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三国水浒碰撞,刘备和宋江谁更适合做主公? 曹操:不把我也加上?

作品:《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有网友提出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宋江和刘备,你会选择跟着谁?】


    【又或者说,你更喜欢选择谁去做主公?】


    【如果你第一个先遇到刘备的话,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第一种可能就是,你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结为生死之交。】


    【从此,你就成了刘备最信赖的兄弟,与他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但如果有朝一日,你不幸战死沙场,刘备会是何等伤心欲绝!】


    【他会放下手中的重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你报仇雪恨!】


    【即便是国家大事,在他眼中也不及你的性命重要。】


    【他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愿失去你这个兄弟!】


    【这就是刘备重情重义的一面,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


    【有了这样一位兄弟,你在那个朝代也不会孤单寂寞。】


    【这样的结局,想必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吧!】


    【他虽然出身不高,但却有一颗真诚赤忱的心。】


    【也正是有了这些朋友的支持,他才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长为一方霸主。】


    曹操看到这里,心中大为光火。


    好你个刘备,天幕竟然如此偏爱于你!


    当年我们起兵讨董,你不过是我帐下一员小将。


    我手下猛将如云,你不过是浮萍一粒。


    谁曾想到,时过境迁,如今却反过来捧你了!


    这天幕说的是什么话,难道我就不懂得知恩图报吗?


    难道我对手下就不够宽厚仁慈吗?


    我麾下将士,个个都是与我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就拿典韦来说,他可是曾为我断后却身,舍命相救!


    我事后亲自出面,给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足见我的重情重义。


    可是现在,天幕偏偏只字不提,反而专门拿刘备说事。


    就凭刘备那点微末小势,也配与我比肩?


    这天幕如此吹捧刘备,真是岂有此理!


    不难想象,天下人看到这番话,定会有更多人投靠刘备。


    到时候,我在战场上还不知要折损多少兵马!


    想当年,刘备败走投奔,是我念在旧情,才给了他一个活命的机会。


    没想到,到头来却是养虎为患!


    罢了,罢了,待我君临天下之时,定要将此人斩于马下!


    而在远在荆州的刘备,听闻此事后,反而是暗自庆幸。


    这下子,备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可是要高出不少。


    如此一来,备倒是要好好感谢这个天幕。


    【第二个结局,你虽然是一个中立的人,但刘备为了请你出山,不惜三顾茅庐。】


    【在他眼中,你就是国士无双,是他的精神导师和知己。】


    【他愿意放下尊严身段,只为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你,让他管你叫爸爸!】


    【这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


    【在临终之前,刘备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都托付给了你。】


    【从此,你就成了蜀国的实际掌权人,成了刘备的继承人。】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


    【有了刘备的信任和支持,你在蜀国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只要你肯为刘备效力,他就会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即便你只是一介布衣,他也会不惜代价地争取你。】


    【因为在他眼中,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得人者得天下。】


    诸葛亮看到这里,不禁大吃一惊。


    这天幕上说的,分明就是自己的经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一切都是早已注定。


    自己与刘备的结合,本就是上天的旨意。


    自己虽然出身草野,但却有着不凡的才华。


    若非刘备慧眼识珠,自己这一生,恐怕就要埋没在陇亩之中。


    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来世再报!


    念及此处,诸葛亮连忙起身,整理衣冠,准备去见刘备。


    虽然之前刘备已经来过一次,但自己并不在家。


    如今有了天幕的启示,自己哪还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见到刘备,表明自己的心迹。


    即便刘备不再三顾,自己也要主动投奔!


    只要能够为刘备效力,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诸葛亮心意已决,只待刘备再次到来。


    这一次,一定要跟随刘备,共创大业!


    另一边,刘备也在为请诸葛亮而发愁。


    他已经登门拜访过一次,但诸葛亮并不在家。


    刘备心中焦急,很想再去一次。


    正在犹豫之际,他忽然想到了天幕上的那段话。


    莫非,这就是天意的安排?


    自己与诸葛亮的相遇,早已注定?


    刘备心中大定,已然有了主意。


    还是得再去一次!


    【第三种结局,你虽然投靠了刘备,但后来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投靠敌方。】


    【即便如此,刘备也完全理解你的选择,并没有丝毫怨恨。】


    【他知道你是身不由己,是为了家人和亲人才不得不这么做。】


    【所以,他非但没有阻拦你,反而还主动送你离开。】


    【他甚至还为你的家人做了妥善的安排,让你无后顾之忧。】


    【他虽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臂膀,但却没有失去一个朋友。】


    徐庶看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老泪。


    皇叔仁义,礼贤下士,真乃天下之君子也!


    想当年,徐母被曹操所获,徐庶不得已投靠曹营。


    本以为从此与皇叔恩断义绝,再无相见之日。


    不曾想,皇叔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还主动送别。


    临行之前,更是亲自将老母托付,嘱咐一应安置妥当。


    如此恩德,何以为报?


    唯有他日重逢,方能稍尽绵薄之力!


    他与皇叔相识相知,一见如故,倾心相交。


    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生死之交,肝胆相照。


    皇叔满腹经纶,才智超群,徐庶对其敬仰已久。


    若能辅佐左右,实现大业,何等畅快淋漓!


    然而天不遂人愿,母亲被曹操挟持。


    为了母亲安危,徐庶不得不含泪别皇叔,远奔许昌。


    从此,便再也没能回到皇叔身边。


    每每念及此事,徐庶便是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此生不能为刘备效力,实乃徐庶平生之憾事!


    而后来到了许昌,徐庶终于见到了久别的母亲。


    母子团圆,喜极而泣,一时间竟忘了身在何处。


    直到曹操派人来请,徐庶才恍然大悟。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是曹营一员,再无自由可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