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爹,儿子做错事了?

作品:《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

    而这个驸马都尉崇拜的成国公,此刻正拉着樊忠吃酒,还不忘羡慕正在沙场打仗的将军们。


    “算算日子,我的宝剑,都已经三年没喝血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驰骋疆场,报效国家。”


    他管着京营,权力大,责任大,可到底不如杀敌来的爽快啊,经历过沙场搏杀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


    “放心吧。”樊忠笑道:“总有公爷再次建功的时候,不过此话,公爷在小弟面前说也就罢了。”


    “可千万别去外边儿说,若是被人听见,可该眼红了。”


    人家少年袭爵,被太宗、仁宗、宣德三代皇帝宠信,赏赐勘比郡王,在皇帝心里,他可是和英国公一般的人物。


    “你当我傻?”


    朱勇双手枕在自己的头上,仰头看着天边的明月。


    “时间过得真快,太宗的三个儿子,这才几年,就没了俩,还记得当年起兵时的种种,令人唏嘘啊。”


    从手足情深的兄弟情,再到你死我活的夺敌,最后又是握手言和。


    可所有的酸甜苦辣,在几十年后,都会变成一捧黄土,最后变成史书上的寥寥数字。


    樊忠想起那个嚣张霸道,却深受太宗喜爱的赵王。


    还有当年太宗还在时,父子四人相处的场景,也默默叹了口气,对着朱勇举起酒杯。


    “敬公爷。”


    井源是懂汉王的,朱高煦心中难过,想着自己这两年,身子也不大好,总不能刚把西域打下来,都来不及享福,就下去找爹吧?


    那不成!


    他戎马一生,少说也要享个十年福才能甘心下地狱。


    所以,朱高煦心中堵着一口气,直接便带了一队轻骑,没有任何征兆地突袭了敌营。


    敌人:“……???”


    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朱高煦在西域把人打的节节败退,草原三残部这下坐不住了,纷纷想派使臣劝皇帝住手。


    可惜朱瞻基不想给他们机会,但凡有三残部派来的使臣,统统砍了,才不管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可想而知,某些文官又看不下去了,拐着弯说皇帝不守规矩,此乃昏君所为。


    朱瞻基回道:“昔日,蛮夷和两宋交战,可曾守规矩,不斩来使?”


    文官们一时语噎,小朱又继续道。


    “朕只和有礼数、有武德的国家讲规矩,和蛮夷讲礼数规矩,那不是对牛弹琴、浪费口水吗?”


    他朱瞻基的身价,和上辈子不同,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见的吗?


    景舒觉得,小朱近来越发不要脸,行事的手段也越来越不留情面,前几日军中查出几个吃空饷的靖难老将。


    那么大的岁数,他居然直接把人全家都给砍了。


    对于老将,别说仁宗,就是朱棣当年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是一同打仗的老兄弟嘛。


    吃空饷这事,也不是第一天了,朱瞻基明明是早知道的。


    很明显,朱瞻基这是要找典型,要杀鸡儆猴。


    张太后来劝,小朱也不为所动,听说那几个老将受刑的时候,大骂朱瞻基是薄情寡恩、无情无义的昏君。


    “其实,朕也不想杀他们。”朱瞻基闭着眼睛:“可没有办法,军中不能再继续糜烂下去。”


    “就让他们早些下去,陪陪爷爷,多和爷爷说说话。”


    景舒:“……陛下!”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宣德六年,九月初十,太子第一次临朝听政,一身黄色蟒服的朱祁锦,站在龙椅的左下首。


    他虽年少,却并不怯场,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让一些老臣有些恍惚,就像见到了懿文太子。


    朱瞻基看到他们的神色,心中很是满意他们的表现。


    这是朕的种,能不好吗?


    待行礼后,王荣便站出来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刘安听到唱和后,便高声道:“臣有本启奏。”


    朱瞻基回道:“准奏。”


    刘安出列躬身道:“启奏皇上,近日臣接到举报,有不少官员沉迷酒色,夜不归宿,官员乃我国之根本,望皇上按律罚之。”


    说罢,还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人名。


    王荣上前拿过册子,先交给锦儿看一遍,然后再送到皇帝手上。


    “大明律有规定: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众位爱卿,就这么不把我大明律放在眼里?”


    朱元璋为了经济快速复苏,倒是允许官员去烟花之地,可却不允许宿娼啊。


    朱瞻基起身,沉声道:“莫不是朕,太过宽和,俸禄给多了,所以诸位都有闲钱,夜宿花魁娘子屋里了?”


    皇帝说这话,明显就是生气了,大家都不敢说话,纷纷把脑袋低下去,谁不敢接话。


    开什么玩笑?


    他们可是当官的,当官的睡个青楼女子或者官妓,还需要给钱吗?


    自然有人抢着给他们付钱。


    皇上在前朝大发雷霆的事情,景舒是午膳后才知道的。


    看着册子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其中不乏有那种为官清廉的老人,其中就有杨荣这种大人物。


    真是……


    其实啊,古人对于那种地方,是非常喜爱狂热的。


    就宋朝那些出名的词人,又有几个没有出入那种地方,给里头的那些女子写词唱和的?


    可夜不归宿,那就是另一回事,怪不得朱瞻基会那么生气。


    “皇上打算怎么做?”


    这事也确实应该整改,历史上,明朝的秦淮河畔简直不堪入目。


    甚至还专门出了本《青楼韵语》,可见官场风气不好,青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哼,自然是严惩。”朱瞻基怒道:“让御史严查官员嫖宿。”


    “一经发现立马罢官革职,若士人嫖宿,则剥夺其功名,即使科举及第也不予录用。”


    “官妓统统遣散,只留正常表演的官伎,不许皇家宗室子弟出入青楼半步,一旦发现,革爵。”


    不说这事还好,说起这事,他就想起自己后头,那几个沉迷青楼女子,而早死的皇帝。


    哦,好像朱祁钰那厮,也在旁人蛊惑下,和青楼女子……?


    “爹、母后,大哥让儿子来说声,我们想出宫走走,天黑前一定回来。”


    朱祁钰受自家大哥之命,来传话,谁知刚进门,就撞见自家老爹盛怒的眼神。


    “爹,儿做错何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