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漕帮大佬

作品:《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少庄主的剑术,乃当地名师传授,平日里横行整个山庄。


    甚至于在淮安府城内,也鲜有败迹。


    可是,今天这个从京城里来的少年公子哥儿,只出二招,便将他击败。


    而且,少庄主还是败得很狼狈。


    其实,他们都没瞧见前面,徐钦已经手下留情。


    那位少庄主人不傻,双方武力对比几何,他心知肚明。


    自己实际是对於一招也没过。


    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羞辱感,向他迎面袭来。


    少庄主恼羞成怒,对着六个护卫和七八个庄丁们嚎叫道:


    “还愣着干什么?都给我上去,做了这个混入淮安府来的奸细,本小爷重重有赏,愿出千金要他的命。”


    那些护卫和众庄丁们,听得少庄主说愿出千金,马上精神一振,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拔出雁翎刀围了上去。


    出来混,给有钱人家的公子当护卫或家丁,不就是为了钱吗?


    现在,千金就在眼前,不上去搏命拼杀,更待何时?


    徐钦见十数个壮汉持刀上来,他虽然缺乏以少对多的实战经验,但清楚腹背不能受敌的道理。


    只见他身影后移,快速退到围墙边上,怒目横眉道:


    “你们以多斗少,缺乏江湖道义在先,就别怪小爷我不留情面了。”


    “嘿嘿,小子,你死到临头了还要嘴硬,弟兄们,一起上做了他,少主的金元宝等着咱们呢。”


    那位护卫队长模样的壮汉,咧嘴嘲讽。


    “好…一起上…”


    “围住他,就一个人也没有三头六臂…”


    “???”


    这些不知死活的浑蛋,要钱不要命的鲁莽汉,一步步向前逼。


    徐钦手持铁木剑,暗自运气。


    他的额头和手臂上都是青筋暴起。


    这次肯定要全力以赴,使出杀招才行。


    双方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只听到院门口一声大吼。


    “都给老子住手…刀剑都放下…”


    话音未落,从院外进来三个人物。


    为首一位是身材高大,虎目威严的四旬多点年龄的中年汉子。


    只见他身披黑色斗篷,蟒袍玉带,腰挂一柄镶嵌宝石的七星宝剑。


    “爹爹…”


    “庄主…”


    “拜见庄主…”


    “???”


    那些护卫和庄丁见到此人进来,就像小鬼遇到了阎王,马上收起腰刀,恭敬的低头让开一条道来。


    来者正是静远山庄的主人黄彦清。


    他是洪武年间朝廷任命的漕运司副使,淮安都督府指挥佥事,从二品武官。


    建文年间,他又是驸马爷梅殷的得力副手,出任前敌大将军。


    除了这些公开身份,他还有一个隐秘的江湖身份,就是漕帮江淮总舵主。


    后面紧跟而入的是漕帮左右副舵,张仲坚和陈叔宝两位漕帮大佬。


    他们同样是身披黑袍斗篷,神色严峻。


    他们三个人在山庄的地下石库里商议事宜,这是年前最后一次碰头。


    完毕之后,三个人一起出来,准备送别张仲坚离开山庄前往北方,陈叔宝前往湘鄂赣。


    刚走到院前,就听得这里吵吵闹闹,知道出了事,所以就疾奔而来。


    “这位公子,你是从京城里来,姓徐?”


    “正是…”徐钦一动不动,凛然道。


    黄彦清进院一瞧便知,适才吵闹声是在比武。


    儿子黄正铣在比武中落败,护卫们就想以群殴来挽回颜面。


    黄彦清虽然凶狠霸道,但崇尚江湖道义,对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那是由衷敬佩。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打败了他十九岁的儿子,面对十数个武士围堵,面不改色。


    他心里面对这位少年生出一丝佩服。


    真不愧是军神嫡孙,英武卓绝。


    他很正色地对徐钦拱拱手道:


    “徐公子请歇息气,适才是犬子黄正铣失礼,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黄彦清在此代犬子赔礼。”


    黄彦清?


    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


    有关史料里记载,他是明永乐年间的漕帮总舵主。


    今天有幸相见,实属不易。


    黄彦清的道歉之言,态度虽说十分诚恳,但说白了都是官样文章。


    只有他的名字,触动了徐钦的大脑神经。


    这个黄彦清,不光是漕帮总舵主,也是后期洪帮的奠基人。


    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江湖大佬。


    在徐钦眼里,这个黄彦清虽然粗犷强悍,但懂得遵守江湖道义,尊重英雄好汉,显得光明磊落。


    以貌取人的话,他就是一个乱世枭雄。


    就凭其庄主身份,主动向小辈认错这事,就说明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江湖豪杰。


    “黄庄主多礼了,晚辈在此拜过前辈。”徐钦抱拳作揖一恭到底。


    他有意结交江湖枭雄,礼尚往来地热络起来。


    这一情景,让张仲坚和陈叔坚都惊讶不已,黄彦清更是不住地点头称道。


    “仲坚兄弟,你看到没有,这位就是军神嫡长孙,没想到他小小年纪,不但武功出众,还知书达理,甚是难得啊。”


    说话间,黄彦清回眸狠狠盯了黄正铣一眼,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意。


    这让黄正铣无地自容,心里更加地怨恨徐钦。


    “徐公子,既然来了就请屋里坐,先聊一会,晚上咱们好好喝顿酒,就算相互认识了。”


    “多谢黄庄主,晚辈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我随从牵着马,尚在院外…”


    黄彦清听罢哈哈大笑,道:


    “这个你甭管了,门卫都给我说过,我已安排把他安置好,马喂好。”


    “总之,这些小事你就不用管了,咱们进去谈咱们自个的事吧。”


    “多谢!”


    徐钦很恭敬地施了一礼,然后跟在他们三人后面,进了院里的正堂。


    四人落座,大家喝着茶开始聊开了。


    徐钦也不再隐瞒什么,表明自己现在东宫詹事府任四品少詹事。


    听说淮安静远山庄的人前去徐府拜访,这次他是到朱桥镇办事,悄然过来准备调查一番。


    “请问,前些日子前往徐府,递帖求见家父的是哪位?”


    “是他,张仲坚左舵主。”


    黄彦清指了指左手边的那位黑脸高大个。


    “前辈跟家父熟吗?”


    “熟…当然熟了,我们还是异性兄弟呢。”


    “洪武十五年,我们俩在运河上遇见,当时他奉军神之命凿宽运河上的窄道浅滩,为北伐漕运粮草。”


    “而我是漕帮派出协助徐兄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