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作品:《我在古代打辅助

    《我在古代打辅助》全本免费阅读


    “五天之内拆布,若发现原有残次,德润布行自愿调换。”武七爷看到这条,不禁笑道:“我家的布绝对不会有此问题。”


    自家好大哥派人收布时用的那些手段,自然收上的都是上品,像肃宁的棉田,不知筛出去多少,才引得半个县的农户举告。


    “至于五十匹粗布,送你了。”


    “七爷大气。”


    “哈哈,希望日后还有机会共事。”


    “期待。”


    随着他签字画押,沈小叶当场结清货款,近三万匹布,前前后后拉了七十车次才尽数到九梨村。


    整个村的人都来看热闹,沈小叶的一间房都装不下。


    被专门找来运送的辛老九,不住的羡慕,可真神奇,一个月前他们还为几十匹布跑百里,现在就有上万布匹。


    不过,岁哥儿这人可交,今次叫来拉货的车马,都是出自他辛老九的推荐,走了,拿上银子给大伙分分。


    而这一头儿,当村里众人得知沈家招女工,纷纷报名,可欢喜还没持续到晚上,就听到里长的锣声通知大家应役向关外运粮。


    而且这次不是简单的轮甲,而是一里十甲都得上,两丁抽一。


    沈小叶沿着河边检查大家漂布时,再不闻欢声笑语,甚至还能听到有人小声的抽泣。


    她心里压的难受,看看飘在河里的布,将来穿上它们的士兵,又有几人能回?


    正傍徨间,四舅舅来喊她:“小叶,灵山寺同意我们割蓝,但也说最多三千斤。


    我已经与他们订下,明年最少收割五千,最多八千斤。”


    “价格呢?”


    “一千斤二两。”


    “这么贵?”但过了会,她又反应过来,“灵山寺是在限制我们多买,他们本就没种几亩。”


    沈长岁颔首:“嗯,制成药比颜料值钱,算是对我们半买半送了。


    但这种生意做不长久,除非加钱。


    另外,大哥也要去应役,我想给他买一匹壮年青花骡,带车马的人,路上应会稍轻松些。”


    他压低声音道:“万一遭遇北虏袭击粮道,有壮骡他也可以跑的快些。


    我和先生再请一个月的假,庚哥儿就没必要在家了。


    教村里孩子们认字识数,不能半途而废。越是请他们帮工时,越应该正常上课。”


    “听您的,我们尽力做,能找陆观疏通一下吗?把大舅舅调去他大伯的粮队。”沈小叶不知道管用不。


    沈长岁道:“不行,这次民夫是工部、兵部哪个在管都不知道。”


    “皇帝为什么要亲征呢?”沈小叶倒埋怨了一句。


    沈长岁却说:“大约去不了。”


    “为什么?他可是马上皇帝。”沈小叶不解。


    沈长岁一句话终结:“因钱粮故,巡守旧都的太子反对。


    林大老爷已经被召回京起复,他那派的人一定会劝住。


    我们还是顾好自己吧,陆观正在争取他大伯再放给我们三千多辎重兵卒的布料。


    大哥已经把济仁堂的茜草拉来,今晚加加班,先染出三种布料的样品,好让他的护卫送回。”


    啪


    “高兴傻了?”沈长岁不明白她为何突然拍额头。


    沈小叶欲哭无泪:“我定了三十口瓮,五十口缸,连竹竿都找钱五叔制作了,但就是忘了买大锅。


    靠家里几个灶,一下煮不了那么多茜草。”


    “无妨,灶台也没垒,明天我进城定。”沈长岁安慰两句,就忙自己的去了,他得托钱庄帮老爷子一起到津门走一趟。


    忙碌一天的村庄,终于安静下来,大舅舅爷几个依然在河边看守布匹,由于一次洗出太多,还雇了好些男丁。


    河边睡一夜十个大钱,谁不喜欢,就当提前为应役练习呗,还能分食八善叔打的野物。


    大外公沈善信尽心巡视好几圈,与弟弟道:“得在壮劳力们走之前,把布漂好收起。


    等到染过再洗,就不会一下好多,那些半大小子们也能看着。”


    “嗯,大哥帮忙安排着就好。


    你已经六十不用再应徭役,长顺爷俩谁去?”老爷子沈善宥关心道。


    沈善信不语,半天才道:“唉,他俩谁能上,都在府城养尊处优惯了。


    长顺定会出银子找人替他。”


    “新官上任三把火,知县若查出来,他要挨板子的。


    到时候,带着伤也得去。”老爷子不想看到这个。


    沈善信:“卢捕头说的吗?”


    “嗯,我去拉药材遇见了他,说是县尊要求点名时严查,千万别动歪招儿。


    灵河县虽然号称上万户,但是前些年不愿被划为上等户多交粮,临时分家的也多。


    现如今,有不少户都只一个成年男丁,不在应役范围内。


    送去运粮的民夫少了,县尊也挨骂。”老爷子是回来的晚了,不然也趁着那次分家。


    可惜,现在户帖管的严,父母在不许分家。


    “这么说是咱们全甲都上了?


    嘿哟,长顺定然要埋怨死我,他多少次想迁入府城,我都不许。”沈善信头大,“老八,你帮我给他写信。”


    “现在迁


    ,县衙哪里会放。”老爷子戳破大哥的幻想,两兄弟坐在角落里一起望天长叹。


    沈善信忽然道:“小叶说的教人染布不可行,这是吃饭本事,得自己人来。”


    “唉,挑谁?”老爷子还没确定。


    而沈小叶也在长叹,“茜草的颜色与苏木不同,染红布时得多染一次,都是钱啊!”


    “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你不是说能再卖三千多匹,咱们这次的本钱就全赚回来了,而且手里还能留下万匹。”黄氏绝对的热情高涨。


    外婆林氏但笑不语,不断给两人摇着扇。


    沈小叶重重的点头:“一下全卖完最好,那样我就把德润的空铺盘下来当个中转地也无所谓。”


    为了挣钱,拼了!


    肝到半夜的娘几个,终于染好了十匹布,这才心满意足的睡觉去。


    次日一早天不亮,沈小叶就爬起来床,但是她再次完败家人。


    不论是舅舅还是表哥,都已经在进城的路上,而外公还在河边看守布匹。


    她一摸昨晚染的布,还有些湿,于是丢开做别的去。


    “小叶,先喝碗鸡蛋水,今天由你替岁哥儿上课。”大舅母黄氏端出了一碗加糖鸡蛋花。


    “还有这任务?”沈小叶停止打拳,火速喝完水拿了舅舅的小黑板就跑水村里磨房那儿,黄氏喊都来不及。


    到达时,已经有好些孩子搬了凳子等着。


    看见年龄大的她倒也不怯场,就是人到齐开始讲课了,才发现自己没有教材。


    行吧,难不倒咱。不就是舅舅舍了三字经,先开讲千字文,黑板上有写着今天的内容。


    可她教了大家几句后,举着自制黑板让他们学写上面字时,所有人都看着她。


    “怎么了?”沈小叶收回黑板看,她没教错呀!


    钱壮壮举手站起来:“小叶,以前长岁叔教的时,会把每句里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可有意思了。”前排何家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听。


    更有孩子道:“有武王伐纣。”


    “还有嫘祖制衣。”


    “……”


    沈小叶看看板上的: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鬼的故事,她没深入学过。也不对,家里书上注解这句好像与三坟五典有关。


    正在她抓耳回想人名时,忽然陆观的声音传来:


    “第一句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是说古都长安皇宫里面的房屋建制,向右通广内殿、往左达承明殿……


    坟典实际上是八位先贤的书,有伏羲氏,他是……”


    沈小叶听着听着,不禁暗赞,同时也告诫自己,认字不等于知识。


    待生活富足更稳定后,她得跟着舅舅表哥重新学习,否则将来他们吊书袋,自己只知哪本书,却不知哪个袋。


    日后和更多人做生意,说不定遇上个儒商,得充电。


    待陆观讲完,她头一个鼓掌表示赞扬,孩子们互相看看后,也统一意见给他拍手。


    接下来描字时间,沈小叶和陆观走远一些,夸道:“可以呀,信手拈来。”


    “他留给我的,现在越来越多。”陆观点点心口。


    沈小叶上下打量他:“该不会,你是吊打国子监脚踢崇文馆的主角?”


    “不敢,我就是的偶尔跑龙套的,最近才加戏。”陆观没兴趣做什么主角配角。


    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