音,若是万弩齐发…那“破风”的声浪会是何等壮观?


    关麟不由得遐想连篇。


    也直到此时,他方才能体会到,为何秦军战前要呼出那“大风大风”的声音。


    ——这可不只是为了壮胆啊!


    离弦弩矢,在空中穿梭的速度极快,目之所及,那弩矢已经落地,关麟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步,但大致看来,定是超过四百步的。


    那时的关麟还特地感受了下这边的风向,只是轻微的顺风…


    若是风更大些,顺风的话,或许真能达到《战国策》记载的八百步!


    一时间,关麟不由得心驰神往了起来。


    那老头仿佛看出了关麟所想。


    他张口道:“到不了八百步的,什么风向我都试过了,五百步都到不了,至多四百多步,这《战国策》看来也不严谨哪。”


    看到这儿,关麟感觉遇到“大腿”了…


    这货既然能制造出秦弩,那…其它的一系列图纸,他多半也能成功制作出来,关麟突然觉得这趟穿越的“前途”就光明起来了。


    这一刻,他还真想拜师…


    哪曾想,提及拜师,这老头一个劲儿的摆手,“你能绘制出此秦弩的制造图,老夫可不敢当你的师傅,老夫姓黄,不妨你就称呼我一声‘黄…’”


    这老头本想让关麟称呼他一声“黄老”…


    没曾想,关麟拱手直接称呼道:“老黄”!


    这本是关麟随口称呼的,谁曾想,这老黄,一喊就喊了整整半年。


    后来,这老黄就带关麟去了自己的山庄,关麟这才发现,这老黄除了家境殷实外,还真有两把刷子。


    山庄里正经玩意没有,稀奇古怪的玩意倒是一箩筐。


    比如一只黄狗,关麟都被骗了,以为是真狗。


    走近了才发现是木制的…简直栩栩如生,足以乱真。


    关麟称赞了两句,老黄却说,这是他闺女做着玩的。


    还有一只木虎,若不是那木狗在前,关麟真的要以为,这老黄敢养老虎当宠物了。


    最奇怪的,当数木人,这木人竟还会挥刀…


    依着老黄说的,若是将这木人埋伏在树丛里,还能够出其不意,吓破敌人的胆!


    而这些,都是他闺女做的。


    那时候的关麟,突然对她闺女很感兴趣。


    她闺女,也是个大发明家呀!


    便是为此,关麟不免多问了几句…


    老黄也很坦诚,他直言,闺女嫁人后,跟着丈夫去巴蜀了,关麟这才“嗖”的一下子回过味儿来。


    ——姓黄!


    ——闺女!巴蜀!


    ——木狗,木虎,木人…


    关麟一个哆嗦,慌忙站起,他直接问:“伱闺女是黄月英?你是黄承彦?”


    俨然,黄承彦也很惊讶于,这小子竟能道出他的名字。


    这些时日,他一身破烂衣衫,蓬头裹面的出入市井,还从未有人将他认出来过了。


    不过,黄承彦也不藏着,坦诚的回答。


    “是!老夫黄承彦!”


    这下,关麟懂了,他反问黄承彦,“你这老头咋这么有意思呢?你都是诸葛孔明的岳父了,你找我干嘛呀?”


    黄承彦这才坦白了心悸,“年轻时学奇门五行,百工奇巧,中年时游历山河,以前不觉得,可老了突然感觉到寂寞…就这么一个女儿,却与女婿远走他乡,整天这山庄里木头一大堆,活物就几个仆人,一头驴,人生无趣,无趣…”


    这下,关麟算是知道了…


    敢情这就是汉末版的空巢老人呗!


    关麟接着问,“你无趣?就找我寻开心?我关麟堂堂关家公子,反倒成你乐子了!”


    习惯了…


    在这老头面前,关麟没大没小惯了。


    如今,根本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就对他恭敬一些。


    事实上,关麟的性子也不会对任何人恭敬。


    听过关麟的话,黄承彦感慨道:“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老头子学了半辈子,走了半辈子,到最后,竟发现还是你这小子买的鞋最适合我的脚。”


    呵呵…


    关麟那时就琢磨着,那是你悟了,以前不舒服老怪鞋,现在知道…不舒服的根源是脚了吧!


    当然,这话他没有说出来。


    他只是淡淡的说,“早知道你是诸葛孔明的岳父,我就不给你买鞋了!有这钱,我买点肉解解馋,岂不更美!”


    黄承彦摇着头感慨:“早知道,就不说真话了,你还把老夫当一个疯疯癫癫的老者,偶尔陪;老头子我聊聊天,时长给我些新的图纸让我琢磨琢磨,老夫高兴着呢!”


    黄承彦的语气中突然就平添了许多没落与凄凉。


    听到这儿…


    关麟猛地想到穿越前,他的爷爷、姥爷。


    他们都在农村,也都是一辈子将儿女养大,可最后儿女出息了,离开了农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明明很想念,却又偏偏能毅然决然放手,让子女飞的更高、飞的更远的感觉。


    唉…关麟叹出口气,他回望向黄承彦,这种空巢老人的寂寞,他能体会。


    想到这儿,他抬眼望向黄承彦,见他还在落寞,拉扯了下他的衣服。


    喊了句:“老黄。”


    “怎么?”黄承彦满是不舍的看向关麟,“知道老夫身份了,不陪老夫了,要走是么?”


    “不是!”关麟摆摆手,紧接着,他笑吟吟的说,“你说你是想找乐子,话说回来,若是我陪你找乐子,能有啥好处么?”


    这话脱口,黄承彦眼神中的落寞不见了,再望向关麟的眼中满是精光,“你想要什么好处?”


    “我看你这农庄里牛挺多的,我又喜欢吃牛肉,偏偏吃牛肉容易犯事儿,要不…我陪你聊天,给你画图,也陪你瞎琢磨那些奇巧百工,你的话,就把山庄里这些牛让我吃可好?”


    关麟看着那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吧唧着嘴巴,口水都快留下来了,不过,他还是很理智:“当然,吃这些牛之前,你得想办法让他们合理合规的死亡…否则,我吃的不踏实。”


    就…就这?


    黄承彦一下子就笑了,他以为啥事呢?不就是几头牛么?


    对于一个空巢老人而言;


    还是对这么一个身份贵重,精神世界极其空虚的空巢老人而言。


    几头牛算什么,他山庄里的牛多的是,至于…这些牛合理合规的死亡,那还不简单…他黄承彦有一百种办法。


    只要他能不再孤独,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黄承彦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而让关麟更惊讶的是,这黄承彦也是真牛逼,他不仅让这些牛死的“不明不白”,关键是这些牛死的理由,官府照单全收。


    什么‘先迈左脚’,什么‘先迈右脚’,什么‘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


    总而言之,不胜累举。


    最关键的是,从来没有人敢提出半句质疑!


    当然,这些事儿,根本不用他本人去做,凭着他在荆州的关系网,只要勾勾手指头,大把的人等着为他做事。


    这也让关麟意识到,一个人一旦名声达到某种程度,就是他随手写一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这种句子一样能成为真理!


    这也就罢了…


    更牛逼的是,黄承彦还做出了“冰鉴”,这是一种盛冰的容器。


    竟能将一头牛剁成的肉块,藏于其中储藏整整十五日,尤自新鲜,这也使得关麟每隔半个月就能吃十五天的牛肉。


    而这一吃,就是小半年。


    倒是黄承彦,这小半年,因为关麟的“制造图”,制成了不少新鲜器物。


    什么“秦弩”,什么“八石具弩”,什么“大黄力十石弩”,这些都是平平无奇。


    就连整个山庄,也因为制成的“龙骨水车”、“水转百戏”、“水力鼓风机”而焕然一新。


    甚至,食材上…


    诸如饺子、东坡肉、火腿、豆腐脑……一应俱全!


    关麟很喜欢来这边,因为能吃到更可口的食物,最关键的是不用花一个铜板,还能临走时,从“冰鉴”中带走几块儿牛肉。


    比如上次考武时射狼的“装甲连弩车”也是关麟绘制的图纸,由黄承彦做出来的。


    更有甚者…


    黄承彦与关麟还有一个大计划。


    一个需要用“巨大”钱财才能堆砌起来的大计划。


    这也是此番,关麟来找他的原因。


    此刻…


    院落之中,灶子内放着柴火,柴火上放着一口大黑锅,而黑锅中那用鸡架、羊骨熬成的汤正在沸腾冒泡。


    关麟与黄承彦正分别将早已备好的食材涮入其中。


    比如,羊肉,关麟喜欢吃老一点的,往往要涮个六十息,方才捞出,蘸过胡椒与芝麻调成的汁水后塞入口中,黄承彦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只能吃嫩的…往往只涮个十息左右。


    除此之外,黄承彦不喜欢蘸料,可能是胡椒太麻了,老年人受不了,倒是素食,他吃的津津有味。


    如此一来,他吃素,关麟吃肉,这等互补,倒是让两人吃的相得益彰。


    “说说吧…”


    黄承彦将那涮好的芥菜吞下后缓缓张口,“来,让我听听,你小子赚到了多少钱?就敢大言不惭的想要实现咱俩的计划了?”


    “十万斛粮食!差不多了吧?”关麟也把羊肉咽下,抬眼很期待的望向黄承彦。


    呵呵…


    却见黄承彦一个冷笑,他似乎在笑关麟的很傻很天真,“谁告诉你?制一万柄秦弩,十万斛粮食就够了?”


    “十万斛还不够?”关麟一惊…


    的确,他们的计划是制成一万秦弩,装备于汉军中。


    凭着射程的优势,待得曹军骑兵冲锋时,出其不意,万弩齐发,铺天盖地的弩矢…足以射杀一切来犯之敌。


    当然,这需要保密,在秦弩的数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是父亲关羽都不能告诉。


    一旦泄露出去,敌军有了防范,就差点意思了。


    只是,听黄承彦这意思,十万斛粮食还不够?


    “呵呵…”此时的黄承彦在冷笑,他仰起头,嘲弄似的俯视着关麟,“你这小子,怕是对秦弩有什么误解吧?十万斛粮食,都不够零头的!”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