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太子统兵,功高盖主

作品:《长生不死从冷宫吃瓜开始

    陕地糜烂的消息。


    不到半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陕地本来就是贫苦之地,灾害频发。


    三年前推行改稻为药,虽然陕地没多少水稻田,但当地的官员和大户,却没有放过这次机会。


    以改稻为药为借口,打压异己,大肆敛财,兼并土地。


    上至巡抚,下至乡绅。


    一个个都吃得盆满钵满。


    陕地本来就是火药桶。


    这一番不顾吃相的横征暴敛,直接点燃了这个火药桶。


    三十万起义军,大破西安府。


    整个陕地,遍地烽火。


    陕西巡抚侯玉,更是被起义军割了脑袋,挂在西安府的城门上。


    【你见证了陕西民变,汲取岁月之力,见证点+120!】


    李长生看着增加的见证点,一阵默然。


    昔日种下的因,今日得到的果。


    陕西民变,在当日靖明帝决定改稻为药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皇帝金口玉言,要改稻为药十万顷。


    到了下面,哪里是十万顷能够打住的?


    没个三五十万顷,哪里能满足这些老饕们的胃口?


    ……


    晋王府。


    子时三刻,依旧灯火通明。


    书房之中,晋王以及他的幕僚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毫无睡意。


    讨论着陕地民变这件事情。


    晋王对着众人,兴奋地说道。


    “诸位,这次陕地民变,对于本王来说,乃是一次绝佳的染指兵权的机会。”


    “殿下说得不错,殿下你与太子的竞争中,其他方面,都占据了上风。”


    “唯独在兵事上,不如太子。”


    “殿下若是能镇压陕地民变,在兵事上,就能和太子平起平坐了。”


    在场的幕僚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给晋王出主意。


    这三年来,夺嫡之争,愈演愈烈。


    晋王在其他方面,已经占据上风。


    唯独在兵事上,太子收复过风雪关,平定过杨相之乱,优势极大。


    若是这次陕地民变,晋王能够统兵,那么面对太子时,将再无短板。


    “殿下,陶真人拜访。”


    心腹管家,在晋王耳边汇报。


    “请陶真人进来……不……本王亲自去见陶真人。”


    晋王急匆匆地去见陶真人。


    虽不知道陶真人是靖明帝的心腹,或许陶真人深夜拜访,就是带着靖明帝的旨意。


    见了陶真人后,陶真人开门见山地说道。


    “晋王殿下,这次陕地民变,你不应该去争取统兵。”


    “为什么?”


    晋王愣了一下,眉头紧皱。


    这可和他的计划,大相径庭啊。


    陶真人一摆拂尘,娓娓道来。


    “殿下,太子在兵事上强吗?”


    “强!”


    晋王斟酌一下,吐出一个字,神情不悦。


    虽然他心中不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太子在兵事上,极强。


    放眼整个大周,在统兵上,都是排名前三的存在。


    “太子在兵事上极强,就是有些强过头了。”


    陶真人微微一笑。


    晋王立马反应过来。


    “陶真人,你的意思莫非是……”


    “太子极擅兵事,陛下岂能心安?”


    “这次让太子统兵,平息陕地民乱,怕就是要……”


    “功高盖主了啊!”


    陶真人诛心的话,让晋王精神一振,开始盘算起来。


    越是盘算,他就越发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一旦让父皇忌惮太子的势力,那么太子就完蛋了。


    晋王深吸一口气,对着陶真人拱了拱手。


    “多谢陶真人指点迷津。”


    ……


    翌日。


    大朝会。


    靖明帝难得的上朝了。


    大朝会上,靖明帝与文武百官讨论陕地民变的事情。


    “启禀陛下,太子用兵如神,以太子为帅,发二十万精兵,必能平定民变。”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向靖明帝上奏。


    紧接着,有超过五十名官员,纷纷出列,随声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附议的声音,响彻金銮殿。


    太子以及太子党的官员,纷纷脸色剧变。


    因为上奏的兵部尚书及其他官员,乃是晋王党的成员。


    晋王一党,居然推举太子殿下统兵。


    这是有什么阴谋?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凡是有些官场经验的人,都察觉到今日朝堂之上,古怪的地方。


    龙椅上面,靖明帝脸色难看得可怕。


    几乎都能够拧出水来了似的。


    他胸膛之中,好似有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若非场合不对,怕是要直接大发雷霆了。


    这几年来,他坐视晋王结党。


    就是为了抬晋王,压太子。


    今日晋王给他来这么一手,逼得他不得不选太子为统帅。


    这完全和靖明帝的想法相反。


    他本意是想要晋王统兵,减弱太子在军中的影响力。


    靖明帝眼神闪烁,很快就明白了晋王的算计。


    想要太子功高盖主!


    “哼——”


    “朕的两个好儿子!”


    “一个个的都不省心!”


    晋王不想出力。


    文武百官力荐太子。


    靖明帝也不能一意孤行,强行让晋王统兵。


    只能捏着鼻子,以太子为帅。


    “太子,你为征西大将军,统兵二十万,速速平定陕地民变。”


    “儿臣遵命!”


    ……


    金銮殿上的风暴,暂告一段落。


    但是金銮殿外的风暴,却刚刚开始。


    东宫。


    今日,是张文正第一次以太子幕僚的身份,参与集会。


    众人纷纷讨论今天金銮殿上的事情。


    “文正,你怎么看?”太子问道。


    对于张文正这位本朝以来,第一位连中六元的大才,太子还是非常看重的。


    张文正沉声说着。


    “臣以为,殿下不应该接下征西大将军的任命。”


    “为何?”


    “殿下,功高盖主啊!”


    “这是晋王,给殿下你设下的圈套。”


    “殿下你平定陕地民变,必然让陛下不满。”


    “若是不平定陕地民变,必然大失军心。”


    “因此,无论战场上胜还是不胜,殿下你都输了。”


    “文正你有大才,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啊!”


    太子看向张文正的目光,越发地满意。


    张文正,确有大才。


    “文正,你说得很对。”


    “但是,这天下是我朱家的天下。”


    “如今天下大乱,谁都能推卸责任,唯独我这个朱家的子孙,不能推卸责任。”


    “晋王只知争权夺利,不把天下放在心上,但是孤办不到啊!”


    太子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让众人动容。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乃勇士也!


    “殿下高义!”


    “还请诸位助孤一臂之力。”


    太子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


    数日后。


    张文正来找李长生喝酒。


    “触目惊心!”


    “触目惊心啊!”


    张文正满腔的唏嘘和愤慨,溢于言表,全都流露在他的脸上。


    “怎么了?”李长生问道。


    “太子统兵平息陕地民变,点我当随军。”


    “我帮太子调查陕地情况,陕地的情况,简直能用耸人听闻来形容。”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陕地本来就穷困,良田八成在大户的手中。”


    “这还是上报给朝廷的数据,真实情况,多半还要更加糟糕。”


    “陕地的良田,都到了大户手中,普通百姓,要不给大户为奴为婢,要不就只能落草为寇了。”


    “这等情况,陕地怎能不乱?”


    张文正连连摇头。


    看的数据越多,他就越发觉得。


    大周,病了!


    病得很重!


    需要一个良医,来给大周治治病。


    【你见证了陕地的土地兼并情况,汲取岁月之力,见证点+20!】


    李长生看到见证点的提示,愣了一下。


    这也可以?


    从张文正的口中,听到朝廷的情报数据,也能增加见证点。


    突然间,李长生意识到自己傻了。


    有一个增加见证点的极佳选项,他以前居然没有想到。


    情报机构!


    若是有属于自己的情报机构,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大周各地的消息。


    即便是耳闻,见证点最少这一层次的见证。


    但是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