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何以知道是刘恢呢?”


    程昱笑着说道:“殿下才名天下皆知,殿下一首边塞诗,让无数人热血沸腾,恨不得提三尺剑到边塞戍边。”


    “先生过誉了,恢实不敢当。”


    “殿下,请上座”。


    刘恢直接跪坐到左边坐垫上面。


    最上边坐垫直接空了起来,程昱作为主人坐到右侧。


    古代一般是左上首为尊,毛玠和郭嘉依次坐下。


    “仲德先生,这位是毛玠毛孝先先生,陈留平丘人,天下少有大才。”


    “毛先生”


    “仲德公”


    二人互相打招呼。


    “这位是郭嘉,颍川书院学生,也是我的师弟。”


    看到程昱疑惑,刘恢继续说道:“我二人都是蔡邕先生的学生。”


    “哦,原来是蔡公高足,失敬失敬。”


    “仲德公”郭嘉行礼道。


    “不瞒先生,此次特来东阿,是想请先生出山。”刘恢开门见山的说道。


    在他看来,对付这些大才,少点弯弯绕,什么也比不过真诚。


    “殿下是说到辽东?”


    “是。”


    此时程昱心中有很多疑惑。


    “殿下封辽东王圣旨已经天下皆知,只是草民不解,望殿下解惑。”


    “仲德公有何疑问不妨直说。”刘恢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辽东苦寒之地,殿下为何选择辽东?这点草民实属不解。”


    “哈哈,仲德公为何认为是我自己选择的辽东,而不是父皇的旨意?”


    程昱依然平静的说道:“此事在未见殿下之前,草民会相信是天子旨意。


    见过殿下以后,草民改变主意了,因为殿下的聪慧远超常人,只要殿下不愿意,没人能逼迫殿下。”


    赞美之词谁都喜欢听,刘恢也不例外。


    “先生真乃大才也。”


    刘恢继续说道:“之所以选择辽东,边塞之地护佑一方百姓只是其一。


    辽东虽然苦寒之地,然中原并不平静,一旦天下有变,辽东的地理优势凸显,这是其二。


    辽东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土地广阔肥沃,可养民百万,这是其三。


    最后就是,我想收回曾经的汉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小说


    在场之人,哪个不是聪明过人。


    听完刘恢的话,无不感叹刘恢的眼光和大计。


    “草民程昱愿意和殿下一同前往辽东。”程昱听完刘恢的话,立即行礼。


    “仲德先生不必多礼,得先生相助,四郡如探囊取物一般。”


    “殿下过誉了。”程昱拱手说道


    “先生,我们今后辽东不会再有跪礼了。”


    “诺”


    “恭喜殿下”


    “恭喜殿下得仲德公相助。”


    毛玠和郭嘉立即恭贺道。


    “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殿下何时动身?”


    “明日,仲德公今日安排一下,家人愿意前往的全部前往。


    实在暂时不去也没关系,等安定以后再动身。”


    “诺”


    “这是我们辽东迁移费,仲德公请收下。”刘恢把钱给了程昱


    程昱倒是没有拒绝,只是感谢了一番。


    第二日,一行人上路了,程昱把夫人和孩子都带上了,儿子已经成年了,大儿子程武,今年22岁,颇有谋略,小儿子程延,今年17岁,颇为机智聪慧。


    刘恢心中也很是高兴,这是买一送二。


    刘恢在路上给了程昱和毛玠一人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二人一路上都在看,一会儿兴奋的和刘恢讨论。


    给程昱的是情报机构的整个设想和结构。


    程昱老成持重,并且果决,是情报负责人的最佳人选。


    而毛玠公正廉明,最适合监察机构,这样的机构,初创必须是正直无私的人才行。


    看着刘恢在里面的设想,二人非常惊讶,因为刘恢很多观点和想法已经远超这个时代。


    这让二人兴奋异常,尤其是刘恢提出的情报系统的一些基本原则。


    时间过得很快,不到十天,一行人终于赶到了北海郡高密县。


    来到高密,和中原其他地方五异,同样是到处流民,这些人身材矮小,饥黄面廋,一看就是长期饥饿营养不良造成的,但是,刘恢实在无能为力。


    到了客栈,安排好众人,刘恢带着郭嘉和典韦,以及准备的一些礼物直奔郑府。


    郑玄是天下有名的儒学家、经学大师,很快来到其府邸。


    蔡府明显就比蔡邕等人府邸大不少,可能和收学生有关。


    来到府邸,经过通报,管家把刘恢一行直接带到府里。


    初次见到郑玄,刘恢也是感慨,一头白发,和梦中的老教授很像,给人很儒雅的感觉。


    “晚辈刘恢见过郑公。”此时还未拜师,只能如此称呼。


    郭嘉跟着行礼,典韦则被留在外院。


    “罪民郑玄见过殿下,殿下的大礼,罪民可不敢当。”郑玄揶揄道


    刘恢心里也奇怪,郑玄不至于如此和一个小辈较劲。


    此时蔡邕也不在,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公海内大儒,世人无不仰望公,晚辈一介竖子,此礼公当得。”


    汉朝的这些人地位超然,皇帝根本不敢杀他们,这和明清不一样,唐朝大儒宰相对皇帝行礼,皇帝要回礼的。


    “殿下坐下叙话。”


    “谢郑公。”


    “他是……”


    “郑公,此乃晚辈师弟,颍川郭嘉。”刘恢立即介绍道


    “学生郭嘉,见过郑公。”


    郑玄笑了笑,说道:“听伯喈说,新收弟子郭嘉聪慧异常。”


    “郑公见过老师啦?”刘恢露出一无所知的样子。


    “咳咳……伯喈,你也该出来了。”


    说完,蔡邕从里屋走了出来。


    刘恢和郭嘉立刻上前行礼,“学生见过老师。”


    蔡邕摸了摸胡须,“不必多礼,你等一路顺利否?”


    “顺利,多谢老师挂念。”


    “康成,不要扳起你那张脸,有话不妨直说。”蔡邕对着郑玄说道


    “哈哈,伯喈,殿下心性超过老夫所料。


    这个学生老夫收了。”蔡邕像变了一副嘴脸一样。


    刘恢心想:果不其然,是试探,一个名传天下的大儒,怎么会难为一个少年?


    刘恢立即行礼,说道:“学生刘恢见过老师。”


    看着眼前的少年,郑玄满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