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

作品:《大清话事人

    今日风大,平底船容易横移。


    所以刘武才下令冲滩搁浅。


    一路航程,他已经发觉这种船型的设计有大问题。


    宁可牺牲一点浅水通过性,也要把船舱


    他很害怕待会一开炮再遇上点横风,叠加后坐力,船身倾覆,那可就笑死人了。


    这种耻辱,绝对会伴随水师20年。


    那帮步兵会一直拿这个笑话,讽刺的水手们抬不起头来。


    “开炮。”


    浅水火力支援舰上,冒出各种白烟。


    船首3磅炮,船尾一门霰弹炮,还有12杆李氏大抬枪。


    效果奇佳,铅子覆盖了一片,甚至看到了人群中腾起的血雾。


    蒙八旗被打懵了,不知道遇上了什么怪物。


    愣了一会后,才反应了过来。


    扔了兵器,靴子。


    怪叫着往金卫城河里跑,即使溺死,也比被霰弹轰死要幸福吧?


    刘武则是跳着脚大喊:“快装填抬枪,这玩意太好使。”


    岸边的火枪兵,也准备抢人头。


    放弃了看戏的心态,冲了过来。


    一轮齐射,又是二三十人中弹倒在了河边。


    ……


    蒙八旗步兵无奈,弓箭早就扔了,这会想兑子也做不到。


    拿着大刀片回头冲锋,只会让敌人节约体力。


    不如跳到河里,不至于全军覆没,总有幸运儿。


    因为箭矢、枪子,打到水里就失去了大部分威力。


    眼看着扑通,扑通,跳进河里的蒙八旗旗丁。


    甲板上的刘武急的直跳脚:


    “你们3个,去拿桨推船。”


    “遵命。”


    三个水手,跑到船舱底下,用长长的桨伸出尾部舷窗。


    在反作用力之下,船缓缓的离开了浅滩。


    平底船,在江南浅水区太好用了。


    几个水手调整了一下硬帆,觉得速度太慢。


    船舱底下的人又开始划桨,加快调头速度。


    刘武嘀咕道:


    “这玩意,笨拙的像个刚会走路的娃娃。”


    船前进了几十米,同时抬枪也装填完毕了。


    不得不说,抬枪的装填是真要人命。


    枪管太长了,需要两人配合才能顺利装填。


    “快,轰他们。”


    眼看着,左侧都是划水的蒙八旗,刘武嘿嘿大笑。


    从天而降的霰弹,待会这水都能给你染红。


    一群同样兴奋的水手,把抬枪架在船舷上,咔嚓就扣下扳机。


    ……


    河面像下雨,鲜血翻涌。


    与此同时,船头的3磅炮,也跟着凑了个热闹,对着远处水面轰了一炮。


    然而,船身开始摇晃。


    刘武吓的脸色发白,大喊:


    “你们别都站在左舷,快去右边。”


    于是,水手们呼啦啦的都跑到了右边。


    这一下,船身摇晃的更狠了。


    岸上的人,目瞪口呆看着这艘开始摇摆的船。


    “水师这帮孙子在干嘛?”


    “肯定有官兵会潜水,躲到了船底下,他们想吓唬人。”


    “不是,他们就不怕翻~”


    话音未落,一声巨响。


    船翻了,很狼狈的底朝天,倒扣在水面!


    岸上的火枪兵们愣了一会,才回过神了,大喊道:


    “船翻了,快救人。”


    ……


    翻船不可怕,被压在船底下才可怕。


    刘武在翻船的一瞬间,就侧向跳了出去。


    很庆幸,他站在船尾部,所以避开了被砸到。


    而他亲眼看到了,炮筒沉下去,恰好碰到了一个水手的脑袋。


    一股鲜血涌起,人当场就不挣扎了,四肢展开,缓慢沉入水底。


    他脑中一片空白,只想救人。


    过了一会,救援的小船也到了。


    还有会水的步兵,也纷纷脱靴下水。


    最终救起了12人,其余8人死亡。


    捞到了6具尸体,其余的大概是被冲进了东海。


    李郁闻讯赶来,也大为震惊。


    “先进金山卫城里换身干衣服,疗伤。等打完仗了再调查。”


    他看了一眼,河里的那艘底朝天的船,猜到了几分。


    头重脚轻!


    车、船,重心很关键。


    再延伸一下,就是底盘很关键!


    但愿,浅水火力支援舰的思路还有救。江南河沟里,这玩意压制小规模敌人简直太完美了。


    ……


    京口八旗1400人几乎被全歼,幸存逃生者不足数十人。


    李郁最兴奋的,保住了2000匹战马。


    拉肚子的战马,也算战马。


    “快,不惜代价,不惜重金,给他们看病。”


    “我这就去城里请兽医。”


    “请什么兽医,去买黄连。有多少,全包了。快,快,快。”


    众人很佩服,主公就是主公,啥都懂。


    就连兽医,都深有研究。


    打扫战场,然后撤入金山卫城。


    此城已经没了百姓,所以屋子空出了许多。


    城外,喧闹持续了一夜。


    要让马儿吃黄连,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兀思买的嗓子都喊哑了,指挥着乱糟糟的人对付马。


    把黄连藏在食物里面,喂下去。


    这关系到他的骑兵梦想,没有战马,梦里都是噩梦。


    他一闭上眼睛,就梦到自己骑着一种两条月退的动物在打仗。


    异端,混蛋啊。


    甭说是两条月退的坐骑,就算是骑着骡驴那也是异端!


    当晚,李郁顾不得歇息。


    下达了数道命令:


    “派人去通知王神仙,3天内必须收尾,不能再拖了。”


    “通知苏十八,认领全歼京口八旗的战绩,动静闹腾的大一些,在苏州府和松江府交界处多烧几家士绅的房子。把京口副都统海儿哈的首级找出来,送给他。”


    “告诉黄知府,就说白莲教苏州分舵也起事了,事态紧急,我东山团练必须出兵剿匪,维护地方安靖。为了江南太平,骂名诽谤我来背。”


    ……


    很遗憾,战马报废了600多匹。


    只能含泪做成了熏肉!


    最终经过精心调养,可堪驱使,可重上战场的仅有1300匹。


    这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从今天起,李家军的底气又壮大了几分。


    要不了多久,就能拥有一支总数1500人的骑兵。


    当然了,骑术指望不上。


    不过没关系,慢慢来吧,总比两条月退走着强。


    10几个马夫,愿意效忠李郁。


    主要是兀思买擅长说服,拿着血淋淋的马刀,手舞足蹈的讲演。


    听不懂,不过不影响猜测。


    大约是信李郁,吃香喝辣。不信李郁,剁手跺脚之类的通俗易懂的话。


    这些马夫,自然不能信任。


    不过,每人配备两个徒弟,跟着他学,怎么养马。


    好好教,马儿长膘了,就拜师傅。


    不好好教,那就别怪欺师灭祖了。


    马儿认得伱,徒弟的一双拳头,可认不得你。


    养马并不简单!


    讲究可多了,相比大清百姓的生活待遇而言,一马至少抵10人。


    太湖边,寻觅了一处水草丰茂。


    有河流,有山谷的地方,作为李氏马场。


    至于说,别人怎么看,已经不必在意了。


    在歼灭了京口八旗后,李家军就没有隐匿的必要了。


    正在陆续开拔,进驻各关键地点。


    例如胥江码头、东山入口、枫桥镇,以及3条主要官道周边。


    ……


    码头的苦力们,也被集中了起来,黑压压数千人。


    赵二虎满脸抑制不住的兴奋,走路都带风。


    不停的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我拥护主公做皇帝!


    “会长,人都齐了。”


    “我是副会长,会长是主公。不能混淆。”


    说罢,赵二虎就走到了早就准备好的木制高台上。


    “码头的苦力弟兄们,你们的好日子来了,苦日子要结束了。”


    数千人一阵喧嚣,没有惊喜,只有不信。


    有靠近木台的苦力笑道:“二虎哥,俺知道你讲义气,对咱弟兄们不孬。可是,咱苦力能有啥好日子啊?”


    哈哈哈哈,一片哄笑声。


    看的出来,这群人挺擅长苦中作乐的,即使不这样,又能如何呢?


    赵二虎举起双手,示意安静。


    “诸位弟兄,现在世道不太平了,到处都在打仗,西边在打白莲教,东边在打流贼,咱苏州府也不安稳了。”


    “靠官兵保护我们?哼,怕不是比贼还狠。”


    “我告诉你们,整个江南的官兵都已经战死了。现在白莲教马上就要打进来了,以后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


    有人大喊道:“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加入咱们的军队吧,当兵吃粮拿饷。怕死的怂货别进来,是爷们的就报名。”


    这一下,全场震惊。


    有人问道:“二虎哥,谁是头儿?咱是当绿营吗?”


    “我指挥你们,咱们自己的军队,谁说了都不算。”


    “一天三顿,一稀两干,月饷1.5两,还发衣服。这鬼日子你们还没过够吗?啊?我问你们,干不干?”


    ……


    沉默,就像是火山爆发前。


    突然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干,干,干。”


    于是,胥江码头4000多苦力,当日全体转为东山团练(附属填线兵)。


    挂出的旗帜上,是绣的大大的“李”字。


    位于东山的“步兵士官学校”,全体紧急毕业。


    据说,军校的速成班往往是战斗力是最强的。


    学时越长,毕业生越拉胯。


    肄业生,那都是神!


    没人说得清为什么,大约是玄学吧。


    第一届毕业生,300名,身穿李家军制式军服开进了胥江码头。


    80多名毕业生,升格为分队长。


    对于速成火枪兵,又称武装民兵(填线兵),编制是如下区分的:


    分队(50人),大队(500人),总队(5000人)。


    军制简单明了,李郁花了5秒钟思考,5秒钟制定的。


    即日起,在园区内进行训练,第一天队列,第二天装填动作,第三天听命令前进、装填。第四天射击。


    第五天,毕业!


    分队长们,人人凶神恶劣,吼声如雷。


    腰跨指挥剑,手握短棍。


    ……


    跌打损伤大夫很忙。


    一天下来,就有200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


    至于淤青、淤血之人就数不清了。


    分队长们的短棍,挥舞的如同风车。


    队列脱节,打!


    走路顺拐,打!


    站不直,打!


    火枪落地,打!


    装填动作哆嗦,打!


    背不出装填步骤,打!


    若不是赵二虎威望足够,现场镇场子。


    再加上那伙食确实高标准,大桶的白米饭,大桶的猪肉炖菜,泛着油花的炒菜~


    怕是苦力们先要造了李郁的反。


    数千人被打的满腔怒火,泥人也有三分血性,何况是活人呢。


    当然了,园区里那几百号威武的李家军不是吃素的。


    他们扛着上了刺刀的火枪,每天巡逻走5圈,震慑所有人。


    崭新的青色布衣,布鞋,也让苦力们喜出望外。


    还有皮革的武装带。


    实在是没法再精简了!


    即使是填线兵,也要备足10发弹药吧?火折子总要有吧?


    怎么携行?


    所以,武装带就必须有。


    分队长们牢记主公的叮嘱,军纪和体罚!


    每天吃饭前,所有人大声朗读军纪,然后干饭。


    前三天,食量惊人,苦力们肚子里没油水。


    三天后,米饭的消耗量肉眼可见的少了下来。


    肉食消耗量,和主食消耗量成反比。


    现代人吃饭少,是因为肚子里有油水、有糖分。


    而大清朝极度缺乏营养的百姓们,一顿干1斤米很轻松!


    ……


    整个苏州府,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城西的武装民兵训练,枪声连绵不绝。


    出了西城门,就能隐约听到。


    紧接着,又传来了京口八旗在金山卫全军覆没的消息。


    所有人心里都在想一个问题,但是不敢说出口。


    那就是,李大官人是不是天字第一号反贼?


    然而,各种混乱的消息也是一条接着一条。


    比如自称甘肃刀客的苏十八,正式插旗了,宣布是他率领部众全歼了京口八旗。


    还嚣张的给官府送去了一封信,


    拿1000两银子,可以赎回京口副都统海儿哈的首级。


    可先验货,后交割。


    江苏布政使朱珪找上了苏州知府黄文运,第一句话就是:


    “江南烽火连天,李郁那小兔崽子在城外公然募兵。你黄某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这苏州还是不是大清的天下?”


    黄文运一头冷汗,随即解释道:


    “朱大人放心,本官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深受皇恩。乱臣贼子的事,本官万万不敢做,想都不敢想。”


    朱珪表情冷峻,盯着他一言不发。


    黄文运又连忙说道:


    “本官可能也看走眼了。”


    “何意?”


    “本官一直看好李郁,会办事有门路,简直比绍兴师爷都灵活。本以为他只是求财,现在看来,他所图甚大。”


    “哼,他想学那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表面恭顺,实则不臣。可我大清皇上,不是李唐无知小儿。”


    ……


    半个时辰后,朱珪悄然离去。


    竟是去了满城,关键时候,还是国族靠得住。


    一听有人在募兵,这还得了。


    副都统富察.叶尔灿当即下令聚兵,配合地方官府的抓捕行动。


    不过,此前黄文运建议在府城内动手。


    明日,有一场酒宴。


    黄文运40岁生日,请帖半个月前就撒出去了。


    苏州府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参加,李郁自然不会例外。


    朱珪又坐着轿子,去了城守营驻地。


    他的表情有些紧张,担心城守营有变。


    城守营被李郁渗透,是大概率的事。


    只不过,渗透到了哪一步就不为人知了。


    他无比庆幸,提前将原主官胡之晃给升官,扔到了松江府。


    新上任的游击将军王连,忠诚不需怀疑。


    曾是贵州普通绿营兵,在征缅之战中,先登夺城,被乾隆下旨连升7级。


    这属于做梦都不敢想的提拔。


    果然,一声戎装的王连,恭敬的单膝跪地:


    “标下参见藩台。”


    朱珪大量了一下,坚毅、彪悍、无畏,典型的武官。


    “好,好,起来吧。”


    二人在营房巡视了一圈,到了僻静处。


    朱珪陡然问道:


    “城守营,可信否?”


    王连很惊讶,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标下刚刚上任,了解不深。但此营军纪严明,训练勤勉,队列整齐,属于绿营当中的翘楚。”


    朱珪一听,就有些冒汗,站立不稳。


    王连诧异,扶住,问道:“老大人,出了什么事吗?”


    朱珪低声叙述了事情经过,以及他的怀疑。


    王连面色凝重:


    “老大人的怀疑,不无道理。标下当尽力而为。”


    “好,你尽管干。事成之后,本官为你请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老大人放心,王连这条命甘愿为大清而死。”


    ……


    以防流贼进犯的借口,府城所有城门,临时关闭了。


    原来的城门官,也被临时调离。


    换上了满城的旗丁,接管了所有城门。


    考虑到不能打草惊蛇,城墙上不插八旗旗帜,旗丁们亦是穿着普通绿营号服,以掩人耳目。


    士绅、百姓都感觉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衙门的官吏,个个行色匆匆,惜字如金。


    绿呢轿子,红缨帽,快马信使来往穿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