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太医院里的女状元

作品:《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七月初。


    永乐元年的第一次太学堂考试已然开始。


    这是朱棣自登基以来,在姚广孝和徐钦的建议下,改革科举制度之后的首次尝试。


    朱棣当然非常重视,任命解缙为殿试主考官,杨慎为副使,组成一套强有力班子办理此事。


    赴京参加殿试人数和录用人数,比建文时期增加一倍还多。


    不惧一格降人才,决心很大。


    永乐科举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就是每年全国性中央统一考试,分为两次。


    一次是每年秋试,这是选择干部的最后一关。


    这是传统的科举形式。


    太学堂就是朝廷干部的培训基地,学制一年。


    这里的毕业生分配至州府衙门实习,逐步成长之后再择优任用。


    专业分为工和文两类。


    徐钦着重培训技术型专业人才。


    而太医院的考试,跟朝廷科举几乎是在同一时间。


    即七月二日。


    秀瑛经过二个多月的全脱产复习,在义母苏兰的精心指导下,成长很快。


    这天清早,她在义母苏兰的陪同下,参加太医院的考试。


    上午笔试,下午面试。


    一切都很顺利。


    五日之后,太医院公布结果,秀瑛成功考取。


    永乐朝的太医院,已经不是一个专门为宫内外皇家成员,大臣们服务的医疗机构。


    他的功能是由行政管理、教学实践、医疗服务、药材工业等四个部分。


    实际上,相当于后世的全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


    太医院最高长官为院使,正三品衔。


    少院使为副手,从三品。


    左、右通判,正、从四品。


    各署有掌事,少掌事,相应为四品,从四品。


    以上是整个太医院管理机构的首脑分子。


    而医疗服务署里有专业排序:首席御医,御医,太医,医士,医员,医丁。


    品阶四品一直到九品不等。


    品阶高低,代表其医术水平的高低。


    秀瑛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临床表现,都是出类拔萃,综合评定第一名。


    相当于医学服务类的状元。


    按科举制度,她直接定为见习医士,正七品衔。


    医士是可以独立出诊,有处方权。


    见习一年,这是必然的。


    见习期满,经过综合考核,决定是否转正,继续见习一年,或者降为医员,甚至于除名。


    太医院院使大人,首席御医华开泰医术高超,是东汉华佗后裔,杏林世家。


    他亲自面试的秀瑛。


    因为有苏兰正式书面推荐,徐钦则暗中活动,秀瑛的政审就走了个过场,并没有派人去外调,也就没有任何问题。


    一同入职医疗服务类的有二十几名,大都考取是医丁,医员。


    能一步到位的只有秀瑛一人。


    年龄小还是不满二十的小女孩,这让大家既羡慕又妒忌。


    换上青袍黄底的医士官衣,她打心底高兴不已。


    “今日起,你们正式进入太医院医疗服务署,虽是医员或医丁,不用临床诊脉等,但是识药辨材更是马虎不得。”


    “太医院每年分四季会考和三年大考,考试成绩优等者可酌升一级,次之给予冠带,成绩一般者,职位照旧,不予奖罚。”


    “成绩不佳或不思进取者,革除冠带不得继续在太医院供职,你们可都明白?”


    太医院左通判常又磊,将太医院的规矩逐一说明。


    这番话他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每年如此。


    望着如同新芽的众多后生,个个年华正茂,左通判大人


    不禁感慨良多。


    “下面,本通判点名字,分配人员前往御药房兼差轮值…”“王瑜卓、邢茂…前往御药房东内值。”


    “芸娘,楚醒、陈怀恩…前往御药房东外值...”


    太医院东门内值离前朝后宫很近,一般值更都是医术了得的御医,主要给皇帝嫔妃、王公贵人等诊脉开单,拿出治疗方案。


    这些实习生去就是医辅人员,在旁边拿药递单,打杂。


    而外值,则是要给有品级的大臣,公公、宫女诊脉看病拿药,一条龙服务。


    这里不会放置御医,大多都由医士掌管,且治病抓药,还必须要花银子买药,包括出诊费用等。


    相当于对外营业的医务所。


    医士就是出诊医师。


    左通判分配完毕,众人拱手弯身行礼,齐声喊道:


    “属下明白,属下告退。”


    离开太医院议事堂,秀瑛重重地舒了口气。


    她正了正头顶的冠带,两条青黄的发带飘逸在身后。


    脱去宫乐的奴婢衣裳,穿上这身七品女医的官服,让她有种在梦境里的不真实感。


    自从抄家灭门进宫以来,她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如此昂首挺胸的走在皇宫之中。


    “你叫芸娘?”


    秀瑛一愣之后微微点头,但没有搭话。


    她下意识地有些戒备。


    年轻男人友好地恭敬行礼,“以后就要一起当差了,认识一下,我叫陈怀恩,以前在宫外是个民间赤脚大夫。”


    “赤脚大夫?怎么会想着到来考太医院?”


    这话问得多新鲜?


    你一个小女子都想着搏个一官半职,我一个大老爷们当然想要功名嘛。


    陈怀恩听罢耸了耸肩,并没有正面回答秀瑛的幼稚问题。


    “我家世代从医,偏偏都在乡村抓药行医,很少接受过系统培训,从没有考过太医院,所以我想来试试。”


    他并不是真的想留在宫里工作,只是作为一个跳板,从太医院出来,到了地方州府,可以进州府衙门当医官。


    永乐元年,各州府都开始设立医务属衙,培训或管理当地的医务从业人员。


    “原来是这样。”


    秀瑛并没有人家想得那么深远。


    在她的认知中,太医院就是御医,专为宫里的皇帝皇后等皇室成员服务。


    当然还有朝廷重臣,宫内大太监等。


    她压根就不了解,眼下的太医院,是个全国性的医疗管理与服务机构。


    “那姑娘你呢?瞧你这副娇滴滴的模样,可不像是吃过苦的人呵,怎么想到进宫来?”


    秀瑛则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沉默片刻还是回复道:


    “我…原本是个宫乐,打小跟外公、母亲学过一些医理,又拜苏姑姑为师,所以才想到考的太医院。”


    “哦…”


    陈怀恩应了一声,实际满腹狐疑。


    想想看,宫乐是个什么身份?


    下等宫女,以前宫中的歌乐舞三坊,属于教坊司辖下。


    而太医院属于朝廷设立的衙门机构,里面除了一部分杂役,大部分都有品级的官吏。


    低贱的宫乐,与七品医士,阶级地位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十万八千里。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一个不满十八岁年龄的小女子,竟然考取了医疗类状元。


    还是皇后娘娘御前医女苏姑姑的学生。


    苏姑姑可是五品医官,皇后娘娘的御前红人。


    陈怀恩脑子里是一团浆糊。


    他想不明白,看着秀瑛,就像面前站着个妖女似的。


    “那我…我先告辞了。”


    陈怀恩有些心悸,逃也是得离开了。


    秀瑛则是满腹狐疑,不过她并不在意。


    她首先要把好消息告诉九泉之下的父母,然后是小安子,周公公。


    当然,她最想见的就是徐公子。


    她现在自由了,有了身份可以有理由去拜会任何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