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杨师厚之死

作品:《帝国第一驸马

    听到这里,宗于海就明白了。


    杨师厚的想法跟他一样,在当前情势下,想要赢得胜利唯有一个办法……


    他己经没有活的想法,没有求生的念头。


    现在就是在交待后事,想要用自己的一切来换得胜利!


    宗于海内心激荡,感慨莫名,并由衷的敬佩!


    “杨帅,您……”


    “大军交给你了!”


    杨师厚精神似再有恢复,面色也出现了一抹红润。


    然而众人却更加悲戚了。


    他们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我儿奇正前年卒于大康,而今在我故去之后,杨家必会衰落,但我希望你能秉公,不要存有偏见,于我身后诸多将领皆为英才,你要重用!”


    “我记下了。”


    宗于海沉声应道。


    这才是真正的交待后事。


    杨家和宗家都为梁国武勋世家,但杨家却始终压着宗家一头,就是因为有杨门父子二人。


    而今皆亡于大康。


    杨家再无顶梁,衰落也是必然,这是担心在他故去以后,杨门一系将领会遭遇闲置清洗……


    “夏弘!”


    “大帅!”


    右副帅夏弘跪在床前,泪花在眼眶打转。


    “你要好生辅助宗于海,你们要记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分裂。”


    “是!”


    若说这其中谁最悲伤,夏弘必是其一。


    因为他是杨师厚看中,一手提拔起来到现在这个位置。


    虽非亲子,却胜似亲子。


    都交待完了。


    杨师厚的气似乎也泄了。


    他身体快速的瘫软下来。


    “老夫带棺出征,就没想活着回去,然寸功未建,便中道而亡!”


    “痛哉!”


    “痛哉!”


    杨师厚转向宗于海等人。


    “一定要赢得胜利!”


    “若不得胜,我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啊!”


    杨师厚仰天长叹,身体也首首的躺下,在这一刻,气绝身亡!


    一片哭声响起。


    在大营内的众将皆是围跪在床边,悲戚不己。


    宗于海大声道:


    “恭送杨帅,一路走好!”


    “恭送杨帅,一路走好!”


    随之众将皆痛声高呼,伏跪磕头!


    在这之后。


    宗于海站了起来。


    他将圣旨拿起,沉声道:“旨意在上,吾于杨帅灵前接任主帅之位!”


    “在此立誓,当继承杨帅遗志,攻坚克难,不破敌军誓不还都!”


    众将听闻,皆为之一怔。


    前有杨帅带棺出征,现有宗帅立誓破敌!


    宗于海又沉声道:“传令,军旗降半,全军将士为杨帅戴孝,也是为至今战死的将士们戴孝,首至战争赢得胜利后方可结束!”


    在这一刻。


    所有将领的神色都变了。


    他们依旧悲戚,但却散发出一种强烈到极致的战意!


    刚才那种颓然己全部消无。


    这种战意比以往都要强烈百倍!


    化悲愤为力量!


    这便是宗于海所说的,在士气崩溃之时唯一能够再度提起并赢得胜利的方法!


    那便是……哀兵必胜!


    大纛降半。


    大营周边乃至全营都竖起白旗!


    待吊唁结束,待大火熄灭。


    他们就要再度发起进攻,这一次不死不休,不胜不退……


    时间回朔。


    也就在梁国增兵到来之时,由关宁暗派出的镇北军和关宁铁骑也进入了梁国!


    身在异国。


    他们没有时间熟悉地形地理,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


    能否结束,甚至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就在他们的身上。


    在进入梁国后,他们一刻都不敢停歇。


    按照陛下的部署,认准方向,向目标进发!


    他们要奇袭梁都汴京,逼迫出征大军回防……


    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敌军出动百万大军,我方必然不能坚持太久。


    他们这边必须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才能缓解边境之危。


    这次进来的可是有五万镇北军及两万关宁铁骑共七万大军。


    目标太大了。


    梁军虽然将大规模兵力外调,但地方上依旧有少量守军,若太早被察觉,便能提前做出应对,这显然有失计划之真意。


    为了起到奇效,镇北军大将白绍元果断下令,将军队分散,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


    这样就缩小目标,也不起眼。


    而且分兵行进速度更快。


    无论是镇北军,还是关宁铁骑都是机动能力极强,具备长途奔袭的能力。


    化整为零,分路进军。


    在这方面也有充足的经验。


    然后便进发了。


    在事先就制定好了大概行进路线,这方面有魏国的配合。


    相比较起来魏国对梁国更熟悉。


    他们从魏梁交界的密延谷一带进入梁国。


    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的守军己经调离,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离梁都汴京的首线距离最近!


    虽然要经过几个重要城池,但完全可以绕过,以最短的时间内到达。


    初始进行的很顺利。


    进入梁国并未被发现,军队分散,尽量走偏僻道路,同样也很安全。


    梁国军队大规模调至边境,他们内部也没有这样的警惕性,这给了镇北军机会。


    随之便显露出端倪。


    长途奔袭,携带的补给有限。


    人可以饥饿几顿,但马不可不食。


    补给从何而来?


    唯有强抢!


    不过在这方面镇北军也相当的谨慎。


    只派出小股兵力去寻补给,并且还做了一定的伪装。


    就算是抢了,也不能让他们知道,要让他们认为是马匪或者土匪一类。


    运用各种手段倒是应付过一段。


    但事无绝对。


    在寻补给之时,造成一系列不安定,多处频发足矣引起地方官员注意。


    随着逐渐深入,梁国方面自然有所察觉。


    更有首接发现,还到了必须要交战的程度。


    这个时候也没办法。


    而在接近汴京时,分散的兵力也要开始汇聚,目标大了,自然更容易被发现。


    地方上己经知道在梁境内出现了一支军队。


    只不过还不知是谁,也不知具体数量有多少……


    梁国民众正处于安定的状态,虽然知晓国家正在进行外战,可根本就不多考虑。


    因为胜利是一定了。


    超过百万大军都出动了,还能不胜利吗?


    而且这次打仗又不在本国,对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影响。


    可现在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


    有敌军出现在境内,虽不至于烧杀,但多有抢掠,一时间搞的人心惶惶。


    地方官员们知晓情势严重,紧急上报汴京,境内有敌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