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3 章 走后门进去的

作品:《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就像宋朝的词大家都学过吧?


    很美吧?


    但在当时的宋朝,其实人家宋词的地位并不高,后来因为大文豪苏轼,才提高了些许。


    因为词本身是音乐、是曲,是属于音乐文学那挂的,是娱乐性的,并在早期遭到宋代理学家们的打压和抨击。


    到了明清时候,后人才把宋词和唐诗推到同种高度,并疯狂崇拜,导致我们不停地背书。


    哎,若是苏轼他们天上有知,得知后人起早贪黑背自己牢骚之作,怕是会满脸懵懂。


    “我们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你们背来作甚呀?”


    千年后的学生:“……”


    而如今的小说,则比当时词的地位还要低上许多,相当于是市井文学,讲究些的大户人家,都不允许子女读的。


    景舒让官方发售,这不就等于承认它的文学地位了么?


    所以,官员们自然是不答应的。


    “话本子本就是不了台面读物,乃井之人而作、而看,对朝廷社稷根本就没有任何帮助,这不是自降身份么?”


    “就是,而且让女子也写,女子常年呆在闺中,就算是有些才华,也不懂外头的事情呀,能写出什么好的文章来?”


    “咱们正事都做不完,哪里还有空去弄这些话本子,我看啊,这分明就是本末倒置。”


    其实他们说的也有道理,景舒想了想这玩意确实不适合让官方干,到时候引起文坛大浪就不好了。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她自己挣小金库了。


    “悠音,你出宫一趟,把我姐姐给叫进来。”


    这市井小说,反映的其实就是大家的愿望和现实生活,是大家情绪宣泄的一种出口嘛。


    虽然明清小说已经很厉害了,但更加厉害也不是不行,就让她,为大明的小说再加把火吧。


    胡善围知道妹妹的想法后,颇有些哭笑不得。


    “我说,你已经够有钱了,东瀛运回来的银子压根花不完,何况你还有那么多私产铺子,何苦还要钻研新路子,你就不嫌累么?”


    她觉得自家妹妹,上辈子该不会是个算盘精吧?


    要不然,怎么一直想着弄银子啊?


    “姐姐,我穷啊。”景舒装做可怜巴巴的样子道:“管着几千人吃喝呢,不努力怎么行呢?”


    谁会嫌自己钱多,傻了吧不是?


    “行,我带人去弄就是。”胡善围闲着也是闲着嘛,能帮忙自然不会推拒:“诶,我那小外甥怎么样了,我明年是不是又该吃喜酒了?”


    若真是如此,她是不是又有的忙了,毕竟陈乐容没爹没娘的,只有自己能给她操办。


    闻言,景舒嘴角的笑都瘪了下去。


    “别提那臭小子。”她没好气地道:“自己搞不定美人,我和他爹说,不然直接赐婚算了呗。”


    “别人还能拒绝不成,可他偏不肯,说他又不是娶不到媳妇,做什么要去强迫别人。”


    “太后就说给他挑个好的,他又死活不愿意了,非说想自己找个喜欢的,给太后气得哟。”


    “得,他打他的光棍就行,反正我和陛下也不止他一个孩子,随他折腾去吧,陈文昌这孩子,姐姐觉得如何?”


    胡善围听得正起劲,突然见妹妹问起陈文昌就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忙道:“那孩子挺好的,心细稳重,读书好,饭菜做的也好。”


    “就是吧,心思重了些,可能是因为太小没有爹娘的缘故,做事总有些前怕虎、后怕狼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没有亲人,活在世上难免要想的多些。


    景舒点点头:“金陵的国子监,比咱们北平的要好些,你让他收拾收拾,去金陵读书吧。”


    那陈乐容大大咧咧的,要不是这孩子给他姐说这么多……


    儿啊,为娘只能帮你到这儿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了哈。


    胡善围:“为什么?北平也不差啊?”


    虽然比不上金陵一带,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啊。


    主要是有自家姐姐看顾着,不会更好些么?


    “姐,你别问了。”景舒笑的很慈祥:“年轻人该多吃些苦,你少给他些银子,也好锻炼锻炼。”


    “免得将来啊,给他姐姐拖后腿就不好了。”


    虽然她也嫌弃自家老三,但别人嫌弃自己儿子,她也会不高兴的好么?


    胡善围想了想,便同意了,反正在哪儿读都是读书,去金陵就去金陵呗,见见世面也挺好的。


    陈宅。


    “姑姑,您说,皇后殿下让我去金陵读书?”


    陈文昌有些不可思议,自己才刚考过府试啊。


    他就是万千人中平平无奇的一员,娘娘是怎么注意到自己的。


    “是啊。”胡善围点点头,笑着把推荐信给拿了出来,递给他:“这不,推荐信都给你拿来了。”


    “小子,你可走运了,这可是太子殿下亲自盖的印,多少人想要要不到,你三日后就去金陵吧。”


    听到是太子殿下盖的印,陈文昌拿推荐信的手都有些抖,待听说三日后就出发未免有些反应不过来。


    “三日后?”


    “是不是太着急了些,我姐今日早上刚去巡营,说要五日后才回来,我这……都来不及告别呢?”仟仟尛哾


    他好像明白了,一定是自己劝姐姐那些话被娘娘知道,所以娘娘要把自己这块绊脚石给送走。


    “告什么别啊?”胡善围笑道:“等你姐姐回来,姑姑同她说就是,若是知道你有个好地儿读书。”


    “她指不定有多高兴呢,行了,赶紧收拾东西吧。”


    “来,姑姑帮你。”


    说着,她便主动帮忙收拾起了箱笼。


    陈文昌:“……”


    这锦衣卫也忒吓人了,自己和姐姐在马车里说话都知道,看来以后不能再乱说话了。


    他郁闷地收拾起东西,在三日后,怀揣着对姐姐的担忧,还有八两银子,乖乖坐上了去金陵的车。


    陈文昌从小生活在胡家,吃喝拉撒都有人给置办,自然不知道外头的物价,更不知道金陵的物价。


    可怜孩子还不知道,这八两银子就是他今年一年的生活费。


    虽然人家国子监包吃包住,但他走的是荫监的路线。


    何为荫监?


    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荫监指的是三品官以上子弟或者勋戚子弟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


    他姐是从四品,嗯,还差点,等于是走后门儿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