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杨家的实力

作品:《大齐第一诸侯

    赵文景看杨宁的目光变得深邃:“为何?”


    因为前世记忆......杨宁当然不会把这话说出来,“因为大齐朝廷害怕祖逖将军拥兵自重,会派人来夺他的兵权。”


    赵文景心头一动,陷入沉默。


    其实他也是这么认为。


    八王之乱后,大齐朝廷已是极度不信任手握兵权的臣子,赵文景曾经在朝廷做官,经历过那些乱事,很清楚其中的门道。


    他没想到的是,杨宁年纪轻轻,偏居乡野,又不是官场中人,居然也能看到这一点。


    而一旦祖逖兵权被夺,就没人能够对付伪汉大军,赵文景认为,届时胡人势必再度攻占河南!


    “三人成虎,古人诚不欺我。”半晌,赵文景有感而发,看杨宁的目光愈发不同。


    这人明明文武双全、颇有见识,莲花村的村民竟然把他当笑话看,实在是不知所谓。


    赵文景已经确定,杨宁是被流言中伤了名声。


    “我有一事,希望先生不吝赐教。”杨宁忽然向赵文景拱手,面色凝重。


    赵文景打起精神:“公子但说无妨。”


    “我欲起兵抗胡,保卫桑梓,不使胡人大军有南渡黄河,再犯中原的机会,先生可否为我指点方略?”赵宁掷地有声地问。


    赵文景倏然一愣,不可置信地看向一旁的年轻公子。


    他是知道杨家的。


    本县四大家族之一,有佃户两三百,隐户一百多,人丁共计两千余,编练有一百多人的私兵,勉强算是一方势力。


    但放眼天下大局,这点力量能顶什么用?若非祖上出过郡官,杨家连地方豪强都称不上,最多算个土豪。


    若是有祖逖在河南主持大局,以杨宁的才能与武勇,投奔过去或许可以建功立业。


    但如果祖逖坚持不了太久,杨家连自保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保卫家乡,不使胡人再犯中原?


    冬日的乡野草木枯黄,寒风料峭,逃难的落魄乡亲无声前行,四周除了脚步声、马蹄声一片寂静。


    赵文景望着杨宁那张年轻而刚毅的脸庞,一时间竟是无法与之对视。


    他分明发现,对方的眼眸里有两团火焰在燃烧,好似要把这个寒冷的冬天烧成一片暖春。


    赵文景陷入沉默。


    理智上说,他觉得杨宁是年少轻狂、胡言乱语,但从情感上讲,他很欣赏对方的奋发之气。


    他也想驱逐胡人,救万民于水火,再造一片朗朗乾坤!


    那么,起兵是否可行?


    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涉及方方面面,轻易不好回答,赵文景仔细思索起来。


    杨宁并未催促。


    他等着对方给出答案的那一天,那或许是他跟赵文景的“隆中对”。


    ......


    一旁,李清菡也在跟杨奎说话。


    “都说胡人厉害,自并州起事后,这些年接连进犯河北冀州、河南豫州,连京师洛阳都防不住他们,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就今天的情形看,这些胡人不过尔尔,一个百人队被我们打得死伤惨重,只能落荒而逃,哪有半分精锐的样子?”


    李清菡边瞟赵宁边感慨。


    “......”杨奎一时无言以对,心说大小姐你是真虎啊,今天能赢胡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难道不知道关键在哪?


    费劲组织了半晌措辞,杨奎闷声闷气地道:


    “我们能击溃胡人,全靠伏击得手。而伏击能成功,全因对方有三四十人毫无防备踏入陷阱。


    “李小姐可清楚这里面的道道?”


    李清菡转头看向他,大大的眼睛是满满的疑惑:“什么道道?”


    杨奎摸摸脑袋,又费了半天劲才把心中想法说出来:


    “首先,如果踏入伏击圈的胡骑太少,那么莲花村的胡人就还保有战力,咱们就算得手,仍旧要跟对方大队人马血拼......”


    李清菡小手一挥,信心十足地抢白:“血拼也不怕,杨四郎现在厉害着呢,之前他眨眼间就干掉了二十余胡骑!”


    “......”杨奎嘴唇抽动,再度陷入沉默。


    又是好半晌过去,他再度理清思路,口齿缓慢地道:


    “四公子确实厉害,但他之前能以一敌十,是因为对方下了马。后来出门作战,也是趁着胡人劫掠的时候,出其不意一一袭杀。


    “如果胡人数量较多,又都骑在马上,手里有弓箭,那他们就能发挥骑射优势,边运动游弋边用弓箭对敌,聚散不定难以扑杀。


    “我带的这些人虽然训练得当,有几分战力,但如果比拼骑射,绝对不是胡骑的对手。


    “就算是四公子,在弓箭射程、战马速度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空旷地带以一敌十。”


    李清菡听得愣了愣,她虽然是才女,也读过兵书,但缺乏战争经验,对这些事情不甚了解。


    她想了想,渐渐明白过来:


    “只有伏杀对方大量人手,引发恐慌,才能让胡人自行败退,也就是说,杨四郎必须吸引来足够多的人!


    “战斗还得是在河道与树林间的狭窄地带上进行,这样才能让胡骑无法运动游弋,不能施展聚散不定的骑射战术!”


    杨奎松了口气,李清菡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他不用再辛苦解释,当即连连点头。


    “如此说来,杨四郎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厉害啊,扬长避短,把胡人算计得死死的,真是将才!”李清菡再度由衷感叹。


    转眼她又想到什么,摸了摸下巴,一副老学究认真思考学术问题的模样:


    “可是,莲花村的胡人怎么就那么配合,愿意派出半数力量追击杨四郎?他就一个人而已,派出十几骑已是稳操胜券。”


    杨奎知道李清菡会问这个问题,早就打好腹稿,当下对答如流:


    “李小姐进入莲花村的时候,就没发现里面躺着好几具胡人尸体?这些人个个都是脖颈中箭,一击毙命!”


    李清菡小嘴微张,略有些尴尬。


    河边伏击得胜,她高兴得忘乎所以,热血上头只顾得上跟着杨宁往前追击胡骑,哪里还有心思观察四周?


    不过杨奎的意思她明白了:


    “杨四郎故意多射杀了一些胡人,引得对方愤怒难耐,也让对方见识到他的实力,这才派出很多人追击?”


    杨奎颔首:“正是如此。”


    李清菡情不自禁偏头看向正在跟赵文景说话的杨宁,眸中星光闪烁、异彩涟涟,暗道: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有能耐的?


    “这不是脑袋被撞了一下,开了窍,就能解释得通的吧?”


    她非常好奇,如今的杨宁对她来说就像一个迷,让她很想靠近过去,观察清楚解开谜底。


    “其实四公子诱敌的时候,冒了很大风险。”杨奎忽然没头没脑地强调了一句。


    李清菡转头看向他。


    杨奎顿了片刻,接着道:“四公子受了伤,只不过他的衣衫之前就被鲜血染红,故而不易察觉。”


    李清菡顿时紧张起来:“他,他伤在哪里?严重不严重?他为什么不说?”


    杨奎示意李清菡宽心:“小伤,划破了胳膊而已,应该是诱敌的时候中了流矢,李小姐不用太过担心。


    “至于四公子为何不说,甚至刻意遮掩,那就要李小姐自己去问了。”


    李清菡稍稍放心。


    她偷偷看向杨宁,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自顾自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