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帝国的体检报告

作品:《大清话事人

    钦差行辕,一片狼藉。


    爆炸的威力,不可小觑。


    辕门,帐篷甚至飞到了几十米外。


    尸体更是堆了一地,触目惊心。


    溃散的绿营兵已经重新集结了,正在八旗大爷的监督下打扫战场。


    把尸体堆到车上,拉走。


    顺便,检查这些人的来路。


    即使是断刀,靴子,血衣,一张碎纸片,都要搜集起来,寻找蛛丝马迹。


    一个绿营兵悄悄的藏了锭银子。


    被监督的八旗兵发现了,喊过去,一刀。


    吓得其他人再也不敢私藏财物了。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一大帮人,簇拥着钦差出来了。


    刚一出来,就被血腥味熏的干呕。


    在场的大部分是文官,对于战场认识还停留在纸面上。


    都是些慷慨激昂,令人振奋的文字。


    偶尔酒后也幻想着,书生万户侯,收服燕云十六州之类。


    然后就去撕打丫鬟了。


    实际上,人真的到了战场。


    就是恐惧,恶心,只想着远离。


    即使是真正的勇士,也没有满心期待上战场的。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


    按察使是主管刑名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一些。


    他看到一具尸体的鞋子底,似乎有些东西。


    于是翻开查验,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线索。


    “臬台大人,有何发现?”


    “此人靴下沾土,似是~”


    突然,旁边趴着的一具尸体活了,一个翻身。


    握着刀子,捅入了按察使的腰,深没刀柄。


    还狠狠的往上一豁。


    按察使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又戛然而止。


    这个装死的白莲教,也被护卫立即乱刀剁死。


    “大人?大人?”


    一群人慌张的抬起按察使,然而已经没气了。


    众目睽睽之下,江苏按察使,堂堂三品大员,被一个装死的白莲教徒给刺杀了。


    一群人被气的发狂。


    绿营兵们也开始对尸体泄愤,一具具的剁过去。


    所有红顶子都垂头丧气,这都什么事啊。


    可以想象,皇上在接到苏州白莲教作乱,刺杀钦差未遂的折子后。


    还没来得及吃饭,又接到一份按察使被刺的折子。


    乾隆那小心眼,如何容得下呀。


    “诸位,咱们还是上请罪折子,准备回家养老吧。”


    巡抚大人悠然来了一句。


    所有人觉得,是这么回事。


    一行人默默的回到各自屋里,写起了请罪折子。


    言辞诚恳,读之令人泪下。


    只可惜,议罪银制度还没出来。


    和大人的为官之道,还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主要是升的太快,来不及反思。


    ……


    虽然是做好了被罢官,回家自己啃自己的心里准备。


    诸位大人还是有职业操守的,做出了一连串的安排。


    调兵!


    苏州城守左营、右营,抚标左营、中营。


    还有匆匆赶到的平望营,太湖协左营水师。


    加上钦差卫队的几百八旗兵,进驻府城。


    零星的和白莲教发生了几次战斗,都是小规模的。


    很意外,没有发现大规模的起义。


    所有地方官都不敢置信,只当是白莲教又在憋大招。


    动员了府县民壮,弓手,日夜提防。


    在各交通要道布防,同时宵禁。


    黄四忙的脚不着地,几天都没睡个囫囵觉。


    他把所有的衙役都洒出去,挨家挨户的抓白莲教。


    白莲教长什么样,也没写在脸上。


    不过衙役们只有办法,抓陌生面孔。


    凡陌生脸,外地口音。


    除非有3户本地人作保,或者是有身份人士。


    其余的一概先上王法。


    府衙的大狱显然是关不下了。


    按察使衙门又被炸塌了。


    只能临时征用了几间粮仓,把人全塞进去。


    ……


    黄四虽然很累,可是心情极好。


    一来是大官人看到了自己的忠心,百分百的真。


    二来是这全城大搜捕,肥差!


    抓了一千多陌生人,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不是白莲教。


    但若想释放出来,就要使银子了。


    若是放在平日,这样乱抓人,是会被诟病,甚至追责的。


    苏州城文人,士绅多如牛毛,哪个都能指点两句。


    可现在,白莲教炸了按察使衙门,袭击了钦差,官兵死伤无数。


    这种情况下,谁敢跳出来?


    立马当白莲教余孽给抓了,定个死罪。


    借着大势,做的出格点也无妨。


    又是敲开一户人家。


    院子里有假山,说明有钱。


    “奉抚台大人令,搜捕白莲逆匪。”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拉到旁边,小声说道:


    “府里有女眷,不敢惊扰。”


    “这是一点小小心意,官爷留着喝茶?”


    黄四袖子一沉,根据他多年执法的经验。


    诚意满满!


    “走,弟兄们。下一家。”


    整个苏州城,都处于一种惶惶不安中。


    扛着虎皮大旗的官差,把那点职权发挥到了极致。


    极尽刁难之能事。


    一群未曾开蒙,也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


    却使用的极度娴熟,让人挑不出刺。


    似乎,他们天生就会。


    结果就是,


    几天下来,人均多收了三五两。


    ……


    李郁,也想抓着这个机会。


    官府没心思找自己麻烦,甚至忘记了自己。


    那自己也不能闲着,趁着水混,多摸几条鱼。


    “列个单子,把和咱们作对的人全列出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


    今天的李家堡骨干分子会议上,主题是“复仇”。


    李郁是个宽容的人,一般不记仇。


    这种格局不大的事,还是交给手下人。


    半个时辰,列出了一张名单。


    李郁接过一瞅,顿时震惊了。


    “这么多?”


    “是啊。我来介绍一下。”


    “柴禾商会老张,有二心,妄图从浙江长兴煤矿购入优质煤,绕开咱们的供货渠道。”


    “横塘镇风顺船行,奸商,加暗仓多收了咱们三百两保密费。”


    “府城王秀才,言论毁谤,说您是嘿涩会强买强卖。”


    “布政使司衙门的宋书吏,心向朝廷,拒绝透露本省赋税数据。”


    ……


    范京一条条的念,足足几十个。


    李郁听的目瞪口呆,我竟有这么多仇人。


    “属实吗?”


    “千真万确。”


    李郁拿过一支红色的毛笔,在名单上勾选。


    一共勾出了7个名字。


    “白莲教猖獗,这些人可以死于白莲逆匪。”


    “遵命。”


    又拿黑色铅笔,勾出了3个名字。


    “此3人,颇有家财。现在世道不好,可以被绑肉票。能为我们的大业作出贡献,他们理应骄傲。”


    “好嘞。”


    “记住,无论做什么都要敬业。每一行,做到极致,都能是仙人。”


    “啊?”众人不解。


    杀人放火,这咋就成仙了呢?


    于是,李郁耐心的解释道:


    “何谓敬业?就好比嫁祸白莲,你们就要穿上白衣白裤,动手的时候一定要高喊他们的口号。”


    “如果家里没人呢?”


    “在墙上写字啊。”


    “写什么?”


    “学武松,杀张都监后在鸳鸯楼题字。”


    “懂了。”


    “绑肉票的江湖规矩懂吗?怎么定价,去请教一下刘千。”


    “军师,刘千他去徽州府还未回来。”


    李郁一愣,倒是忘了这茬。


    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李家堡的人,一群群的离开了。


    不进府城,里面全是绿营兵,太危险了。


    在城外,挨个的清算仇人。


    ……


    仓库里有白布,临时赶制了十几套衣服。


    杜仁,范京,林淮生,刘武各自带人,分头行动。


    携带火油,火折子,短刀,李氏二型截短霰弹枪。


    在郊区制造了若干起血案。


    最终,成为马忠义案头的一叠纸。


    全部罗列成了白莲作乱。


    李郁是个很会抓时机的人,搞事情不早不晚。


    管一省刑狱的按察使都被刺杀了,衙门房倒屋塌。


    所以,白莲再杀点乡绅财主有啥奇怪的。


    面对报官的家属,衙门只有三个字:知道了。


    这案,破不了。


    有本事去找白莲教!


    有一户家境殷实的,花了银子请来了衙门老吏勘查。


    “官爷,您看?”


    “唔,手段极其残忍,符合白莲逆匪的作风。”


    这一点,刘阿坤做的很到位。


    “这墙上的血字?”


    “官爷也觉得蹊跷吧。”


    “是有些~不合常理。”


    如果李郁在场,他估计会暴走。


    墙上用血写着“杀人者,武宋也。”


    然而,“武”字不会写,连写了两个错别字,划掉。


    “松”也不会写,于是写了个“宋”。


    依稀可见,错别字的模样。


    ……


    老吏仔细辨认后,也是满头雾水。


    “这,似乎是水浒里的做法。”


    “老夫推断,此凶犯应是崇拜武松的。”


    “然文化水平不高,粗鄙。”


    面对家属的殷切期望,老吏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说了句真话:


    “许是你们当家的,平时里就得罪了某位潜伏的白莲教徒,此人长期隐匿,借着这个机会,上门寻仇。”


    “听老夫一句劝,这仇,没处报。”


    “堂堂三品按察使大人的家眷,还在灵堂嚎哭呢。”


    “老夫有一句肺腑之言,不知诸位可愿听?”


    “官爷请讲。”


    “搬家吧。”


    家属如梦初醒,短短两天,就从苏州府消失了。


    因为老吏的分析实在正确。


    再不走,怕是睡不着觉了。


    白莲教或许就在镇子里,甚至有可能是邻居。


    ……


    “白莲”众人是夜里出动,清晨归来。


    李郁一大早,就站在堡墙上迎候他们归来。


    “这是谁给你们做的衣服?”


    “嘿嘿,好看吗?”


    白棉布的衣服,中间对襟处染了一个大大的“莲”字。


    伱们这白莲教,正经吗?


    幸亏是夜里,遇不到聪明人。


    绑票的只有2人,另一人因为反抗激烈,失手弄死了。


    李郁也无所谓,只是吩咐把人关到地窖去。


    李家堡为了做事方便,挖了几个地窖。


    终于派上了用途。


    其中一人是布政使司衙门的宋书吏,此人是秀才。


    一边在衙门做事,一边考科举。


    抓他,费了不少心思。


    他家住在府城,很难动手。


    不过此人有个相好的,在阳澄湖一渔村口倚门卖酒。


    杜仁带着人,先把相好的给抓了,然后让她写信。


    托人带给宋书吏,约他见面。


    怕他不来,特意内容写的劲爆了些。


    奴家有了!


    一下子就把宋书吏给钓出来了。


    麻烦就是,又多绑了一个女人,还不能释放。


    “把她带来。”


    一个有些姿色的女人,表情里有害怕,疑惑,好奇。


    “我不会释放你,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个,被灭口。第二个,我给你安排个地方,乖乖待几年,做你的老本行。”


    “奴家懂规矩。”


    女人忙不迭的应声。


    开玩笑,她开酒铺子这么久,能不懂点江湖规矩吗。


    绑了你,还不怕露脸。


    要么是准备撕票,要么是有恃无恐。


    “以后,你只要不离开我安排的地方,你做什么都不干涉,亦可嫁人。”


    “记住,如果想逃,发现一次你就活不了。”


    “是,是。”


    女人吓的瘫倒在地。


    ……


    “军师,真不杀她?”


    “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西山煤矿那边,狼多肉少,若是有表现佳的,可以许配。”李郁一脸淡然。


    目前,西山煤矿已经有500多青壮了。


    几乎都是失去了家眷的年轻流民,天南海北的。


    那边和李家堡不一样,实施的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策略。


    李家堡是自己人。


    西山煤矿,绝大多数人充其量算是仆从军。


    没有工钱,提供住宿,一日三餐。


    但是,给了一个承诺。


    表现优秀者,可以离开,成为老爷的家丁。


    培养双向信任,需要时间和精力。


    目前没这个精力,只能这样了。


    小五这段时间,一直待在那里。


    李郁给他拨了25个人的武装,配备雁翎刀和李氏二型截短霰弹枪。


    弹压乱子,霰弹枪比啥都好用。


    还多配备了一些刀棍。


    让他从矿工里挑选工头,还有护矿队。


    工头配包铁短棍,护矿队配刀。


    不然,光靠那25人,根本管不过来。


    以夷制夷,永远是有效策略。


    清廷也是如此,元廷也是如此。


    阴谋只能一时,阳谋却能管一世。


    基于人性、利益分配制定的策略,才叫做阳谋。


    阳谋干的最漂亮的是汉武帝,千古推恩令。


    最毒辣的是清廷和汉人士大夫三百年的合作。


    ……


    宋书吏终究是没能抗住审讯。


    把他知道的江苏历年赋税钱粮征收情况全部交代了。


    包括征收的时间,解送的路线,方式。


    乾隆四十年,税赋排名三甲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


    一年的总税收5000余万两,本省就高达900万两。


    这些对于李郁来说,都很重要。


    大清朝没有互联网,没处了解这些数据。


    看似是一串串数字,实则是一个帝国的体检报告。


    武断的讲,


    一切矛盾的根源都是钱。


    大到一个帝国,小到一户家庭,都是如此。


    若是经济宽裕,足以掩盖九成的矛盾。


    若是兜里没钱,很容易分崩离析。


    从这些数据中,李郁就能获得很多的灵感。


    了解清廷的赋税制度,健康程度。


    逐步给他埋雷。


    扯旗造反之前,一定会先把江南的赋税钱粮截住,据为己有。


    如果不能控制江北,就把淮安府清江浦给烧了。


    这是个节点,决不能为敌所用。


    考虑到地理位置,甚至可以把南边浙江的也堵住。


    即使自己拿不到,也不让清廷拿到。


    少了江浙的钱粮,直隶一定会乱。


    李郁对着口供,还有一张抽象的大清舆图,沉思了许久。


    直到杨云娇送来了晚餐。


    “老爷,该吃饭了。”


    “好,放这吧。”


    他没有注意到,称呼变了。


    以前是李先生,现在是老爷。


    然而,心思白花了。


    正在犹豫,要不要使点什么心眼。


    泡绿茶还是打豆腐,还是低血糖的时候。


    砰,李郁一拍桌子。


    兴奋的大叫一声: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乾隆那么重视清水教起义了。”


    “啊?”


    “因为他们占据的是临清啊。”


    “奴家不明白。”


    “小小临清没什么,然而却卡住了京杭大运河。这才是乾隆最害怕的。”


    李郁把她一拉:


    “你看,如果清廷是个人,那京杭大运河就是他的脊椎啊!”


    “脊椎在哪儿?”


    “就是这里,从腰延伸到脑子的这一段。一共有34节。”


    ……


    “1,2,3,4,~”


    咦,怎么只数了32节。


    李郁脸一红,恼羞成怒,记错了?


    当初自己为啥不去学医呢,哦对了,学医救不了帝国。


    学美术可以。


    “老爷说多少节,就多少节。”


    “不行,科学要讲究严谨。少一块,多一块不行。”


    数了五遍,总算是对上了。


    李郁松了一口气:


    “总算对上了,学素描解剖图的时候,我就老是记不清。”


    “原来是忘记了尾椎。”


    “好了,你可以走了。”


    杨云娇踉跄的离开了,在夜色里极度狼狈。


    好人,你都哪儿学的医术。


    这数的哪是骨头,分明是咱的魂儿啊。


    全订加君羊,(41九1590九9)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