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会和宋玉暖有关吗?

作品:《八零大院小甜妻

    因为当时宋玉暖在北都联系不方便,于是宋老太和宋良商量好,就跟县里提了一个建议,在这里设立收款处,然后还要银行在这里成立一个储蓄所。


    足不出户就能都完成这些业务,对这里的商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自从去年颁发了第一个营业执照之后,今年各省市的营业执照不知道发去多少。


    然后宋良是南山县城第一人。


    在他之后,心眼活的人也马上去办了营业执照。


    这时候办营业执照非常好办。


    简直是一路开绿灯。


    这是工作成绩要向上面汇报的。


    八零年的人们还不习惯建更高的楼。


    集贸市场只有二层楼。


    要不然也不能盖的这么快。


    当时盖这个集贸市场的时候,县里各个厂子去化缘,又跟上面申请款项。


    这个集贸市场才终于建成。


    有租有卖的。


    没想到县里投入的费用已经收回一半了,然后这些商家每个月还要交费用。


    专门开了一个会,得到了所有商户的热烈响应。


    银行单独分出一个部门,他们是能增加存款的好事,自然马上同意。


    收款处是工商派来的人。


    县城的各个单位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人多。


    和六十年代缺人不一样。


    明明厂子办公室只要三个人就可以,但是却坐着十一个人。


    没事干就玩扑克看报纸,喝茶聊天等下班。


    所以人员分流对各个单位都是好事。


    县里自然不会管他们的工资。


    店铺分上下楼。


    墙上刷的是白灰,地上打的水泥地,可干净了。


    如今下面卖的是男装童装头花鞋等。


    上面则是女士的衣服和挎包。


    听宋老太眉飞色舞的描述,宋玉暖也没时间去看。


    她得先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


    等宋玉暖去省城参加全省数学竞赛的时候,她的那篇文章刊登了。


    虽然不醒目,可是也在重要的版面。


    如今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就提出来资源保护,就有些不可思议。


    刊登之后,和宋玉暖想的一样。


    有的人在骂娘,义愤填膺的直跺脚。


    而有的人在若有所思。


    还有的人拿出来很多的事实来举例。


    吃饱穿暖过好日子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但它和资源保护并不冲突。


    不可否认的是骂的人特别多。


    顾老爷子没有骂,可他看着报纸的神情就很古怪。


    为什么他感觉写这篇文章的人,肯定和宋玉暖有关呢?


    但他现在可不敢去打扰顾淮安。


    甚至连问都不敢问。


    顾淮安正在关键的时刻。


    要出了一点纰漏,他就成了民族罪人了。


    -----------------


    宋玉暖看了一眼,几乎没有改动。


    她给金桔打电话。


    此时的宋玉暖就在省城的招待所。


    这次带队的是学校的团支书和班主任老师。


    南山县城一共有五名学生入选,没想到的是楚菲竟然也名列其中。


    宋玉暖和她住在一个房间。


    给她划了一些重点之后,就准备给两个爷爷送黄花梨去。


    可在大厅里被李春薇喊住了,说是有人给她打电话,是个女孩子,北都人,她正要去楼上喊她呢。


    金桔找了好几个人才知道宋玉暖住在省城的教育招待所。


    电话打过去,金桔跟宋玉暖说:“……争议很大,说什么都有,可声音传播出去了,就会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痕迹,不过小暖,轻易不要和人说,做到你做的,该干嘛干嘛。”


    宋玉暖是真的不在意,可还是谢过了金桔的好意。


    但她还是好奇的问道:“桔姐,这么顺利的就发表了,没人阻拦吗?”


    “肯定有,但现在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机会,还给有些人骂我的机会,他们高兴都来不及呢。”


    宋玉暖就呵呵笑了。


    这没什么可抱歉的。


    说抱歉,那是对金桔职业的一种侮辱。


    可金桔也是个聪明人。


    从来不会与人争锋。


    避其锋芒,也是一种态度。


    金桔笑起来甜甜的,跟个无害的邻家女孩一样。


    说话声音也好听:“小暖,等你来北都参加决赛我再请你吃饭。”


    宋玉暖:“好,谢谢桔姐。”


    等放下电话之后,宋玉暖还听到旁边有两个路过的中年人说话。


    说的正是报纸上她写的那个保护资源的事儿。


    “写这篇文章的人绝对是吃饱喝足没事干的那种人。他们高高在上,从来只往天上看,不往地下看。”


    “是啊,看不到老百姓日子过得多苦,怎么保护资源,不让老百姓进山砍柴采蘑菇吗,这不跟过去大地主家没啥区别吗?”


    “就咱们北泉省不知道还有多少个贫困地区,有的地方你知道穷的什么样吗?穷到兄弟几个只有一条裤子。”


    “那这也太穷了吧,如果没病没灾,好好干活,一条裤子钱还赚不来?”


    另一个人就发出了质疑。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吧。比如家里父母年迈生病需要吃药打针,地里收成不好,孩子还要上学……”


    “不管怎么说,这时候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的太对了,人都饿死了,资源保护的再好又有什么用?”


    “听办公室的小刘说他老家有个老太太,前段时间没的,死之前就想吃一口红烧肉炖土豆,土豆倒是有,可家里没钱买肉,还是公社的干部知道后赶紧让食堂做了一碗红烧肉炖土豆给老太太送去,老太太这才含笑闭上了眼睛。”另一人声音带着唏嘘。


    两个人走的很快,也是一边走一边说,很快的就不见了踪影。


    宋玉暖手里拎着拎帆布提包,里面是两个盒子。


    这些黄花梨都是用纸盒子装的。


    盒子中间有夹层,放的是用闸刀弄碎的稻草。


    纸盒子是牛皮纸糊的很结实。


    有两个麻绳可以拎在手里。


    宋玉暖这次选的是一模一样的黄花梨,没有选择,就不会觉得对方的永远比自己的好。


    当然了,没送座钟。


    给夏博文的也不是故意的。


    那个黄花梨座钟也同样精美。


    宋玉暖给拿的是黄花梨制作的茶具。


    可观赏也可用。


    堪称精美绝伦。


    林老就在胡老家,宋玉暖正好拎着东西一起送了。


    精美绝对是精美,胡老和林老看的时候都惊呆了。


    林老却一下子认出了这是海黄货。


    小暖这是做了什么呢,这么大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