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攻打高句丽7

作品:《东汉末年之百姓天下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参谋长,我们已经有了准备?”董平不解的问道


    “出兵之前,我们进行了兵推,扶余国出兵可能性极高。


    昨天我们或许是扶余国盟友,今天看到高句丽即将覆灭,朋友就会变成敌人。”


    贾诩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北方战场给扶余国准备了3000轻骑兵和1000重骑兵,刘恢巴不得他们过来,把他们有生力量全部吃掉。


    “徐庶,那你认为接下来如何布置更加合理?”


    徐庶想了想,“如果想趁机解决东沃沮,我们可以围三阙一,放其离开进入东沃沮。


    如果想彻底解决高句丽隐患,那我们可以选择轻骑绕道盖马大山,截断其逃跑路线,彻底把其灭亡。”


    刘恢笑了,“参谋长,徐庶给了我们两个选择。”


    贾诩点了点头,“如果只考虑军事,第一个方案比较稳妥,如果选择第二个方案,政治上更加稳妥,请殿下定夺。”


    刘恢暗忖:‘真是老狐狸’


    刘恢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两种方案各有优劣。


    “如果收取高句丽不能很好治理,那么不如不收。


    我的意见是,选择第二种方案,覆灭所有高句丽旧势力。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围三阙一,给他们生的希望,否则,他们会和我们死磕到底。


    至于东沃沮,安定了高句丽,即刻出兵解决东沃沮。”


    “喏”


    刘恢不想留下隐患,辽东是一种全新社会制度,辽东都经历了几年才逐步消化接收。


    扶余王城


    高句丽大使者的到来,让扶余国上下吵成一片。


    “大王,辽东是应我们邀请攻打高句丽,此时如果我们帮助高句丽攻击辽东,扶余必将失信于天下,到时,天下人如何看待扶余国?”


    “大王,狗加之言不妥,辽东如果攻下高句丽,下一个就是我们,汉人有句话叫唇亡齿寒。”


    “大王,狗加和猪加之言都不算错。”


    在场之人不解,这是和稀泥吗?


    “马加有话不妨直说。”夫台说道


    马撰出列说道:“大王,扶余和高句丽交兵多年,马奇文与我军交手多次,此人乃是一员良将。


    然而,辽东军轻而易举将其灭之。


    可见对方实力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此时,如果我们不伸手的话,恐怕高句丽必亡。


    我们之前退兵已经得罪了辽东,现在别无选择。”


    马撰在朝堂还是很有话语权。


    “本王打算出兵高句丽,以拒辽东。


    同时,派出使者赴洛阳,向汉廷痛斥辽东覆灭高句丽暴行。


    希望朝廷出面制止辽东军。”


    一天后,刘恢就收到了扶余的消息。


    贾诩看完以后,“殿下,我们要先一步向朝廷上奏折。”


    “参谋长意思是把水搅浑,就说高句丽联合扶余攻打辽东,两军不敌,随即求和,被拒?”


    贾诩笑了笑,刘恢来了一个恶人先告状。


    这个时代交通信息闭塞,朝廷想要了解清楚,至少也是半年以后得事情了。


    刘恢却不想这么做,“参谋长,程司长,我虽然不喜欢杀人,但有时杀人更容易解决问题。


    派人把这个出使队伍全部处理了!。”


    二人心中腹诽不已。


    ‘对待百姓,你的确宽厚仁慈,对待敌人,你从未手软过’。


    刘恢继续说道:“两条路,最佳是第一条,截杀出使队伍。


    你们想啊!如果朝廷得知真相或者猜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参谋长的建议我们也要防范。


    传信给志才,上书一封给朝廷,如果使者到了洛阳,就通过毕岚第一时间转呈天子。”


    “喏”


    “殿下,文丑一个人在北线不够,我的想法是,调汉升和翼德北上,三个轻骑兵团和一个重骑兵团全部由汉升节制。”


    刘恢点了点头,“中路大军大局已定,汉升稳重,的确是最佳人选。


    同时,把徐庶和鲁肃调往北方,磨砺二人。”


    贾诩是看出来了,这两个年轻人聪明机智,刘恢有意培养他们。


    “好,我来安排。”


    辽山《今辽宁清源满族自治县东北三通背岭》


    文丑集结部队在此大半个月了。


    “旅长,我们在此集结大半个月了,究竟在等什么?”


    此时一长相俊美,身高8尺的青年跟在文丑身后,边走边问道。


    “赵云,殿下是让我们盯着北方。”


    这位青年正是赵云,此时才17岁,是辽东军事学校的学生。


    刘恢特意让他跟在文丑身边出来历练。


    “北方?”


    赵云话音刚落。


    “报告,旅长,殿下的命令到了。”


    文丑从一青年手中接过信件,青年年龄、身高和赵云相差无几。


    唯一不同是,青年身上多了几分沉稳。


    “张辽,扶余国准备出兵援助高句丽了。”看完信后,文丑显得十分兴奋。


    原来进来年轻人是张辽,张辽原本聂壹后代,为了避怨,改姓张。


    史阿找到他时,已经是郡中小吏了,从小在边塞目睹百姓被鲜卑劫掠的凄惨景象,让张辽早熟。


    或许正是这番经历,让他成为历史上的名将。


    张辽并未因为文丑的话而兴奋。


    “旅长,对方进兵路线确认了没有?”


    文丑惊奇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冷静是最真实的写照。


    这瞬间,文丑好像明白了什么?为何刘恢会派两个青年学生跟着他?


    赵云此时显得青涩,武艺高超。


    张辽不一样,他给人感觉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冷静。


    “已经确认了,汉升和翼德二位旅长不日也要北上。


    随行的还有你们军事学院同学。”


    赵云和张辽异口同声的说道:“谁啊?”


    “徐庶和鲁肃。”


    二人笑了笑,他们二人是指挥班的,那两人是参谋班的。


    “通知营长以上前来议事,我们即将开拔。”


    “喏”


    辽东军骑兵全是一人三骑,这样一来,行军速度大大提高,骑兵装备了骑兵三宝以后,尤其是轻骑兵,机动性和战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不过,为了马鞍和马镫保密,辽东军要求,除非作战,一律不准安装马鞍和马镫。


    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是因为草原那几头狼,为此,所有人心里也是憋着一股气。


    骑兵部队按照路线,一路绕过村庄,虽然这些地方已经被张郃拿下,但是人心未附,文丑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很快就到达了指定地点。


    此时,黄忠、张飞等人已经提前到达了。


    黄忠无论资格、经验和职位都在这些将领之上。


    他来指挥,无人不服。


    “据我们情报,这次扶余步兵1万,骑兵1千。


    统兵将军是扶余国马加马撰。”黄忠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