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周泽林成亲

作品:《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

    蕊初在心里直呼罪过,面上却毫不改色,中规中矩地道。


    “周太医是这样说的,别的,臣就不知道了。”


    她不知道锦衣卫有没有在房顶上听,只能赌一把了。


    不过,自己好像也没说错吧?


    周太医确实是那么说的,太孙妃也是那么劝的嘛。


    朱瞻基挥挥手让她下去,然后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原来周泽林不成亲的原因在这里?


    那自己不如把女子,改成男子,反正宫里有奇怪癖好、长相好看的太监也是有蛮多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太孙妃的表亲喜欢男子的事情若是传出去,对岳母一家的名声也不太好吧?


    还是赐美女吧,盯着周泽林,他才能安安心心地去打仗。


    古代的男女七岁不同席,加上周泽林从小习医。


    因为医者大多是男子,所以女性也多为讳疾忌医。


    这也就导致,周泽林他很少和女子接触,除了原主以外,他也不太可能喜欢上别人了。


    所以,这种情况,他也就找不到可以临时结婚的女子。


    只能听太子妃的话,娶个老婆回去过日子了。


    余歆虽然只是个六品女官,但却是深得太子妃喜欢。


    依太子妃的话来说就是:“本是当尚仪来培养的,可这姑娘却是见过几次周太医的。”


    “她便自己来找我了,我想想也是,姑娘家家,青春年少也不好蹉跎在宫里,也就答应了。”


    原来是姑娘自己要求的啊!


    景舒抬头,打量着坐在小凳子上的含羞但却大方的姑娘。


    只见她生着一双丹凤眼、圆脸,瞧着又很是喜气的模样,真真就属于长辈都喜欢的那款。


    “母妃抬举了,这真是周太医的福气。”


    希望他能识抬举,对人家好吧。


    舅母果然很快就回了话,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这门婚事的。


    太子妃做媒成功后也非常开心,少见大方地拿了一百两银子,还有一套足金头面和一间铺子来给姑娘做嫁妆。


    景舒心中有愧,自然也要出一些体面。


    虽然不能多过婆婆,但还是给了九十两银子,还有套足金首饰和一间铺子给她做添妆。


    余歆自然是感激涕零的,其实她对太子妃也是愧疚的。


    明明刚被太子妃提拔的时候,她就在心里说过,这辈子不嫁人了,要一直在宫里陪着太子妃。


    可等她见过周太医后……


    她原本还挺纠结的,可太孙却道:人生苦短,想要就得自己去争取。


    都说医者父母心,周太医从医,想必是有一颗慈悲心的。


    自己和他,定然可以做一对恩爱夫妻的。


    相比较贫穷的大臣们,太医们的日子就要好过多了。


    周泽林在北平买了座二进的宅子,大概有六百多平米的样子,虽然他工资比大臣低很多,一个月只有二两银子。


    但他有个太医的名头,出宫接私活还是非常简单的。


    那些富商有钱,看起病来给银子可不会小气,再加上还有好些卖药的铺子,有空再坐个诊啥的,所以他的收入还是非常乐观的。


    起码,养家是完全没有问题。


    可余歆的亲人早就死在了一场饥荒,说白了就是无父无母,没人为她祝福,也没人给她送嫁。


    最后,由太子妃做主,让姑娘认了周氏和胡荣为干娘干爹,从胡家出嫁,以后两家人亲上加亲。


    周氏欣然同意,她就这么一个侄子,看着他成家,他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就这样,等周父周母来京后,新娘子就从胡家被吹吹打打送进了周家,小朱同学还‘顺便’路过,和新郎官喝了杯喜酒,并送了礼。


    周泽林:“……”


    幼稚!


    朱棣向来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调集了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军队到北,然后弄了三十七万石军粮。


    当然了,他这次没用多少户部的银子,大部分都是从自己内帑拿的。


    他得意洋洋和张辅等将士道:“这人呐,钱还是得自己有才行,你们瞧,这回朕一大半都用的是自己的银子,咱们太子爷如今是一句话也不说了。”


    闻言,众将士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景舒:“……您老人家银子是怎么来的,心里没点数吗?”


    狗儿:“太孙妃,您就出了个主意,旁的可都是奴婢跑的腿。”


    景舒:好叭。


    夏原吉等下狱的官员:“……皇上,您老人家早说您自己有银子,我们就不劝谏了呀。”


    有银子打,能打,谁不愿意打?


    还有,您老人家是不是应该把臣等放出来?


    可惜了,得偿所愿的朱棣现在可顾不上他们。


    永乐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朱棣采取了长驱直入,直捣巢穴的战略方针,率军亲征鞑靼。


    临走前一晚,朱棣和老大老三两家一块儿吃饭。


    老三喝了些酒,有些舍不得老爹,于是道:“爹,我想跟您一块儿去打仗,您为什么要拒绝我?”


    他是小儿子,从小爹就最疼他,不管他干了什么错事,爹都不会和他计较,顶多呵斥几句。


    如今,爹年纪大了,要去打仗,不让自己在他身边陪着,他是怎么也不能放下心来。


    “你留在京城,帮衬你大哥。”朱棣看着小儿子,语气多少有些语重心长:“你小时候,不听话,常常被你娘打,每次都是你大哥帮你说话。”


    “老三啊,你一定要尊敬你大哥,兄弟之间的关系要好,要兄友弟恭,我不在的日子,你不许生事,给你大哥惹麻烦,知道不?”


    这儿子被自己宠坏了,文比不过老大、武不过老二也就算了。


    偏偏脑子还不怎么灵光,不是被老大整,就是被老二怂恿。


    他不放心啊!


    朱高燧只当爹是怕自己又惹事,连忙保证道:“爹你放心吧,儿子以后一定不给你惹事了。”


    爹不在,真惹事了,也没人能及时给自己擦屁股了。


    朱棣欣慰地点点头,然后扭头去看正和弟弟分享糕点的重孙,脸上立刻就扬起了慈爱的微笑。


    “小家伙,来太爷爷这里。”


    祁锦见太爷爷喊自己,只好暂时放下了糕点,然后迈着小短腿跑到朱棣身边,乖觉地挨着他道:“太爷爷。”


    “锦儿也四岁了。”朱棣拍了拍自己身旁,示意他爬上去坐好:“你爹四岁就会背满江红了,你是他的儿子,不能比他差。”


    “太爷爷明日就要出征,去跟人家打架去了,锦儿给背一首岳将军的满江红,给太爷爷助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