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眼看雪越下越大,张恒也就熄了出门的心思,转而拉着荀采回到房中,二人以鼓乐为乐。


    张恒当然不会演奏这个时代的乐器,但这并不妨碍他当个合格的观众。


    荀采的琴棋书画,俱是绝佳。特别是舞姿,当真让人流连忘返,神魂颠倒。


    品酒赏美人,看着看着,张恒便把正事抛到了脑后,美滋滋地沉浸在温柔乡中。


    ……


    荀府。


    荀彧身披大氅在屋檐下负手而立,看漫天雪花飞舞,神情古井无波,眉宇间似有一丝担忧。


    “也不知那些人中,到底有多少可用之才……”


    轻声自语了一句之后,荀彧却忽然释怀一笑。


    “此次招贤由子毅牵头,我却不用多操心了。”


    正沉思间,院门被人打开,一道身影顶着风雪而来,手里还提着一壶酒,不是郭嘉又是何人!


    初雪未晴,路上便有些滑,郭嘉又提了一壶酒,走着走着脚下忽然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个狗吃屎。


    见郭嘉这副滑稽模样,荀彧忍不住笑道:“奉孝何来?”


    “少废话,快来扶我一把!”郭嘉没好气道。


    他本来还大摇大摆地走着,刚才差点摔倒之后,整个人立刻变得小心翼翼,根本不敢迈步了。


    荀彧笑得更开心了,不过他毕竟是谦和君子,并没有选择继续看笑话,而是赶紧走入雪中,将郭嘉手中的酒坛接过,搀扶着他走到廊下。


    “呼……”


    郭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继而愤愤骂道:“这路……真他娘的滑!”


    “奉孝,你好歹是治中从事,岂可出此粗鄙之语。”荀彧皱眉道。


    “好好好,你荀文若是君子,我是小人,行了吧!”


    荀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并无此意。”


    “行了,少说这些有的没的,走,进去喝酒!”


    郭嘉一把从荀彧怀中夺过酒坛,抱着就往里面走去,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见郭嘉如此豪横,荀彧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展颜一笑。


    此情此景,荀彧不由想起昔年二人初见时的场景……


    颍川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自不必说。


    作为颍川郭氏的旁支,郭嘉的生活算不上豪门,但地位也绝非寒门可比。


    但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却没有几个朋友。


    不,确切来说,是一个也没有。


    数年前的某一天,醉醺醺的郭嘉撞到了正在路上行走的荀彧。


    一段奇妙的缘分就此展开。


    彼时二人虽年岁尚浅,但荀彧还是老成练达,郭嘉依旧桀骜不驯。


    荀彧自然不会和一个醉汉一般计较,但郭嘉却倒打一耙,责怪荀彧撞洒了他的酒,甚至不依不饶起来。


    当时,郭嘉的语言就是如今日一般不客气。


    而荀彧,却也和今日一般豁达。


    世人都对荀彧的清雅赞不绝口,可殊不知在荀彧的内心中,却异常向往郭嘉这般洒脱,只可惜他作为荀氏下一代的接班人,终究不能放浪形骸。


    于是,二人就此相识,引为知己。


    脑中回想着年少时的荒唐事,荀彧摇头一笑,追着郭嘉进了屋子。


    “这么大的雪,奉孝不在家中待着,来此作甚?”


    郭嘉拍了拍手中的酒坛,“我来找你喝酒,不行?”


    “好,正好这两日告假在家,闲来无事,今日便陪奉孝一醉方休!”


    荀彧难得痛快一会,却让郭嘉一阵愣神,有些不敢相信。


    “怎么,奉孝不愿与我共饮?”荀彧似笑非笑道。


    郭嘉立刻反应了过来,“谁说不愿,来,今日我定要把你灌醉!”


    说话间,郭嘉早已将酒倒满。


    荀彧接过,随即一饮而尽。


    两人又喝了几碗,郭嘉才问起了这几日的内情。


    以他对荀彧的了解,当然不会相信荀彧会因为张恒旷工而闹情绪。


    笑话,如果荀彧能这么简单被惹怒,那可就真辜负了他王佐之才的名号。


    这里面多半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内情。


    听到郭嘉的问题,荀彧将酒碗放下,缓缓开口道:“如今徐州百废待兴,正是急切用人之时,子毅欲招贤为主公效力。”


    郭嘉点了点头,如今徐州的人手确实有些紧张。


    但……这和你告假有什么关系?


    见郭嘉还是一脸懵逼,荀彧继续笑道:“招贤是大事,我不好插手其中。”


    “为何?”郭嘉不解道,“张子毅能招贤,你为何不能,却非要告假在家!”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子毅曾说过,话不可说尽,势不可用尽,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此话,我深以为然,所以才告假在家。”


    这番话说得云遮雾绕,纵然以郭嘉的聪明,也根本听不出什么意思,还是一脸茫然地看着荀彧。


    “所以……你好像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见此,荀彧不禁摇了摇头。


    奉孝天性聪慧,多谋善断,却对人情世故上欠缺了些考虑。


    如今征战天下,自然可以大展拳脚,可若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他若不解甲归田,必遭小人陷害。


    “奉孝啊,你可知我如今官居何职?”


    “徐州别驾啊!”郭嘉茫然答道。


    “别驾一职,为诸从事之首,仅在长史之下。且主公生性不拘小节,这徐州政务,便大都落在了我的头上,说一声位高权重也不为过。”


    “文若你是王佐之才,主公知人善用,这有何不妥?”


    “自无不妥,但我徐州正是用人之际,此次所招的贤才,将来必然大多身居要职。却不能由我来举荐,你可明白?”


    此言一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使郭嘉瞬间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震惊。


    虽然刘备没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徐州政务都是由荀彧负责。若是下面重要职位上的人还是他的门生故吏,那他的势力就太可怕了,必然有尾大不掉之嫌。


    沉默良久之后,郭嘉才缓缓开口道:“你是担心……主公会起猜忌之心……”


    “不,你说错了!”荀彧挥袖打断郭嘉道,“主公之宽仁,千载罕有,断不至于因此事而起猜忌之心。但我等身为人臣,却是不可不慎。”


    你荀彧的确是忠臣纯臣,权力在你手中当然没事。


    但你总有一天会老,会死,你如何保证继任者如你一般清廉贤明?


    而且你荀氏可是个庞然大物,族人若是以权谋私,你又该如何处置?


    某些事一旦成了潜规则,再想改可就难了。


    荀彧举杯,将碗中酒一饮而尽。


    “我荀文若起于寒微,徒有些许虚名。幸得主公不弃,拔擢任用,方有机会一展胸中所学,如何敢不尽心竭力。但时移世易,人心难测,我必须慎之又慎,方能不负主公知遇之恩。


    你看张子毅,纵得主公授予佩剑,总领一切军政要务,可你何时见他专横独断过?不仅如此,他甚至连政务都没管过。你真以为是他疲懒不堪?”


    “难道不是?”郭嘉伸着脖子问道。


    这话差点把荀彧气笑了,没好气瞪了郭嘉一眼。


    “当然不是,他恰恰是担心手中权势过盛。如今徐州群臣,大多是他张子毅所荐,如果他还把持着军政大权,就太不知进退了。”


    听完荀彧的解释,郭嘉这才恍然大悟。


    如今的徐州群臣,张恒虽一家独大,但却故意把政务权放给了荀彧,间接促成了二人并列的情况。那么由张恒举荐提拔,再由荀彧任用,如此相互制衡,免得一人独大,这就非常合适了。


    “文若淡泊名利,小弟佩服!”


    郭嘉起身一礼,满脸严肃道。


    荀彧摆了摆手,“此乃为人臣之本分,当不得奉孝如此夸赞。现在我只盼能多招几位贤才,毕竟实在是太缺人手了。”


    说到这里,郭嘉立即来了兴趣。


    “但不知被子毅看上的人,都有哪些?”


    闻言,荀彧有些诧异地看了郭嘉一眼。


    “奉孝执掌校事府,居然连这郯县内的事都不知道?”


    “这……”


    郭嘉一时语塞,脸上只剩了苦笑。


    如今的校事府,虽说不再是个空架子,但主要重心都放在外面,经过训练的人也都被派出去打探消息去了。


    一回到郯县,郭嘉自然就成了聋子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