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张温登门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


    招贤考试结束之后,荀彧的假期也随之结束,正式返回州府上班。


    为了给刘备做个样子,张恒特地挑了一个晴朗明媚的天气,带着一大堆不值钱的礼物登门拜访,两人畅谈一日之后,第二天荀彧便返回州府主持政务。


    与此同时,州府内部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在取得刘备的许可后,张恒当即宣布改制,成立政务府。


    以徐州别驾荀彧为政务府令,统辖六部。鲁肃出任政务府丞,从旁辅助。


    正如东汉一朝事归台阁一样,自此之后,徐州大小政务,皆归政务府掌管。但凡政令,都得政务府加盖印章之后才能生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至于下面六部尚书的人选,在与荀彧商议之后,也都一一任命。


    荀谌出任户部尚书,掌赋税户口,农耕水利。


    简雍出任礼部尚书,掌百官礼仪,外交事务。孙乾出任礼部左侍郎,从旁协助。


    卢植出任吏部尚书,掌人事升迁,官员政绩考核。


    至于另外三部的尚书,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先空置。


    督察院方面,赵昱出任监察御史,肃清风纪,纠察百官。之前出使青州的崔琰,则是出任左都御史。


    都督府这边,张恒亲自出任府令,掌军事征伐。


    入府人员有关羽、张飞、张辽、荀攸、郭嘉等人。


    至此,徐州文武两班的体系算是彻底确立了下来,只待将来慢慢增补就行。


    至于蔡邕、张温、荀爽这三个老家伙,在改制之前,张恒也曾询问过他们的意见,得到的答复却是年事已高,只想颐养天年,却是不愿为官了。


    对此,张恒也不好勉强。


    时代已经变了,这几位也看得出来,纵然再度出仕,恐怕也只能得个虚职,倒不如激流勇退,保住自己这一世清名。


    改制之事告一段落之后,此次招贤考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在赵昱的监督下,十位阅卷官连天加夜地批改试卷,总算如期完成了任务。


    初平元年,腊月初十,放榜之日。


    张恒仿照后世明清时的科举模式,在众多考生中取前三名为一等。


    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二等,第十一名到第一百名为三等。


    放榜当天,所有考生围在州府门前,等待着州府张贴告示,神情紧张之中又带了些惶恐。饶是寒冬腊月,有些考生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只觉度日如年。


    终于,在一众考生殷切盼望的眼神中,赵昱从州府中大步走出,身后跟着十多位绣衣执法,手中拿着一张大大的纸。


    见到这一幕,所有人的目光顿时聚集在那张纸上,全都屏息凝神。


    赵昱微微一笑,随后命绣衣执法将榜单贴上。


    徐州第一届招贤考试的名次全部揭晓。


    结果自然不出意外,榜单的前十名,都是考试之日张恒重点查看的士子。


    第三名,正是喜欢玩行为艺术的王祥。看起来这家伙卧冰求鲤的同时,也没忘了读书,提出的政略让蔡邕这些老家伙们非常欣赏。


    第二名,则是鲁肃好友步骘。他的答卷措辞极为考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四平八稳的气息,整体内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评审团本想将其列为榜首,但张恒却偶然间看到了一个试卷,细细观察之下,立刻被其中的内容吸引,最终力排众议,把这份考卷列为榜首。


    于是,步骘便只能屈居第二了。


    而这个获得榜首的答卷,却是秦松所作。


    原本历史上秦松早年亡故,所以并没有太多事迹流传出来,但通过这次的考试,张恒愈发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


    不过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倒是没什么好指摘的。一个政权中,总要有这种保守派托底,真要人人都像郭嘉那般激进,非乱了套不可。


    好在秦松年岁尚浅,才不过十七岁,甚至是此次招贤考试中最年幼者,未来还有很多时间调教。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这三人之外,张恒的小舅子荀棐,居然得了个第四名的成绩,着实让人惊讶。


    结果已出,考中的士子固然欣喜若狂,但没考中的士子却是垂头丧气,满脸沮丧。


    赵昱则趁机宣布:落榜者也不必难过,今后徐州会不定期进行招贤考试。


    此言一出,一众士子顿时欣喜若狂。


    也有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作为新兴的出仕手段,若是今后一直执行下去,只怕会取代原本的察举制度。


    ……


    政务厅之内,张恒正与众人商议着这些中榜士子的安排。


    依照之前的缺口分配,前五十名填入州府,后五十名下放到地方。任期三年,今后每三年一次考核,根据成绩来决定升迁或者降职。


    不过这就是吏部和督察院的事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张恒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当下便找个借口开溜。


    在郯县大街上逛了一圈,张恒不禁感叹着眼前的繁华热闹。


    彼时初入徐州,郯县虽是徐州治所,但本身并不算繁华,甚至比不上下邳。但这近半年的时间以来,得益于工商府的建立,糜竺大力发展了一波商业。


    在政策的加持下,郯县逐渐成为了整个徐州的商业中心。


    虽说还远远达不到大都市的水平,但总算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繁盛也只是时间问题。


    街上逛了一圈后,张恒手中便多了些女孩子用的脂粉首饰,准备回头送给荀采。


    说起来,这些天一直在忙招贤之事,好久没去串门了。


    嗯,今天下午就去拜访一下荀爽。


    抱着一大堆礼物回到家,张恒刚打开大门,就发现厅堂中坐着三人,正是伯父张温和父亲张岳,以及母亲柳氏。


    见状,张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