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我我

作品:《叶娇李策

    那些僧侣大多身着圆领方襟、宽腰阔袖海青,为首者身披百衲衣袈裟,手持禅杖,远观便觉仪容整肃、道风庄严。


    礼部官员很快便迎上去,远远地就合十施礼,以示尊重。


    李策见那官员身穿绯色官服,便知是礼部侍郎邹进。


    大唐礼部,主管朝廷中礼仪、祭祀、宴餐、科举等重大活动。邹进三十六七岁,正值壮年,官居四品,虽然位居礼部尚书之下,但是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这回负责圜丘祭天的,也是邹进。


    而能让大唐的四品官员有礼有节接待的,必是得道高僧。


    比如,大兴善寺的住持守直禅师。


    大兴善寺乃皇家寺院,常设道场,为朝廷祈福禳灾。


    守直禅师身为方丈住持,更是参禅证悟、大乘见道、德学兼备,位同国师。


    本朝皇帝并不尊崇佛道两教,但是对待这些出家人,还是很看重的。


    这回祭天祭祖活动,按例也需要他们参加。


    守直禅师会带领僧众,在圜丘外围设坛诵经。


    这会儿他们过来,不知是要做什么。


    “过去问问。”李策微微示意,青峰便跑下圜丘。


    过了一会儿他来回禀,说守直禅师亲自辨认道场位置,以免元旦当日出错。


    圜丘下要站文武百官,还有皇室宗亲,甚至道家也在此诵经祈福,祝祷风调雨顺、禳解灾疫。


    往年李策没有参加过祭天,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有这个流程。按理说,以守直禅师的身份,不需要他亲自跑一趟。


    “还说了什么?”李策问。


    “似乎是说他们惯于风餐露宿,不需要待在木棚下,让邹侍郎把木棚下的位置让给别人,他们往西边站站。”


    听起来倒是颇有出家人舍己为人的风范。


    这木棚往年也是不搭的,只因为去年祭天时恰逢大雪,皇帝站在雪地里,头上的华盖被风吹动,挡不住半点雪花。


    等到了登坛祭拜、焚烧祭品的时候,皇帝迈步出列,头顶的冕旒上整整齐齐摞了一寸雪,华服雪白,眉毛胡须冻出两道冰条,结霜的睫毛眨一眨,脸颊通红,看起来像山里窜出来的野猴,狼狈至极。


    礼部官员私下里觉得,今年他们的活儿又累又多,都是因为年初祭天的时候,让皇帝恼怒了。


    所以无论如何,得把棚子搭起来。


    今年就算是刮风打雷,也要让皇帝舒舒服服站在木棚下等待吉时,庄重有威严,从容有风度。


    这才是昊天之子祭天祭祖时,该有的排场仪容。


    魏王李琛今年也颇注意这道木棚。


    木棚在圜丘南侧,以扇形张开,围了半圈。正北紧接皇帝登阶之处,做了九龙聚顶的雕花挑檐,闳敞轩昂、大气磅礴。


    此时木棚已经搭建一半,只剩封顶。


    工部员外郎陪伴在李琛身边,时不时展开图纸,给李琛看工程进度。


    李琛神情认真,会询问地基深度、木棚尺寸、梁柱角度,以及木材情况等。工部员外郎一一回禀,李琛频频点头。


    守直禅师来过以后,礼部重新规划了官员在木棚下的站位,发现木棚下空出很大的面积,故而可以略改一改图纸,以加快工期。


    工部员外郎不敢怠慢,迅速去做了。


    李琛站在木棚下,神思沉沉看向远处走来的李策,自言自语道:“改图吗?”


    “魏王兄。”李策经过李琛,同他打了个招呼。


    “楚王弟,”李琛招呼李策过来,示意他看木棚上的九龙雕花挑檐,“多有气势!”


    “是,”李策略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道,“又该用膳了,还等四嫂给你送吗?”


    “今日回去吃,”李琛笑道,“你呢,还吃涮羊肉?”


    不会再吃了吧?


    你们连吃三天,我身上都有涮羊肉味儿了。而且这三天里,我已经听够了你们的卿卿我我。


    我知道你爱吃萝卜她爱吃笋,你们是真损啊,每次都只是虚虚地让一让我,从不真心递筷子。


    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昨天的羊肉其实是牛肉。


    “不了,”李策脸上露出小孩子讨到糖果的笑容,“今日去安国公府蹭饭,叶大小姐擅长烹饪,难得今日下厨。”


    “因为今日是叶长庚的生辰吗?”李琛脱口而出这句话,突然神情有些僵硬,有些尴尬道,“我听人说的。”


    他心里太乱,以至于说漏了嘴。


    被人知道消息灵通,并不是好事。


    “是吗?”李策惊讶又感激道,“多谢魏王兄提醒,小弟差点空手而去,失了礼数。”


    工地外停着马车,李策上车坐定抱起手炉,青峰便驾车回城。


    明德门下有些拥挤,但是他们的马车刚钻进城,车帘便掀开,一个红色的身影扑进来。


    “想我了。”


    李策高抬双手,接住叶娇热乎乎的身子,顺便在她额上啄了一下。


    “不想。”叶娇笑着坐在李策身边,眼睛亮亮地看着他,问道,“你送我哥哥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