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记载

作品:《惑心债的麻烦

    今夜注定是个无眠的夜,稍微敏感一点的人,都会惊觉到风雨欲来。


    房间内,就剩下张乱儒和张乱青。


    张乱青说道:“你竟然会同意让那个小子参与到张家的事情来,看来你应该是看清楚了张家的处境了。”


    张乱儒:“哎~张家凋零,那些人落井下石,卢家更是持续四十年不予余力的打压,我这把老骨头要是不撑着,张家就散了。


    那个小子说得对,张家若是强大,丢掉的脸面,也会有别人捡起来帮我们带上。


    坚持那些都没有意义,今天这事算是谢谢你了。”


    张乱青面色复杂,不知道要说什么,自身出自张家,要是让他说心里还有归属感,自然是说不出口的。


    要是说没有归属感,他也无法割舍那种情感。


    只能嘴硬说道:“我只是在保护那个小子,跟张家没有关系。”


    张乱儒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淡淡一笑,随之又是叹一口气说道:“也不知道张家能不能躲过这次灾劫。


    要是张家真躲不过去,我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张乱青倒是没有那么悲观,说道:“你只要重用那个小子,不敢说张家更进一步,躲过灾劫,完全没有问题。”


    张乱儒倒是奇怪:“他到底是什么人,能够让你有这么大的自信?”


    张乱儒虽然常年奔波,可自家的事情太多,连燕国国内的事情都没有关注,他根本不可能关注到蛮国。


    而且三公主登临太子之位,背后那些阴谋诡计,谁能够了解那么清楚呢?


    龙云的身份表面上只是一个逍遥山庄的庄主而已。


    就这个此时张乱儒还不清楚龙云的具体身份。


    出于对张乱青的拉拢,他也没有探底的意思。


    现在忍不住问了出来,也是今晚受到的打击太大了。


    心境失衡,想多找一些给自己增加自信的东西来填充内心的彷徨,就好像我们平时不自信的时候,会找个熟悉的人问:‘你觉得我这样如何’之类的安慰话语。


    张乱青可是知道龙云的智计。


    虽然现在有点失去了过去的记忆,可那种骨子里面,异于常人的行为方式,无不显示着龙云还是那个龙云。


    他高深莫测的笑了笑,没有说任何话。


    ……


    龙云跟随张惜水来到一个阁楼房间里面。


    说是书房,其实是个藏书阁也不为过。


    中间放着几张桌子,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书架。


    书架中间各类书本整齐堆放在一起。


    似乎这里很少有人来,桌子上面的灰尘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


    张惜水说道:“这里就是我父亲生前经常来的书房,小时候我也是经常在这里玩的。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我就很少来,张家其他人也很少光顾这里。


    由于人员紧张,这里每个半年才会打扫一次,此刻有些灰尘,让张兄见笑了。”


    龙云说道:“睹物思人吗?可以理解,还请张小姐为我稍微介绍一下。”


    “书房左边基本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史典籍,和先人注释著作,各类孤本也有一些。


    右边则是杂书见闻一类,都是张家先辈各种出外的见闻和揣测。


    张兄若是想了解燕国,得先从燕国立国开始,推荐这本由张家先祖撰写的《燕国立国志》开始看起。


    ……”


    随着张惜水的介绍,龙云算是看出来了。


    张家的兴起和衰落,都能够从这些藏书多寡看出来。


    因为都是以年份来记载,每一年所有的见闻都放在一起。


    最先都是张家先祖的记载。


    随后又加入了很多族人的出外见闻。


    经商的说一些习俗,经验,顺带记载了各个商路的物价如何。


    当官的则是记录一些朝廷所发生的大事,还有自己生平一些所做的功绩,甚至还有人物关系。


    更多的则是一些官场上面的一些潜规则记录还有风闻的一些东西。


    要知道很多东西都不会真正被记录下来的。


    更重要的则是一些重大事件落幕之后,以结果逆推,结合一些秘闻得出更多事件的来龙去脉。


    从张家先祖著作开始,慢慢的增多。


    最多的时候,一年当中需要十个书架存放记录,从时间上看,大约是四十多年前。


    也是张家最辉煌的时候。


    也是四十多年前开始,书架上的书开始肉眼可见的减少。


    可以说断崖式下滑。


    最惹眼的是五年前开始,空白的书架上就没有任何一本书摆上去了。


    龙云明白了,应该是张惜水掌权开始,也是他父亲死后,张家似乎没有了对外记录的能力了。


    这些记录都是一个家族的底蕴。


    是超级大的财富。


    张惜水对此似乎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当作一般的存书看待。


    世家传承靠的是什么?


    是金银珠宝?


    不是的,而是这些书本。


    张家竟然已经落寞到如此地步,很难以想象它曾经是第一世家。


    只有这里的藏书证明过去的一切。


    龙云感兴趣的翻开那本张家先祖记载的随笔。


    那是燕国还没有立国的时候。


    当时大魏四分五裂,战乱频生。


    作为一个小家族的族长,他也是随波逐流,最终和几个同等的家族,一边结盟一边寻找出路。


    正好燕国的唯一后裔,也就是封地在燕地的皇庶子大肆拉拢世家。


    这些结成同盟的小家族也在招揽之内,给出的报酬就是世家的藏书和地位。


    张家家主果断投奔,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秘闻,都收归所有,也大概了解了一些一些世家如何运作和传承。


    张家家主颇有远见,开始组件自己的武装力量,依托燕国,最先是消化一些战场上伤残的老兵,最终依靠渠道,给燕国军队运输物资。


    按照规矩,根据距离多少可以漂没一些,加上根据便利的后勤条件,张家家主同时夹带一些私货自己售卖,赚了大钱。


    从此张家着力培养下一代,利用世家名额,进入到官场当官。


    世家子弟进入官场也是有名额和规矩的。


    特别是刚刚建国的时候,升迁速度特别快。


    然后大家也开始互相联姻,抱团争取利益。


    燕国立国之后,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当时凉国的那些武将想要投靠燕国。


    按照道理说,这是好事,可惜老牌世家太过贪婪,控制底层还不够,意图让那群武将放弃兵权,还不承诺给他们任何保证。


    作为新兴世家的张家家主当时认为无论什么样都应该接受才是,结果大出他的预料。


    那些武将们直接自己立国。


    从那以后,燕国的战略从外转内。


    很多老牌世家都被凉国针对,同时当时的开过皇帝李洪举有意无意的针对老牌世家,扶植新世家以对抗。


    最终老牌世家没落,新兴世家如萧家、张家、邓家、文家开始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