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府中杀人(3000)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自桓熙将上洛郡重新并入京兆郡,武关也重新回到了京兆郡治下。


    作为商於古道上的重要关卡,武关建立在峡谷间的一处平坦高地上,关城西侧道路平坦开阔,而东侧道路需得沿着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


    因而,武关与潼关具有相同的属性,防得了东,却防不了西,这也是当初邓遐带着三千人就能从西侧轻易袭取关城的原因。


    当然,这些关隘本身就是为了拱卫关中而修建。


    张家快马来报,告知张琚,其弟张先被王猛设计,如今已被正法。


    张琚怒发冲冠:


    “王猛匹夫!杀我兄弟!我与你势不两立!”


    他倒是没想过占据武关而反,武关位于桓温、桓熙父子势力的边界上,为了与王猛的矛盾,而背叛桓熙,那不是脑子有病么。


    但张琚显然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他知道张先死得不冤,但那终究是他的血亲兄弟,都被人欺负到头上了,怎能忍耐。


    张琚左思右想,决定离开武关,前往江陵告状。


    没错,桓熙离开之前是给了王猛七品以下官员的生杀大权,但一般都是起到威慑作用,谁又会真的行使这份权力,大开杀戒。


    毕竟这种行为,有排除异己的嫌疑。


    主公给你军国大权,留守后方,你又在排除异己,莫非是想要自己当家做主。


    张琚觉得任凭桓熙再怎么器重王猛,发生了这种事情,也一定会心生猜忌。


    而张琚所要做的,便是前往江陵通报此事,然后劝说桓熙,缴了王猛的权。


    墙倒众人推,到那时,被王猛得罪过的士族也会自发跟进,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快快为我备马!”


    张琚催促道,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桓熙在得知此事后,对王猛爆发的满腔怒火。


    桓温在夺取南阳郡后,为了方便与桓熙之间的书信往来,每三十里设下一处驿舍,舍中有驿卒、驿马,往常送信,每到一处驿舍,就会换人换马,作为接力。


    张琚走出山路之后,便在驿舍换了马车,毕竟马能换,但他这个人可换不了,非得自己求见桓熙,当面陈诉。


    而坐马车的话,每行三十里,到下一个驿舍换个驿卒作为车夫,再换匹驿马即可。


    南下期间,张琚片刻不曾停歇,就连睡觉都是睡在颠簸的马车上。


    抵达新野后,又改坐快船,顺着汉水而下,不入长江,沿着扬水向西前往江陵。


    武关与江陵一千二白余里的距离,张琚只用了区区四天时间就赶了过来。


    同样的,桓熙在长安与武关、天水、汉中之间,也是每三十里设置一处驿舍,别看他疆域辽阔,但秦、梁二州的急件,基本都能在数天时间之内送达长安。


    来到江陵,沿途受尽颠簸的张琚来不及休息,他怀揣着对王猛的满腔恨意找到了临贺公府。


    此时,已经是中秋佳节以后,谢道韫也在婚后回门,当然,回的是江陵谢府。


    亲友们都已各自散去,就连桓熙也在做着离开的准备。


    张琚来到临贺公府,立即亮明身份,说道:


    “我乃武关守将张本兴,有急事要禀报京兆郡公。”


    门房不敢怠慢,请张琚稍候片刻,毕竟来路不明的人他也不敢私自放进府,随即就去找邓遐求证。


    邓遐听说张琚擅离职守,居然来了江陵,不由大惊失色,以为关中是出了大乱子,赶忙跟着门房去瞧,见来人果然是张琚,邓遐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张将军,究竟发生了何事!”


    邓遐紧张的问道。


    张琚不回答,只是催促道:


    “快带我去见主公,长安有大事发生,若是耽搁了,关中或将易主!”


    见他把后果说得这般严重,邓遐哪还敢耽搁,赶紧带了张琚去往桓熙的院落。


    而桓熙此时还正在为谢道韫描眉。


    房门声被敲响,桓熙停下了手中的眉笔,不悦道:


    “何人?”


    邓遐回话道:


    “主公,武关守将张本兴有急事求见,正在偏厢等候。”


    桓熙瞬间没有了描眉的兴致,邓遐都清楚的道理,他又如何不明白,定是关中出了事情。


    他低头道:


    “令姜,我先出门,回来再为你补妆。”


    谢道韫摇头道:


    “正事要紧,夫君莫非忘了,画眉描妆这种事情,还是妾身教的夫君。”


    桓熙点点头,继而着急地走出门,他迫切想要弄清楚关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来到偏厢,看见张琚因为舟车劳顿而憔悴的面容,桓熙心里一咯噔,这得多大的事情。


    莫非是姚襄攻破潼关,打进了关中,还是前凉撕毁和约,以谢艾入寇秦州。


    然而,张琚的第一句就险些给桓熙惊呆了下巴:


    “主公,王猛弄权,在关中铲除异己,设计陷害忠良,想要自立为关中之主,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还请主公明察!”


    别说桓熙了,就连邓遐也是目瞪口呆,却见桓熙恢复了镇定,他缓缓道:


    “武关来此,千二百里,张将军走得太急,是否忘了什么?”


    张琚以为桓熙说的是证据,他道:


    “主公只要将王猛拿下,定能搜出物证,至于人证,受其污蔑而侥幸存活的人皆可为证!”


    王猛的权势来自桓熙,只要桓熙表现出一丁点对王猛的不信任,被王猛打击的关中士族就能凭空捏造出所谓的证据。


    桓熙摇头道:


    “我说的不是证据,而是脑子。”


    “脑子?”


    正当张琚为此疑惑不解的时候,桓熙突然发怒,他喝骂道:


    “你莫不是把脑子忘在了武关,才在我面前说出这等笑话!


    “我待王景略以国士,王景略必以国士报我!


    “桓某既然敢留他总揽三州大权,就有把握,王景略绝不会负我!


    “你竟敢在我面前构陷他,不提汝头,何以有面目与景略相见!”


    说罢,桓熙根本不给张琚认罪、辩解的机会,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邓遐腰间拔出佩刀,砍向惊恐不已的张琚。


    鲜血飞溅,伤口从额头一直拉到腹部,张琚轰然倒地,他至死也想不通,为何桓熙能够这么笃定王猛的忠诚。


    人已经凉透,邓遐接过佩刀,收刀入鞘,他同样疑惑道:


    “主公为何不留下张琚的性命,详细追察此事,待有了结果,再做处置?”


    桓熙擦了擦手上的血污,道:


    “无论王景略出于什么目的,对我而言,张琚的那番说辞都是在构陷他,为何还要再去追问。”


    说着,他笑道:


    “倘若有朝一日,旁人在我面前进伱的谗言,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一刀毙命。”


    邓遐仿佛听到了世间最美的情话,只觉得这辈子果真没有跟错人,桓熙是值得自己用性命去报效的明主。


    他拜倒在地,连声感谢。


    桓熙赶忙将他拉起:


    “桓某的忠义之士,岂能沾染奸恶小人的脏血。”


    说着,桓熙从门外唤来卫士,让他们斩下张琚的首级,又唤奴仆前来清扫血污。


    桓熙对邓遐道:


    “应远,需得劳你北上,为我接管武关,免得出了乱子。


    “顺道将张琚的头颅一并带去,让人送给王景略,告诉他,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但我一如既往的信任他!”


    邓遐朗声应诺,他接过张琚的首级,告辞出门,正要先去找個锦盒装着,却在回廊里迎面见到了谢道韫,邓遐赶忙把人头收到背后,但谢道韫已然瞧见。


    并没有一般妇人的惊骇尖叫,但到底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骇人的空破景象,张琚那狰狞的人头还是吓得她脸色一白。


    “此是何人?”


    谢道韫强装镇定道。


    “回禀主母,此人是武关守将,因为在主公面前构陷军师,故而被正法。”


    谢道韫点点头,原来这就是先前来求见的武关守将。


    邓遐目光低垂,侧过身子,让开道路,出于礼节,不敢直视谢道韫。


    待谢道韫走后,他才带上张琚的首级离开。


    谢道韫来到偏厢,奴仆正在清扫,无头尸骸已经被抬走,她看到身上被溅了血渍的桓熙,只觉得丈夫与过往的形象大有不同。


    记忆里的桓熙,除了才能出众以外,性诙谐,好戏言。


    但仔细想想,若非杀伐果断,又怎么可能坐得稳关陇。


    “夫君,不如回主屋,妾身侍候你沐浴。”


    桓熙带着歉意道:


    “是我没有控制好情绪,不应该在家中杀人,令姜没有受到惊吓吧。”


    谢道韫此时已经恢复过来,她道:


    “夫君莫要小瞧了妾身。”


    说着,便让随行的婢女前去知会后厨,为桓熙烧水。


    临贺公府发生的事,也很快传进了桓温的耳朵里,只是他此时尚在征西大将军府坐衙,有心想知道桓熙为何在府中杀人,但也只能等下衙再去询问究竟。


    黄昏时分,桓温回到府中,将早已洗漱干净的桓熙唤来,问起此事。


    桓熙并未隐瞒。


    桓温沉吟道:


    “熙儿,为上者,不可偏听偏信。”


    桓熙闻言,心道:你在教我做事?


    他正欲解释自己与王猛的亲密关系,却见司马兴男提着食盒进门,她道:


    “我儿自有他的用人之道,何须老奴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