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主动上船的高顺

作品:《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初平二年,八月末。


    五万西凉大军,正式开拔东返,直奔徐州而去。


    但是……在大军开拔的前一天晚上,张恒忽然收到了一封校事府传来的密信。


    看完之后,张恒的脸色立刻变得古怪起来。


    刘岱和张邈又打起来了?


    不用说,这绝对是郭嘉的杰作,这家伙天生惹祸圣体,走到哪都不安生。


    两方再次开战倒没什么,关键的是乔羽之死,和曹操插手兖州战场。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乔羽好像是乔玄的儿子。


    而乔玄与曹操,又是忘年之交。


    昔年曹操年少之时,也是个放浪形骸的街溜子,世人皆对这个宦官之后嗤之以鼻,唯独乔玄对他颇为看重,二人可谓亦师亦友。


    甚至乔玄曾放出豪言,说将来天下若乱,能够平定乱世之人,非曹操莫属。


    二人的关系好到这个份儿上,曹操却把人家儿子给砍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去年荥阳一别之后,张恒也曾派人打探过曹操的踪迹,听说是南下扬州募兵去了。


    没想到蛰伏一载之后,却又忽然冒出来,并掺和进了兖州战局。


    张恒想了想,不禁哑然失笑。


    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曹操虽有雄心壮志,但自身实力薄弱,想要做大,终究得向大佬靠拢。


    而好友袁绍,就是最佳的选择。


    想来曹操参与兖州战局,多半是袁绍的授意。


    唉……那个一腔热血的壮志青年,终究还是向现实折弯了腰。


    只是如此一来,徐州就不得不站在曹操的对立面了。


    乔羽一死,刘岱势必不肯善罢甘休。双方全面开战,张恒倒是不在乎,就怕会影响此次回转徐州的路程。


    郭奉孝这货,就会胡搞瞎搞,一点也不让人省心!


    正当张恒皱眉沉思之时,贾诩走了进来。


    “长史,高公义来了。”


    张恒眉头一挑,“他来做什么?”


    贾诩笑道:“长史何必明知故问,自然是来投奔的。”


    “怎么,他告诉你的?”张恒笑问道。


    贾诩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还用问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好吧。


    张恒笑了笑,却没有立刻召高顺入帐,反而将校事府的密信递给了贾诩。


    “兖州那边有消息了,请文和为我参详一番。”


    贾诩接过密信看了看,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


    “兖州之争,势在必行。刘岱与张邈开战,自是在情理之中。长史可是担心,会影响咱们返回徐州?”


    “不错,文和既知我心,可有解法?”


    “以在下来看,此事倒无需担心。”贾诩笑得很轻松。


    “为何?”张恒皱眉道。


    战端一开,局势必然失控。战场上刀剑无言,生死只是寻常。


    五万西凉军自然不怕,可那十多万家眷,却是经不起折腾的。


    贾诩拱手笑道:“长史容禀,刘岱与张邈开战的底气,正是咱们。若无徐州支持,他即便能胜张邈,也绝对扛不住袁绍的报复。得知我大军借道兖州,必欣然应允,甚至会派兵保护。


    反之,张邈背后虽有袁绍支持,却也不敢轻易得罪咱们。咱们大军所到之处,他不说避让,也绝对不会刻意冒犯。毕竟,他没有必要树敌太多。”


    听了贾诩的一番分析,张恒深以为然,不禁点了点头。


    “文和所言有理,我徐州兵威正盛,谅他张邈也不敢冒犯。但也怕阴差阳错,这十多万将士家眷,可不能有一点损伤。


    传我将令,开拔之时,命张文成率一万大军在前开路,其余四万大军,护送家眷缓慢行进。”


    “遵命!”贾诩拱手道。


    “此外……”张恒忽然笑道,“等大军返回徐州之后,咱们也该着手谋划兖州战局了。但总不能贸然加入,文和可有计较?”


    “此事易尔,开战无非一个借口而已。咱们此次穿行兖州,耗时日久,还怕不能师出有名?”


    “哈哈哈……”张恒大笑道,“好,此事便交由你去办。”


    “遵命!”


    贾诩再度拱手道。


    解决了兖州之事,张恒这才站了起来。


    “走,去见见咱们的高将军。张某不才,却最是善解人意,必能帮他排忧解难。”


    帐外,高顺一人立于夜风中。


    昨日从张恒处回去之后,高顺在思想上进行了好一番挣扎。


    虽然没有证据,但他基本可以确定,就是王允动手杀了吕布,目的自然是自己手中的三千并州军。


    倒也不怪他会得出这种结论,毕竟张恒刻意营造了十多日的假象,就是为了迷惑高顺,让他以为张恒没有杀人的动机。


    如今看来,也算大获成功。


    再加上王允的急切作为助攻,由不得高顺不信。


    可找到凶手是一回事,能不能报仇又是另一回事。


    高顺只是内向,却并不傻。


    王允掌控着朝廷中枢,虽然手中无兵无权,却代表着天子。


    等着张恒离开之后,他只需一纸诏令,就能罢免自己的兵权,甚至置自己于死地。


    至于反抗……除非自己打算造反,不然看不到任何报仇的机会。


    吕布已经死了,高顺对雒阳再没有任何的留恋。


    所以无论是自保还是为长远考虑,他都得离开雒阳。


    那么,张恒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可自己曾数次拒绝张恒,如今想要主动投奔,却是怎么也拉不下脸。


    经过两日的思量权衡之外,终于在张恒离开的前夕,高顺才鼓起勇气前来求见。


    王允,不管奉先是不是被你谋害,我都不愿受你指使,此番就将并州军全部带走,让你什么也捞不着!


    就在高顺攥紧了拳头,心中暗下决心之时,张恒正好走了出来。


    高顺赶忙迎了上去。


    “参见长史!”


    张恒打了个哈欠,假装刚刚睡醒的模样。


    “公义深夜造访,不知所为何事?”


    高顺虽然沉默寡言,却是个急性子,行事从不拖泥带水。


    眼见张恒出来,他一咬牙,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这下可把张恒看愣了,连忙伸手搀扶道:“公义何故行此大礼,还不快快起来!”


    “长史,末将已是走投无路,还望长史收留!”


    高顺拱手行礼,声音恳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