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屯兵,战壕,备战(上)

作品:《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赵爷,我尽快去办!”


    张锴也是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不再迟疑匆匆开始布置起来。


    看着张锴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嘱咐各级军官,赵铭也是默默观看着挂在墙壁上的大地图。


    这次他也带来了两千人,因为现在兵力实在紧缺。


    之前的老兵,一部分抽调去了怀来,负责增援宝山所部,抵抗京津冀一带的晋军攻势。


    一部分则是抽调去了大同,抵抗那边的西北军攻势。


    两边现在各自增员至五千人,光是这里就足足分润了万人,且全都是老兵。


    猴子那边有三千骑兵,目前还需要他坐镇归绥,同时清扫收服绥远的各地。


    这里就足足有一万三千人了。


    其次,王二所部有三千多人,目前竟然都联系不上王二所部。


    赵铭只能归咎于王二所部目前还在途中,毕竟此前就发电商议过。


    未抵达多伦附近之前,不可发电询问。


    也是为了防止敌人侦查。


    所以只可能王二所部的三千人还未抵达前线。


    而张鹤所部就有两千多人,现在已经处于被打残的状态。


    所以,这里就足足布置了,一万八千将近一万九的老兵。


    虽然,加上那些湘兵,老兵总计有两万四千人左右。


    但现在张锴以及他赵铭,两部加在一起,总计也就五千老兵。


    张锴所部六千人,他这边两千人,沽源这边八千多人。


    其中三千都是新兵。


    另外张志强那边一个团的兵力全都是新兵,也就是五千多新兵。


    虽然武城,宣化两地还有五千左右的新兵,但那些新兵目前还在集训之中。


    别说开赴前线,现在都还没学会基础的作战知识,现在过来就是来送的。


    所以赵铭现在还是挺愁的。


    沽源八千多人,其中将近一半都是新兵。


    多伦那边两千多人,全都是新兵。


    能不能扛住奉军的狂轰滥炸还真是未知数。


    赵铭只能极尽可能的加强防御,好在王二所部即将抵达多伦。


    多伦那边局势十分艰难,但也不是不能坚守,五千多人。


    其中三千多老卒,还有王二这位良将镇守,两边互为犄角,算是比较合理的配置。


    只是王二到底能不能如约抵达多伦?


    这是个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命令下达,原本以为是过来打仗的士兵,发现竟然要开始当起了劳工。


    但老兵们都习惯性听令行事,有老兵带头,并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


    就是让沽源城内的老百姓吓得心惊胆战,看着这些大头兵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还以为这是要抢粮抢人呢。


    哪曾想对方一开口竟然只是借用农具,让他们迷茫的同时,又格外庆幸。


    农具不够,自然只能寻求这些百姓的帮助。


    听到这些军爷的要求,以及他们只是为了挖战壕,大家都是松了口气。


    甚至还因此有了一些意外之喜。


    一些大户,听到只是借用农具,也不需要他们帮忙去挖战壕。


    这些大户也都是聪明人,投桃报李的典故他们还是知道的。


    于是也不用张锴要求,他们一个个就自发让家丁护卫参与协助挖战壕的工程之中。


    有了大量民众的自发帮忙,工程效率极快。


    仅仅一天,沽源县城外围,就出现一圈,或长或短的战壕。


    这些战壕并非全都连成一片的,而是分段式挖掘。


    且并非全部环绕沽源。


    其实相较于多伦,沽源的地势并不好防守。


    多伦侧翼背靠大山,地势相对比较崎岖,需要防守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


    而沽源四周可谓是一马平川也不为过。


    仅有东南方向,和东部方向有一片不算特别高的山丘。


    但运气不错,在沽源县县城东边有一条河流,也不能算是河流,而是个湖泊。


    在后世,这条湖泊属于贯穿县城,但在这年头就是在城外,有点类似护城河的意思。


    但这玩意又不是环绕全城,仅仅只是在东部城墙有一片。


    所以防线的架构,主要是北部区域。


    防线重心之所以布置在北边,这是因为沽源北部十公里外,有一条从多伦而来的必经之路。


    左右两侧分别有高耸的丘陵耸立,仅有这一条路最是宽敞平坦。


    其他路倒也能通行,但摸过来一些小队还行,想要大部队通行,且携带大量军备物资过来就不太可能。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守城战,而是阵地战。


    除了这些,敌军倒是可以从太仆寺旗那边绕行穿插而来。


    但是那边张锴也做了一手布置,安置了一个团的兵力加强太仆寺旗的布置。


    同时安置了一个电报小队,一旦遇袭,及时进行汇报。


    敌军数量数倍于己方,单纯认为对方只会从一个地方猛攻,那就太天真了。


    于是密集的修建工作就开始了。


    沽源以北,十公里外的潘家营子这个地方,突然就出现数千号人开始大兴土木。


    这里住着上百号人,此时有些懵逼的看着这景象。


    听闻这边马上就要打仗了,这群人慌得不行。


    “乡亲们你们放心,没地方住的话就去沽源,拿着这封信去了沽源随便找一位军爷,那边的人会给你们安置住处的。


    当然你们也可以协助我们挖战壕,钱没有,但是管饭。”


    一名连长笑呵呵朝着这些潘家营子的村民笑呵呵解释着。


    闻言,这些乡亲们有的没有丝毫犹豫,拿着信件就走了。


    这种事他们一点都不想掺和,但也有一些人明显是饿极了。


    “那个....军爷,这管饭,他管饱不?吃不完能带回去不?”一名壮小伙忐忑的询问道。


    连长似乎也看出这村民的忐忑,笑呵呵拍了拍他肩膀。


    “放心,管饱,每天三顿饭,允许你们带够两个人吃的回去。”


    “那好!军爷我干了!”


    年轻汉子没有丝毫犹豫,回家就开始扛着锄头出来了。


    这年头日子那是没法过了,他们也不是没有口粮,但哪够全家人吃的。


    平时都是勒紧裤腰带,饥一顿饱一顿。


    这会听到管饱,还能给家里人吃上饭,浑身都是劲儿。


    赵铭此时也抵达了施工现场,看到这一幕也是笑了笑。


    目光旋即看向高空,他的海东青就在刚刚已经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