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单于庭

作品:《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同一时间,河套。


    这片被如今汉家称之为‘河南地’,被匈奴人成为幕南,又被后世人称为河套的区域,其每一种称呼,都源自于此地的地貌特征。


    ――大河,即后世人口中的黄河,自西向东而流,在留到鄂尔多斯高原时,向北拐了个弯,绕过了鄂尔多斯高原。


    翻开地图便不难看到:在鄂尔多斯高原以西,黄河主体就是按照东西向流动;


    而在抵达鄂尔多斯高原时,向北绕道绕过高原,之后又向南回归到了原本的方向,自西向东,朝着海洋的方向流去。


    这块因黄河绕过鄂尔多斯高原,而划出的‘几’字形区域,便被后世人称为:河套。


    ――被黄河套出来的区域。


    至于这片区域,被如今汉家称之为‘河南地’,自然是因为这片区域,整体位于大河河道以南。


    而对匈奴人而言,有黄河之水包裹三面的河套地区,便是大沙漠以南仅有的宜居之所。


    故而,后世人口中的河套、汉人口中的河南地,也被匈奴人私下成为:幕南。


    时值冬十月下旬,草原绝大多数区域,都已经是大雪纷飞;


    不知多少底层牧民,带着阖家老小钻进了毡帐,熟练清点着乳酪等过冬口粮的同时,暗暗担心起帐外的牛羊牧畜。


    而在河套――在一片至今都还没有冰封的湖泊边,单于庭、右贤王部,以及幕南诸部的头人、贵族们,却是坐在一片露天会场当中,一边将用小刀割下的牛羊肉送到嘴边,一边欣赏着会场中央的歌舞表演。


    上首的虎皮座椅上,匈奴单于:挛?军臣大刀阔斧而坐,一手以掌撑膝,一手托着装有淡白色饮品的木碗,时不时嘬上一口。


    目光却不曾落在会场中央的表演,而是如鹰隼般,依次从在场众人身上扫过。


    军臣落座的虎皮椅左侧,一少年含笑而立,注意力却时不时被飞虫所吸引,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在草原,这般憨态的男子,就算是挛?氏王族,也同样会被人看不起。


    只此刻,却没有哪怕一个人,敢向这位少年投去不屑的目光。


    究其原因……


    “于单。”


    少年正聚精会神的低着头,观察着落在脚边的飞虫,便闻父亲沉稳粗重的一声轻呼,惹得少年赶忙抬起头。


    便见虎皮椅上,军臣仍旧维持着先前的坐姿,只眼角不着痕迹的撇了身旁少年一眼。


    而后,又淡笑着望向前方,只嘴上轻声道:“带左贤王落座吧。”


    单于有令,一旁的魁梧大汉自是当即上前,毕恭毕敬的引领着左贤王于单,来到军臣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坐下身。


    也就是在于单落座的同一时间,军臣那如虎狼般阴戾的目光,便死死锁定在了于单对侧――锁定在右手边第一个位置。


    “撑犁天神告诉我,右贤王在幕南,似乎在做一件不忠于撑犁天的事。”


    “右贤王,是否要向草原的共主、大匈奴的撑犁孤涂,忏悔自己的过错呢?”


    军臣开口的同一时间,围绕在会场上空的胡乐便悄然停滞,会场中央的歌舞姬们也各自退去。


    而在会场两侧,发饰各异、面上各镶着不同大小金属环的一众头人贵族,则纷纷循声望向上首主位。


    感受到军臣满含恶意的目光,又或幸灾乐祸、或忧心忡忡的望向右侧首席。


    ――做如此两种反应的人,可谓是渭泾分明!


    军臣左侧,落座于左贤王于单身侧的每一?人,面上都是幸灾乐祸;


    反观军臣右侧,落座于右贤王伊稚斜左右的头人们,则无不是面带忧虑。


    在军臣深邃的目光注视下,伊稚斜面色变了又变,终还是艰难起身,走上前去;


    来到军臣面前,缓缓跪下身,将屈辱尽数埋藏于心中,卑微的亲吻起军臣的脚趾。


    “您的意志,伟大的撑犁孤涂……”


    看着伊稚斜以匈奴人特有的方式,向军臣献上自己所有的忠诚,左贤王一脉的头人贵族们当即一阵哄笑不止。


    而在右贤王一派的座位之上,落座于右侧第三席的中年男子当即起身,毕恭毕敬的走上前去。


    “还请撑犁孤涂,回禀伟大的撑犁天神。”


    “自从四年前,卑鄙的右贤王违背天神意志,像偷羊为生的羌人般叛变,并为撑犁孤涂镇压时起,整个幕南,便再也没有不忠于撑犁天的卑劣之人了。”


    “――如今的右贤王,是当年那卑鄙小人的儿子;”


    “但那卑鄙小人,却也是撑犁孤涂的兄弟。”


    “按照我游牧之民代代相传的习俗,如今的右贤王,也同样是撑犁孤涂的子嗣。”


    “按我大匈奴的制度,右贤王伊稚斜,和左贤王于单一样,都具备继承单于大位的资格……”


    中年男子话音未落,左侧左贤王一派的众头人贵族们,当即便有几人拍案而起!


    左贤王于单身侧,那名奉令将于单引回座位的魁梧大汉,更是目光凶狠的望向那中年男子。


    却见上首虎皮椅上,军臣面色阴沉的昂起头,深深凝望向中年男子目光深处;


    良久,才喜怒不明的垂眸一笑。


    “撑犁天,感受到了右贤王的忠心。”


    “也感受到了右大当户,对右贤王的忠心。”


    此言一出,彼此怒目而视,恨不能当场大打出手的两派贵族,这才愤愤不平的别过身去,面目狰狞的咀嚼起嘴里的肉。


    就好像他们嘴里的,并非牛羊肉,而是敌人的血肉。


    看着左右两侧,众贵族、头人的作态,军臣却是暗下稍发出一声轻叹,不禁为当年的选择隐隐有些后悔起来。


    ――如今的左贤王于单,是军臣的儿子。


    而且,是唯一的儿子。


    倒不是说军臣三十好几的年纪,却只生出了这么一个儿子;


    而是军臣十几个儿子当中,只有最羸弱、最无能的于单活了下来。


    草原艰苦,不比中原。


    在这个时代,作为整个已知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汉家尚且只能坐视新生儿不到一半的存活;


    自更枉论医学水平还停留在跳大神阶段的游牧民族了。


    军臣有过很多个儿子。


    甚至有过不少从小便英勇无比,睿智过人的儿子。


    但在草原,没有比生命、比人命更加脆弱的东西了。


    随便一场灾害、疾病,甚至是某一次游猎、切磋――乃至一块放久了的肉干,都可以夺走一个勇士的性命。


    军臣还算幸运;


    承蒙撑犁天神庇佑,军臣还有一个儿子尚存于世。


    至于右贤王伊稚斜,是军臣的哥哥的儿子,用汉人的话来说,是军臣的侄子;


    只不过,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兄弟手足不分你我,一人有子,便等于兄弟众人都有了儿子。


    ――这么算下来,伊稚斜便是军臣从哥哥、曾经的右贤王那里继承的儿子。


    但军臣心里很清楚:这个儿子,与其说是儿子,倒不如说是狼崽子。


    自己在世,狼崽子不敢造次,自然是只能乖乖舔舐自己的脚趾,对自己献上所有的忠诚。


    但等狼王老去,这狼崽子,必定会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狼王权威,意图染指狼王之位的那一个!


    草原奉行丛林法则,强者为尊。


    军臣很想趁自己还能掌控局面,将这个未来可能威胁自己的狼崽子,给扼杀在摇篮当中;


    但草原特有的习俗,让军臣根本无法下定决心,在短短四年之后,第二次血洗右贤王的王帐。


    ――没错;


    伊稚斜的亲父、军臣那个倒霉催的哥哥,也就是过去的右贤王,死于四年前,军臣针对右贤王发起的血腥镇压当中。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先老上单于时期,军臣是左贤王,那个异父异母的哥哥是右贤王。


    一个左太子,一个右太子,能尿到一个壶里去才有鬼了!


    父亲故去,身为左贤王的军臣第一顺位继承单于之位,很快便掌控了单于庭。


    只是怎么都咽不下曾经,与哥哥争权夺利的岁月中,被哥哥欺辱的恶气;


    最终,军臣决定先下手为强,以右贤王私自发兵攻打汉室为由,将哥哥召到了单于庭,而后血洗了右贤王一脉的势力。


    军臣本以为:在强者为尊的草原,自己血洗右贤王一脉的举动,必定会得到整个草原的歌颂和崇敬。


    但在事后,军臣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右贤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群人。”


    “就像左贤王,也同样是一群人的代称一样……”


    如是想着,军臣便缓缓抬起头,望向右手边,那已经坐回座位的右大当户:兰德勒图。


    ――匈奴,从来都不是一个民族的代称;


    在秦时,匈奴,是草原万千游牧部落中,极不起眼的其中一个。


    即便后来,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逐渐强盛,并最终推翻了草原霸主:东胡,取而代之,成为草原新的霸主,也依旧如此。


    曾经的楼烦部,即便屈服于匈奴,也依旧是匈奴楼烦部;


    曾经的折兰人,即便成为了匈奴单于庭最看重的武力,也依旧保留着所有的文化、习俗,并自称:折兰人。


    而匈奴对草原的掌控,是极度依赖于由老上单于设立,便沿用至今的双头鹰政策的。


    ――左贤王,左谷蠡王,左大将,左大当户;


    ――右贤王,右谷蠡王,右大将,右大当户。


    两派人马,匈奴八柱――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皆由挛?氏王族担任,且皆具备单于大位继承权;


    左右大将、左右大当户,则由草原四大氏族:兰氏,须卜氏,呼延氏、丘林氏世袭。


    两派人马各司其职,又彼此竞争,通过类似养蛊的方式,来培养出一代代匈奴单于。


    与此同时,又保证单于始终出生于挛?氏王族,且四大氏族始终身处单于庭最高决策核心,不会被权力边缘化。


    至此,秩序构建完成;


    所有获利于秩序的成员,都将自发维护这一既定秩序。


    也正是因此,军臣无故血洗右贤王一系的举动,才意外迎来了四大氏族,乃至单于庭本部、挛?氏王族的强烈不满。


    ――你看右贤王不顺眼,想弄死他,那就像个勇士一样去决斗!


    ――动用单于的权力,把人骗到单于庭杀死,和卑鄙狡诈的汉人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即便心中诸般不远,军臣最终也不得不保留,甚至是安抚剩下的‘右’系贵族,并将那位故右贤王的独自,任命为新的右贤王。


    军臣很不喜欢这种拐弯抹角的处理方式。


    军臣知道父亲很擅长这些,但军臣不擅长,也不喜欢。


    在军臣看来,草原引弓之民,就该镇压一切不服,武力横推整个世界!


    只是如今的军臣,还没有父祖巅峰时期的威望,还没有具备对草原诸部‘言出法随’的崇高威望。


    在军臣看来,这次,便是一次良机;


    用胜利、用汉人的血肉,为自己奠定无上尊威的良机……


    “汉人,换了一个新的皇帝。”


    “――换了一个比过去的皇帝,还要更年轻、更无能的小皇帝。”


    漫长的沉默,被军臣这一声突兀的话语所打破;


    两派人马也难得收敛起面上敌意,各自坐直了身,翘首望向上首的虎皮椅。


    便见军臣缓缓站起身,负手上前两步,旋即稍侧头望向左侧。


    “左贤王,还在骑羊的年纪,就和我留在南池吧。”


    “右贤王久居幕南,就让右贤王走一趟,好好敲打一下汉人的小皇帝。”


    饶是再怎么不愿意,军臣也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儿子于单,至今都还没有具备作战的能力。


    ――连马驹都骑不了,在草原能不被部族抛弃,已经是非常离奇的事了。


    反观小狼崽子――右贤王伊稚斜,早在先单于之时,便成了故右贤王最有威名、最勇武的儿子。


    时至今日,做了匈奴右贤王,即便年级还小,连汉人口中的‘及冠’都还没到,却也已经凭借父亲的威望,得到了整个幕南的效忠。


    军臣当然不想让伊稚斜捞到这个便宜;


    但除了这么做,军臣,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谁让于单不争气呢?


    ――谁让军臣那些年纪更大、更勇武,在草原更有威望、更得各部族敬佩的儿子们,都死于各种离奇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