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用兵之道的优劣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全本免费阅读 []


    谈完了赔偿事宜之后,二人便开始谈起了正事。


    “自入冀州以来,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咱们都打过了,文远以为如何?”


    张辽当然知道张恒指的是什么,认真答道:“长史,就士卒的战斗力而言,公孙瓒更胜一筹。不过,随着战事日益加剧,这点差距很快会被抹平。”


    “文远此言甚是,这世间从无不变之势,亦无不衰之德。”


    见张辽已经理解了时移世易的观念,张恒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


    张辽又开口道:“不过公孙瓒的军队,还与袁绍不尽相同。”


    “哦,怎么个不同法?”


    “末将也说不好,但就是隐隐有种感觉……”张辽想了想,才继续说道,“袁绍军,固然比当初的酸枣联军要强上不少,但比咱们还是差了些。可公孙瓒这边……末将倒觉得,他与当初的孙文台有些相似,只要他身先士卒,便能极大限度提升士卒的士气和战力。”


    闻言,张恒笑了,笑得十分开心。


    张辽不愧有名将潜力,这份观察力果然非比寻常。


    “文远可曾听说过两个人?”


    “还请长史明言。”张辽疑惑道。


    “霸王项羽和冠军侯霍去病。”


    提到这二人,张辽眼中的疑惑更盛。


    “末将自然知道,但不知长史提此二人有何用意?”


    张恒笑道:“文远难道不觉得,孙坚与公孙瓒的战法,与这二人有些相似?”


    此言一出,张辽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仔细想来,项羽和霍去病的战法极为相似,都是以一人之力扛起了整支军队的大旗,进而铸就出了一尊强盛的军魂。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二人在,士卒皆不惧生死,所向披靡。


    这是由极大的人格魅力,和高绝军事手段孕育出的战法,虽成型的速度极快,但根本不具备复制性。


    且随着胜利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越强。


    只是弱点同样明显,因为军队本就是由千万人组成,若全系在一人肩上,一旦这个人垮了,整支军队也就垮了。


    个人英雄主义是种误区,绝对不能陷进去。


    只是这个观点,古人却是从来都不认同的,眼前的张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张恒刚提到二人,张辽眼中立刻露出了憧憬之色,隐隐带有一丝狂热。


    “怎么,文远也想效仿之?”


    见张恒似笑非笑,张辽心中一突,连忙问道:“长史以为此等战法不妥?”


    “当然不妥!”张恒斩钉截铁道,“不仅不妥,且要深刻引以为戒!”


    “为何?”张辽疑惑道。


    张恒收敛了笑意,语重心长道:“为将者,当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必要之时,可以与士卒同甘共苦,如此便能使士卒尽心效力。如此,才是循序渐进的强军之道。舍此之外,都是些歪门邪道,就算强盛一时,也终究如空中楼阁,一触即溃。”


    “这……末将受教。”张辽拱了拱手。


    见张辽有些不以为然,张恒继续解释道:“文远可知,我大汉为何喜欢挑选良家子为兵?”


    张辽摇了摇头,“末将不知。”


    “兵由民生,强兵必先富民。士卒家中有了产业,才会心有挂念。这时候,他们的想法才会转变,也才会从当兵吃粮,变成保家卫国。毕竟一旦被敌军攻入家门,他们的一家老小必然惨遭蹂躏,拥有的一切也将灰飞烟灭。


    得到也许不足以令人欢喜,可失去绝对会令人痛苦。只有将士们主动求战之时,军队才能无往不利,百战百胜!


    这便是,所谓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文远可明白?”


    这一番话的信息量极大,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极深,张辽一时之间显然不能理解,仍在皱眉苦思。


    张恒也不着急,反而起身倒了一杯茶水慢慢品着。


    他相信以张辽的悟性,绝对能够想通。


    如果想不通,那就是时机未到。


    果不其然,约一炷香的工夫之后,张辽的眉头越皱越紧,额头上隐隐有汗水溢出,目光忽明忽暗,显然到了顿悟的关键时刻。


    又片刻之后,张辽目光越来越亮,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等整个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忍不住长长舒了口气。


    “想通了?”


    张恒笑着递上一杯茶水。


    “多谢长史解惑,末将明白了。”


    张辽重重一点头,连忙接过茶水,目光中满怀感激。


    他年幼时虽读过些书,却远远称不上学识渊博,就连这一身统兵作战的本事,也是在一次次厮杀中磨炼出来的。


    在这个时代,系统性的理论从来都是最宝贵的东西,各大家族都奉若珍宝,从不肯轻易示人。张恒能够大大方方讲解给他,无异于传道授业之恩。


    不然单凭他自己,恐怕一辈子也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不必言谢,你本是天生将才,早晚能悟通这些道理,我不过是提前点拨而已。既有所得,不妨试言之。”


    “那末将便献丑了。”张辽腼腆一笑,好像被老师检查作业的学生一般。


    “这家国天下,乃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就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长史去年忙于安置百姓,肃清吏治,其实也是为强兵做准备。只有后方稳固,才能潜心发展军力,继而征伐天下!


    可笑末将方才一时鬼迷心窍,险些误入歧途,当真惭愧。”


    听到这番论调,张恒欣慰地笑了。


    “大道者,向来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逆势而为者,终将落得惨淡收场,所以文远也不必心急。诚如这冀州战场,咱们此番损兵折将,看似一无所得,但实则不然。


    需知咱们拖住公孙瓒和袁绍的时候,徐州却在休养生息,高速发展。咱们拖得越久,敌人便越虚弱,此消彼长之下,结局不言自明。”


    “长史真知灼见,末将受教了!”


    张辽拱手道,这次却是发自内心的敬服。


    “既然说到了战事,文远以为接下来公孙瓒会作何打算?”


    张辽笑道:“今日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却又都损失惨重。公孙瓒自然要好好修养士气,至少半月之内,应该不会再来进攻。”


    “那半月之后呢?”


    “那得看公孙瓒手中有多少粮草了,不过他早晚会再来攻,末将以为不必与其交战,坚守方为上策。”


    “不错。”张恒点了点头。


    “相比之下,末将其实更担心另外两路。”


    张辽苦笑道,在见识了冀州军的战斗力之后,他实在不敢对韩馥报什么希望。


    这下轮到张恒傻眼了。


    “韩馥手中毕竟有数万大军,前者你又帮他痛击了颜良一番,应当不至于这么快落败吧。”


    “长史,去年关东联军与董卓决战时,所有人也是这么想的。”张辽弱弱道。


    “这……”


    ……


    信都城外,公孙瓒大营。


    “韩馥那懦夫手下哪来这么强的军队!”


    带着队伍撤出战场,回到大营之后,公孙瓒就开始大发雷霆。


    公孙瓒长相极佳,魅力极强,为人重义轻利,却唯独脾气太过暴躁,发怒时更是六亲不认,再加上今日损失惨重,所有将领都噤若寒蝉,不敢吭声,生怕怒火烧到自己。


    “你们倒是说话啊!”


    见众人都不吭声,公孙瓒愈发愤怒,指着众人道。


    众将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默默无言,嘴唇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都哑巴了不成!”公孙瓒再度咆哮道。


    众将只得一起拱手。


    “将军息怒!”


    砰!


    公孙瓒猛地一拍桌案,大声道:“息怒个屁,我是在问你们话,不是让你们劝我息怒!”


    今日之战,打乱了公孙瓒之前的一切部署,率先拿下邺城的愿望落空不说,恐怕还会面临袁绍那边的责难,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正在众将不知如何作答之时,严纲从外面走了进来。


    “将军,末将已将大军安顿好了。”


    公孙瓒赶紧问道:“我军损失如何?”


    严纲摇了摇头,“今日一战,我军死伤惨重,折损近五千人马,不过也斩杀了近七千敌军,倒也能称得上惨胜。”


    “什么惨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