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薄情寡性

作品:《千金闺途

    孟嫣冷冷一笑,“放心吧,云妃的孩子没了,太子再无威胁,且经过突染怪病一事亦能看出,眼下诸皇子无人能替代太子在皇上心中地位,不会因这一件事就损了他前途,换句话说”


    孟鸢眼中闪出狠厉,声音低得只能自己听到:“我若坐不稳这太子妃之位,宁可太子易主,哪怕毁了他,也绝不看到其他女人夺去我前程,尤其姓宋的!”


    婢女不敢再多言,领命称是。


    调整了下情绪,孟鸢长长出了口气,忆起母亲之言。


    【墙外是男子天下,墙内是女子天地,我们活一辈子都在后宅中兜兜转转,妻妾间争斗永无休止,不为人上人,便是她人脚下泥】


    【女儿面对不仅是后宅,日后还是后宫,任何人都能退让松懈,唯独你不能,不管是为了自身还是家族,必要拼尽全力掌控属于你的战场】


    缓了缓心绪,孟鸢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气归气,可日子还要朝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能将太子恩师之女,出身高门、被太子亲口属意太子妃的宁惜兰拉下位子,更何况一个罪臣女。


    作为孟氏嫡女,自小被双亲精心教养,生来便是奔着女中光华。


    纵然已是太子妃,但她要的可不是空有虚名的正宫头衔,而是无人能撼动,名副其实花中至尊。


    如沈云姝那种占据君王圣宠,将正宫比下去的女人,她绝不允许在她的人生中存在。


    ……


    回到东宫后,太子将琳瑶安置在一处单独小院儿,又拨了几个下人伺候。


    妥当后,太子朝书房走去,途经园子,耳边传来萧声,曲调婉转幽怨,在寂静夜晚更显凄清。


    步子渐近,只见花丛立着位素衣女子,月光下的人清冷纯净,怡静尔雅,有股子天外之人味道。


    她闭目吹着玉箫,沉浸其中,与花间月色融为一体,远远看去,一幅月下佳人画卷。


    婢女率先看到旁边立着的人,连忙正过身行礼。


    被打断,箫声也止住了,宁惜兰慢慢转过身,“拜见太子殿下。”


    “怎么在这儿?”萧胤宸问道。


    宁惜兰直起身子,望了望天边月色,又看了眼周围花圃,“月夜清美,花间幽静,此情此景实在难得。”


    “这曲子甚是哀怨。”


    “此乃民间曲调。”宁惜兰嘴角一丝苦笑,轻抚着手中玉箫,声音缥缈。


    “讲述了一对表兄妹,表兄为其妹许下凤冠霞帔誓言,可在他金榜题名后却娶了高门贵女,只将其表妹纳为妾。”


    轻叹一声,女子黯然神伤,“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表妹日日惆怅心痛,看着他们夫妻恩爱,守着早已风干的誓言,感慨男子心如朝露。”


    说完望向月色,凄清茫然,似还在为故事中的女子伤怀。


    婢女悄悄抬眸瞄了眼太子,昏暗中的人面色晦暗不清。


    “民间故事。”萧胤宸重复着这几字,“哪朝哪代哪个地方,哪对表兄妹,姓甚名谁?”


    握着玉箫的手一颤,宁惜兰从思绪中抽出,“妾身也只是听说的,具体出自何处并不清楚。”


    “那就回头问问清楚。”萧胤宸说完准备离去。


    “殿下似乎对这故事很感兴趣。”宁惜兰开口,止住了要走的人。


    萧胤宸迈回准备离开的步子。


    女子清眸凝睇,“不知殿下听了有何感受?”


    萧胤宸看着她,月光下的黑眸忽明忽暗,“很简单,若这位女子认为她表哥薄情寡性,就该断然拒绝为妾一事,从新觅得良人。”


    “若还愿与之为妾,说明心底已接受男子所作所为,就不该再有抱怨,否则一面与人在一起,一面又抱怨不止,岂非矫情。”


    宁惜兰眉尖一蹙,“殿下不觉得这男子薄情寡性吗?”


    那双眼睛似水似露,看着面前男子,似有道不尽的复杂情愫。


    萧胤宸似哼笑了声,“既然认定男子薄情寡性,为何还要嫁与对方?天下之大,并非只有一条路可选。”


    宁惜兰不动声色攥紧玉箫,顿了顿,微微侧开脸,“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所以,婚后难过也只能是自寻的。”萧胤宸语气淡然,“本来她是可以避免。”


    幽怨的目光落在面前人身上,宁惜兰声音轻颤,眼中晶莹闪动,“世间男子,当真都如此无情吗?”


    萧胤宸靠近两步,漆黑的眸子直视着女子,“薄情与否,非一概而论,也要看这个男子当初如何与女子所言。”


    “若亲口表明情意,许下誓言,事后违背自是薄情寡性,可若对方从未轻言过对之有情,全是女子自己幻想,便另当别论。”


    那双眼睛意味分明,宁惜兰呼吸有些急促,“不管他是否与表妹言说过情意,可中意对方为妻一话总是从男子嘴里说出了,总是出自他口啊,这不就是有情吗。”


    萧胤宸一挑眉,“那有没有一种可能。”


    “娶女子为妻是女子母家意思,男子只是顺承女家所托。”


    宁惜兰心神凌乱,她岂会不知这话何意,面上强作镇定,几次想开口又止了住。


    萧胤宸盯在她身上的目光散了开,恢复闲适,“还是把故事前因后果弄清楚的好,莫断章取义。”


    萧胤宸说完便走了,独留宁惜兰在原地呆滞。


    ————


    两日后,北戎使团离去。


    纵然千般不愿,嘉仪也只能含泪踏上和亲之路。


    看着哭哭戚戚的人,皇帝心疼之余又气恼。


    堂堂帝女,当着两国君臣面如此失态,实在有失大体!


    送走使团的第三日正午,孟鸢正在房里用午膳,就听到母亲来了,忙起身迎接。


    孟母一踏入房间便挥手退下所有下人,见母亲焦急又气恼,眼眶微红,似是哭过痕迹,孟鸢将房门关上,扶着她坐下。


    “母亲,出什么事了?”


    孟夫人努力平复喘息,声音却还是抑制不住哽咽,“今日早朝,凌骁当着文武百官参了你弟弟一本!”


    “什么!”孟鸢眉心一拧,“弟弟?弟弟都不在了,他还参什么!”


    “他说你弟弟在世时欺男霸女,抢占良田,闹出人命!还将物证尽数呈给了圣上!”


    孟鸢震惊,脑子哄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