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白莲教抛出的香饵,吞不吞?

作品:《大清话事人

    一个淮西汉子从靴子里抽出攮子,就想动手。


    “住手。”


    领头的老郑,突然叫停了厮杀。


    二狗斜着眼睛,不满地问道:


    “你是不是个男人?”


    老郑一拱手,很正经的问道:


    “小哥,能不能帮我们弟兄也引荐一下?”


    “你想干嘛?”


    “像小哥这样,博个富贵。”


    李二狗歪着头,想了一下,阴恻恻道:


    “运气不好的话,还没富贵,你就死了。”


    老郑哈哈大笑:


    “小哥,我这人命硬。从小没了爹娘,讨饭长大的。”


    ……


    李二狗笑了,


    这经历,我熟啊。


    于是将短剑放回了鞘内。


    掀开衣襟的一瞬间,


    老郑看到了腰带上别着的火铳。


    不由得一惊,暗自庆幸没动手。


    这年头,


    有马骑,佩火铳的人,绝对是江湖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就刚才这小子的嚣张劲,


    他是真准备杀几个人。


    “明日在这里等我,纳投名状。”


    “小哥放心,我懂规矩。”


    李二狗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众人。


    他是遵照李郁的命令,


    去接应一艘重要的物资船。


    前几日,有商人找上门,主动提供大批优质硫磺。


    李郁梦寐以求的货。


    木炭,硝石都已经实现了自产,而且产量稳定。


    唯独这硫磺,是真无奈。


    一直是从各处,小批量悄悄购买后运回西山岛。


    而这个主动上门的老商人,


    其貌不扬,自称是某位大人的代理人。


    售价很有诚意,


    虽然李郁摸不透这是什么路数,但是还是吃下了这块肥肉。


    足足2船硫磺,纯度极高。


    简直让他欢喜的想重拾涩画,抒发心中愉悦。


    “老爷,天上会掉馅饼吗?”


    “不管了。就算是馅饼里包着毒药,我也要吞下。”


    杨云娇知道火药工坊的困境,缺乏硫磺原料,


    已经是半停工状态了。


    枪炮再多,没有火药也是白费。


    在骨干分子会议上,


    林淮生说过,他建议不要彻底淘汰火绳枪。


    因为,一旦战事激烈,燧石短缺。


    燧发枪就有可能陷入有锅无米的困境,


    火绳枪虽然落后,可好在不怕被人卡脖子。


    用于二线军队,还有堡垒防御战,是可以接受的。


    2船优质高纯度硫磺,


    据说是从江宁起运,进入苏州段后,李二狗就带人一路护卫。


    直到抵达西山岛,才算松了一口气。


    ……


    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李郁还多加了1成。


    算是给这位神秘、路子野的潘员外,一点小小的回报。


    10里外,


    一艘小船上,潘员外,和他名义上的女儿潘赛云,正在交谈。


    俩人现在公开的身份是,


    望亭镇钱士绅的小妾,和便宜丈人。


    作为白莲教安插到苏州府打前站的眼线,他们是成功的。


    而且,


    终于搭上了李郁这条线,确认了此人的成色。


    “此人购买如此海量的硫磺,必定是同行。就是那两船硫磺,可惜了。”


    “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潘赛云,一点都不心疼。


    因为她知道,这两船硫磺即使运回湖北郧阳府,作用也不大。


    白莲教,


    没多少火器,几乎都是冷兵器。


    他们走的路子,和李郁的路子截然不同。


    李家军,是想用火力压制敌人。


    白莲教,是想用人海堆死敌人。


    而且,这两船硫磺,


    是他们从江宁八旗那截胡的,没花钱。


    这几天,


    江宁八旗疯了,正在沿途追查。


    这2船硫磺,是兵部拨给的。


    根据沿途关卡的记录,在进入长江后,未抵达江宁码头前,神秘消失了。


    船员的尸体陆续发现,没有外伤,


    推算是中毒死亡。


    潘赛云整理了一下秀发,说道:


    “仅仅两船硫磺,就测试出了这位李爷的成色,咱们不亏。”


    “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过些天,送封匿名信,给他一点惊喜。”


    ……


    数日后,


    刘千匆匆赶回,


    见面后,就急切的说道:


    “老爷,江宁八旗丢了两船硫磺,正在和兵部打官司。和咱们的货,正好对的上。”


    李郁也是被震惊了,


    这可真是百鬼夜行,世道不好。


    “什么样的江洋大盗,如此胆儿肥?”


    “属下觉得,怕不是为了钱财。”


    “继续说。”


    刘全轻声说道:


    “这伙人的目标,应该是咱们。他们一直在暗中观察我们,劫江宁八旗的货,再卖给我们,就是试探我们的路数。”


    李郁点点头:


    “伱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此说来,范围就可以缩小了。”


    “对。”


    两人忍不住笑了,


    瞧这意思,遇上同行了。


    这伙子人,投石问路,马上还会有后续动作的。


    “咱们就等着吧。”


    3天后,就收到了一封密信。


    匿名,内容很长。


    提炼一下,一共三层意思:


    首先,是自报家门,亮明白莲身份。


    然后,是强调没有恶意,大家怀有相同的目标,推翻邪恶的清廷。


    最后,是希望能够合作。


    尤其是转达了洪大昌教主的善意,


    白莲从不亏待朋友,诚邀天下英雄加盟,共谋大业。


    ……


    骨干分子会议上,


    这份信被所有人传阅,各抒己见。


    范京:“不能与虎谋皮。”


    杜仁:“可以有限度的合作。”


    林淮生:“我们不能被白莲当枪使,他反他的,我们反我们的。”


    刘武:“虚与委蛇,避免他们狗急跳墙。”


    刘千:“先立威,然后再谈合作。利用得当,也是不错的剑。”


    张铁匠:“我觉得,他们是看上了咱们的枪炮。”


    众人一下子瞧向他,


    就连李郁也忍不住看了过去。


    张铁匠有些不好意思,只能笑着说:


    “人家花了这么大的本钱,能图个啥?咱们手里,最大的王牌就是枪炮生产能力,大清朝独一份。”


    他确实是说中了要害,


    白莲教一直觊觎火器,苦于没有门路。


    即使是渗透了绿营,所得火器也是粗陋货色,而且数量偏少。


    渗透八旗,难度大。


    所以,


    洪教主,希望在总坛驻地卧牛村,打造一支狂热信徒组成的火枪队,直属他本人。


    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各分舵,


    他这个教主,做的没滋没味。


    最近,有人进献了一本前明的火器演练册,


    他看的如痴如醉,


    最终,他悟出了一个天才的构想:


    挑选最狂热,最不畏死之教徒1000人,装备火枪,


    遇敌时,高喊白莲口号,列队大踏步前进,


    无论遭受多大损失,都绝不开枪,


    以平静赴死的态度拥抱箭矢炮子,


    微笑,


    直至走到敌人面前,5步距离,才开枪。


    一轮齐射,即可定胜负。


    圣军不满千,满千不可敌。


    他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军事设想。


    只要不遇上马队,


    他推算着,这种打法天下无敌。


    而且,天下无第二支军队可模仿。


    因为,


    无论是绿营,八旗,江湖同行,都找不到能微笑着迎接死亡的教徒。


    ……


    洪大昌将案上的稿纸收集了起来,放入炉中。


    火苗中,稿纸扭曲,


    上面的各种持枪小人,仿佛也活动了起来。


    他是个谨慎的人,


    在计划实施之前,不想被人猜到心思。


    烧毁的厚厚一叠稿纸,就是他进行军旗推演的过程。


    完事后,


    他才背着手,走过几道门,进入了隐秘的小楼。


    这幢小楼,


    处于卧牛村的中心位置,被树木掩盖。


    乃是他锤炼圣女的基地。


    地下室内,嬷嬷低着头汇报道:


    “教主,这一批女子,太单薄了。已经死了4个。”


    “无妨,大浪淘沙嘛。”


    所谓的大浪淘沙,


    第一关就是水刑,在口鼻处覆盖牛皮纸,缓缓倒水。


    并询问,是否愿意为白莲付出生命。


    回答是,则继续浇。


    回答否,则视为意志不坚定分子,淘汰。


    能熬过这一关,而且没死的女子,都是狂热教徒。


    不必怀疑,


    人类在酷刑面前,作不了假。


    而且,连续2天不让睡觉,意志力处于崩溃边缘。


    刑罚的痛苦,会加倍。


    洪大昌接过毛巾,


    对着被捆在木椅子上,奄奄一息的女教徒,露出了微笑:


    “你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现在,本教主要考考你,其他的业务能力。”


    ……


    值守在小楼周围的两个信徒,又被惊叫声吓醒了。


    年长者摇摇头,将毯子裹紧,


    年轻者则是歪着头,侧耳倾听了一会,小声说道:


    “你说教主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困了,睡吧。”


    “就我俩,没别人听得见,悄悄聊几句。”


    “瞎琢磨,不是个好习惯。”


    第二天,


    年轻守卫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


    年长者,得到了晋升嘉奖,


    成为了可也支配10个人的小头目。


    他跪地,虔诚的高呼教主万岁。


    然而,深夜却是躲在被子里,


    抖得像筛糠,恐惧的不敢睁眼。


    渐渐的,


    他得了一个绰号“哑巴”。


    ……


    淮西帮,在二狗的推荐下,正式入伙。


    投名状,很有分量。


    干掉了吴县两个负责征收漕粮的大户。


    漕粮征收,


    有许多的猫腻,比如淋尖、踢斛、划削斛底、改换斛面、取样米、取斛面余米,以及利用米价的变化折征等手段,盘剥纳户。


    清廷收1石,


    到了州县,就得收1石5,


    到了具体收粮的大户手里,就要收1石8。


    美名曰,漕耗,漕费。


    淮西帮得了指示,花了两天时间就得手了。


    在夜晚,摸进大户的宅子。


    干脆利落,一刀毙命。


    然后留下了一封歪歪扭扭的书信,


    误导了官府的视线。


    大户催粮,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纳户被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


    人家来寻仇,很合理。


    尤其是前年,有几家纳户特别惨。


    因为不愿承担过多不合理的漕粮负担,被大户买通官差,关进了站笼。


    其中有一户人家,十几口人死在了站笼里。


    仅有一儿子逃了,销声匿迹。


    所有人都说,这是人家回来寻仇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虽迟但到。


    大清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总愿意用这些信念,修补心中这破烂的社会。


    官府也没啥异议,


    画影图形,悬赏捉拿人犯,其他也就没啥了。


    俩大户的家眷心里有鬼,想走,


    先留下一半家产,作为搬家税。


    用黎知县的话说,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地富户,把家产转移到其他州县,便宜了外人吧?


    ……


    这两个空缺,


    由范典史推荐的人补上了。


    衙门里,没人有异议。


    范典史平日里对同僚大方,很讲义气。


    背景还深厚,有李爷抬举,还是范氏的女婿。


    知县黎元五更是懒得管这种小事,


    他和李郁的合作很深,从银子到人脉,


    还有自家侄子的前程,


    所以一般的小事,他直接开绿灯。


    犯不着得罪人。


    淮西帮,悄然登上了两艘漕船,离开了苏州府。


    临行前,


    头目老郑,见到了杜仁。


    杜仁告诉他,好好干,富贵前程都会有的。


    大几十号淮西汉子,


    先布置在长兴煤矿,编入火枪队训练。


    暂时负责矿区安保,


    后面,会有更重的担子交给他们。


    漕船航行在太湖,


    老郑心花怒放,悄悄询问漕船的汉子们:


    “你们也是自己人?”


    漕丁们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自从旧苏帮被官府剿杀,新苏帮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社会的残酷。


    加上当家的谭沐光带头,


    在河神庙里,当着罗祖的面,发誓效忠李郁。


    盟誓,


    在封建时代,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


    大部分人敬畏鬼神。


    只不过,


    李郁没有加入罗教,没有漕帮内的正式地位,


    是个隐忧,


    幸而,他并不直接指挥漕帮,而是幕后牵线,


    指挥谭沐光做事,暂时避免了很多的尴尬。


    ……


    淮西帮的消失,


    让王六,赵二虎名声大振。


    胥江码头工人互助协会,在苦力心目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不断有人要求加入,


    成员数量,急剧上升到了1300余人。


    按照李郁的授意,


    王六定下了几条规矩:


    凡协会成员,被外人欺负了,在场其余成员均有出头的义务。


    协会有义务为成员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出钱出力,出面交涉。


    成员有义务,响应协会提倡的事务。


    以上三条,


    凡是违背者,当驱逐出协会,成员不得与其再有任何接触来往。


    起初,


    他还有些担心,规矩会不会过于激进,严苛。


    宣读后发现,这帮苦力响应热烈。


    眼神里的兴奋,拥戴都是真的。


    他们苦于自己的境遇,没有办法改变。


    现在,


    有了一个自己的帮派,能不拥护吗。


    苦力们是没文化,没钱,但是不代表没有作为人的本能,趋利避害。


    他们长期在社会底层,


    被差役,工头,混混欺压,知道底层生存的逻辑。


    一团散沙,只能被人按着打。


    在大清朝,没有兄弟寸步难行。


    有了组织,就不一样了。


    ……


    李郁在听到王六汇报的时候,都吃了一惊。


    这速度,有点快啊。


    “坐吧,说说你的想法。”


    “我想每月举行一次聚餐,增加凝聚力。不过,这个需要李爷的慷慨解囊。”


    “哦?”


    “我会告诉所有人,聚餐的费用是李爷您出的。让他们对您感恩戴德。”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只要是能为天下穷苦汉子做点事,我都愿意。”


    王六说的很真诚,眼神清亮。


    这让李郁心中一愣,说不出来的滋味。


    笑着问道:


    “你觉得我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您不同于其他豪强,能理解庶民,愿意和穷哈哈们分享。您是有大志向的人。”


    “好,你去吧。”


    王六走后,李郁立即唤来了一名亲卫:


    “把赵二虎给我找来。”


    ……


    赵二虎,长兴煤矿矿工。


    全家死于矿主之手,属于造反意志坚定的一类人。


    相比王六的冷静,缜密,他更直接,冲动。


    他走进这间茶楼的时候,是有些不安的。


    “二虎,还没吃饭吧?”


    “是。”


    “光喝茶水哪够,送几盘点心上来。”


    慢慢的,赵二虎的心神就放松了。


    不再拘束,有问有答。


    李郁有一种天生的本领,取信于人。


    他微笑聊天的样子,在赵二虎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大哥一般亲和。


    “你觉得在矿区好,还是在这边好?”


    “这边好。天天在地面上做事,能晒得到太阳。”


    “是啊,下井黑漆漆一片,艰苦的很。”


    赵二虎咽下一口枣泥糕,说道:


    “其实,我还怪想念矿上的弟兄。”


    “这好办,我给你放三天假,你回去一趟。”


    “那太好了,谢谢李爷。”


    李郁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你觉得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爷当然是好人,大好人。”


    ……


    赵二虎放下茶碗,


    用袖子抹了一下点心碎渣,郑重说道:


    “官府残暴,士绅黑心,这大清还不如前明。”


    “要不是李爷仗义出手,长兴煤矿几百号弟兄,现在都成了鬼。”


    “我知道,李爷你要造反。”


    李郁笑笑,示意他小声点,问道:


    “我要是造反,你怎么办?”


    赵二虎压低声音,眼神兴奋:


    “我跟着你造反。剁了那帮狗官,还有士绅老爷。”


    “好,有志气。”李郁赞叹了一句,又问道,“你家人的后事,办的风光吗?”


    赵二虎愣住了,眼眶发红:


    “两卷草席,埋了。”


    “不行。我给你25两,你去买两口棺材,雇些吹鼓手,把身后事办的风光些。”


    顶天立地的一条汉子,


    哭的不能自己,李郁也不出声,


    等他哭够了,才扔给他一条手帕,说道:


    “待你把白事办完,我给你寻了一个好女子。”


    “阿芬,出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