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无耻之徒贾文和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相交数十载,李儒对贾诩可谓知根知底。


    贾诩的能力,他不会有丝毫怀疑。


    但贾诩的人品,他也不敢有丝毫的信任。


    此次临阵脱逃,估计还是畏战的可能性较大一些。


    但接下来贾诩给出的答案,却和李儒想的截然不同。


    面对质问,原本满脸谄媚笑容的贾诩,忽然神情一肃,整个人身上散发着正气凛然的气势,就连腰杆都挺得笔直。


    “文优,我回来帮你。”


    “什么,你回来帮我?”


    李儒差点被贾诩这句话给逗笑了,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冽的目光中满是嘲讽。


    “不错。”


    贾诩却郑重地点了点头,叹息道:“如今之雒阳,正是内忧外患之时。我手无缚鸡之力,留在前线战场也是无用,倒不如回来帮你。”


    一听这话,李儒眼中的嘲讽变成了惊疑,上下打量了贾诩一番,最终却嗤笑一声。


    “怕死就是怕死,还能说得这般冠冕堂皇。贾文和,你当真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听到这句话,贾诩那可真是武则天丧夫——失去了李治(理智)。


    “李文优,我好不容易决定出手相助,你怎能……怎能凭空污人清白!”


    李儒却一摇头,“我不信,上次董相出征之时,我百般恳求,你都不肯答应,今次怎的如此主动?”


    贾诩会主动帮自己?


    别开玩笑了,这货什么德行,他李儒比任何人都清楚。


    “此一时,彼一时也。”贾诩继续叹息道,“昔日董仲颖正如日中天,又何需我锦上添花。再者,我本疲懒之徒,我自然不想搅入朝堂漩涡。


    可如今……董仲颖四面树敌,雒阳已然岌岌可危,咱们若还不齐心协力,倾覆之日不远矣!”


    听了贾诩这一番话,李儒原本皱起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也对,覆巢之下无完卵。


    敌军若攻入雒阳,他贾文和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如此说来,文和是真打算出手相助?”李儒又问了一句。


    “这是自然。”贾诩点了点头道,“尽管我看不惯董仲颖倒行逆施,但咱们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毕竟……我也出身西凉。”


    听到最后一句话,李儒神色微变,心中已然信了七分。


    是啊,就算他贾文和想独善其身,但出身他是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自从跟随董卓进入雒阳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被打上西凉派系的烙印。


    董卓完蛋,他贾文和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说到底,李儒虽然谨慎,但身处异国他乡,他内心中还是把贾诩当成了自己人。


    而这一点,却恰恰也在贾诩的意料之内,也就给了他可乘之机。


    不得不说,贾诩对人性的把控,已经到了极其恐怖的程度。


    沉默片刻之后,李儒转身向厅堂走去。


    “跟我来吧。”


    望着李儒的背影,贾诩微微摇了摇头。


    李文优啊李文优,你这么轻易便相信了我,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算计你了。


    你口口声声说要清扫浊世,再造乾坤,却对关东世家赶尽杀绝,而又容易相信凉州人。


    不能一视同仁,又如何使天下信服?


    如此行事风格,纵然董仲颖还是如当年那般豪爽大气,你也注定失败。


    所以,就不要怪我了。


    进入厅堂之后,李儒请贾诩落座,又随手端上一壶茶水,给贾诩和自己分别倒了一杯。


    “就喝这个?”


    贾诩望着杯中的清茶,小声嘀咕了一声。


    李儒摇了摇头,“我不饮酒,所以家中无酒。”


    汉人素来好酒,甚至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


    可李儒却从不饮酒,因为他极度厌恶喝醉之后,那种大脑不受控制的感觉。


    一杯清茶,对于他来说已然足够。


    “你既口口声声说要帮忙,眼下却有一桩难事,不妨替我参详一二。”


    一杯茶水下肚之后,李儒缓缓开口道。


    “何事?”贾诩问道。


    李儒没说话,只是指了指西边。


    “怎么,西边战事不利?”


    李儒点了点头,开口道:“三月下旬开始,皇甫嵩再度发动了进攻,我军将士连战不利,董相为此大发雷霆。”


    去年荥阳一战,董卓麾下精兵猛将死伤惨重,几乎来了一拨团灭。就连王牌飞熊军也是全军覆没,直接把董卓的心气给打没了。


    经过一年的休整,兵员虽然补充了一些,但和之前损失的精锐相比,战斗力可谓天差地别。


    如今董卓麾下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也就胡轸、董越、段煨之流,就算再加上去年荥阳之战幸存的张济叔侄,也不是皇甫嵩的对手。


    可任由前线就这么溃败,也不是个办法,这几日李儒正为这事头疼呢。


    面对这个问题,贾诩并没有回答,而是在脑中思索了一遍目前的兵力部署


    去年与皇甫嵩交战的主力是胡轸,他也是目前董卓麾下兵马最多的将领。


    但饶是如此,也不是皇甫嵩的对手,数次交战下来,麾下三万部众被打得只剩两万,可谓损失惨重。


    于是今年皇甫嵩再起兵戈时,董卓便派去了张济叔侄,领兵两万助阵。


    此外,中郎将董越率领一万人马,屯兵在谷城,准备随时接应前线。


    可以说,除了董卓手中还剩四万精锐拱卫雒阳之外,其他能派的,都派出去了。


    就以目前董卓集团的情况来看,西迁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去到长安,才能和关西连成一片,董卓也才能拥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在雒阳这么耗着,迟早被关东诸侯围死。


    所以,董卓才会如此卖力地出兵,破开通往关西的道路。


    思索了好一阵儿后,贾诩才开口道:“皇甫嵩是不世宿将,昔年平定黄巾之乱时便功勋卓著,诸将不能胜也是情理之中。既如此,文优何不请董相亲征?”


    闻言,李儒不禁眉头微皱,目光中闪烁出一丝无奈。


    也不知是不是去年被打得太惨,在前线接连败北的时候,董卓虽然大怒,却丝毫没有亲征的想法。


    “董相为一国之镇,自然不好亲征。”李儒开口为董卓遮掩道。


    “既如此,那便只有你去了。”贾诩笑道。


    “我?”


    “不错,只有你亲自前往前线率军督战,才有可能击败皇甫嵩。”


    李儒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如今西凉军中,有威望指挥全军的人,除了董卓就只有他了。


    可他却不敢走。


    前线战场固然危急,后方却也一点都不轻松。


    去年董卓大肆杀戮之后,朝廷百官的抵触情绪就此达到了顶点,无时无刻都想着搞事。


    这大半年以来,李儒不知收捕诛杀了多少心怀不轨之徒。饶是如此,暗中的苍蝇老鼠却依旧没消停过。


    国养士四百载,终究是有遗老的。


    一旦董卓过了为臣的底线,这些人便会群起而上。


    内部权斗不比战场,屠刀有时候并不好使。


    自己在,尚能震慑住这些魑魅魍魉,可一旦自己走了,雒阳势必要翻了天。


    贾诩自然明白李儒的担忧,开口笑道:“文优可是担忧宵小之辈趁机作乱?”


    “不错。”李儒点了点头,“前线大军的粮草、器械、都由雒阳供给。我若离开,这些重任交予何人。再者,董相长于行伍厮杀,却不善朝堂政务,若有人趁虚而入,则大事休矣。”


    “此事不难,若文优不弃,我愿替你镇守雒阳。”贾诩笑道。


    闻言,李儒目光一凝,直勾勾地望着贾诩。


    “你?”


    “怎么,文若以为我斗不过那些人?”贾诩脸上笑容不变,声音却带了一丝傲然。


    李儒忽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并非如此,我只是担心你的人品。”


    贾诩:……


    李文优,你跟张子毅那狗东西一样,都不会聊天!


    片刻之后,李儒忽然起身,对贾诩拱手一礼,目光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文和,诚如你方才所言,咱们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不管你有何心思,眼下都得同仇敌忾。


    事关我数十载的谋划,成,则雄踞关西,虎视天下。


    不成,则一败涂地,万事皆休。


    所以,帮我守好雒阳!”


    望着对自己郑重行礼的李儒,贾诩沉默了。


    片刻后,他才终于起身还礼。


    “文优放心,我也是凉州人,定不负手足同袍!”


    ……


    第二日,董卓上表,举荐贾诩出任执金吾,统兵三千,掌管雒阳治安。


    又过数日,李儒统兵两万,出征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