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迎亲

作品:《叶娇李策

    这一趟何止是受苦。


    这一趟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李策和叶娇冲锋陷阵、倾尽家资,只为了守住边境,保大唐国泰民安。


    他们肩扛责任,殚精竭虑,纵死不顾击退敌兵,才能回到长安,回到父皇身边。


    叶娇眼眶通红,跪近一些,道:“太好了,父皇醒了就好!”


    皇帝的手指动了动,食指抵着拇指指腹,想像以前那样,弹弹叶娇的脑门。可他的胳膊却无法抬起,努力许久,最终只能无奈放下。


    见此情形,端着药盏进殿的高福含泪解释:“圣上四肢僵麻,还不能用力。”


    短短三个月,高福像老了十几岁。


    他原本光滑的额头刻下好几条皱纹,脸上除了担心忧戚,还有失去权力后的灰心丧气。


    叶娇宽慰他道:“父皇吉人天相,只要醒了就能好起来。这几日天气和暖,我们就带父皇出去晒太阳。园子里的石榴熟了,父皇可以去摘石榴。”


    皇帝虽然不太能动,眼睛却眨了好几下。


    “是,是,”高福心情疏解,也跟着打趣,“楚王妃回来,圣上的病就好了大半了!”


    叶娇嘿嘿笑起来,李策也跟着笑了笑。


    所有人都在笑,只有皇帝不同。


    他眼中的笑意渐渐散去,阴影覆盖眼眸,愧疚不舍又万般难过地,看着李策,道:“小九……去,就藩吧。”


    去就藩吧。


    以前皇帝曾生气地阻止他就藩,后来无奈地答应,如今主动提起。


    他有那么多儿子,都在繁华的都城生活,要么辅佐朝政,要么安于享乐。可他对李策说,就藩吧,就藩,离开这里。


    皇帝打量着李策的神色,似乎怕他答应,又怕他应得太快。


    然而李策尚未回答,叶娇便先开口了。


    “父皇,”她笑语盈盈地说话,让殿内的气氛重新变得愉快,“儿臣的哥哥要成婚了,儿臣一直待在北地,还没有给他们准备好礼物。等明日买好礼物,后日便可以离京。等儿臣走了,父皇可别想儿臣哦。”


    她很开心,没有抱怨不舍,没有恐惧提防,仍然是那个心无城府的姑娘。


    皇帝在这样的声音中逐渐放松,问:“成……成婚?”


    他昏迷了太久,忘记许多事。


    高福立刻道:“是叶将军,要和裴氏嫡女成婚了。婚期就在七日后。”


    皇帝心中渐渐浮现叶长庚的面容,想起他御街上射向柳叶的箭,继而想起他如今是河东道行军大总管,刚刚因为抵御突厥,立下大功。


    他要成婚了。


    七日很短,什么事都做不成。


    看着眼前温顺的儿子,活泼的儿媳,皇帝犹豫片刻,露出慈祥的笑容。


    “不急,”他道,“成婚……后,再走。”


    “多谢父皇!”叶娇俯身磕了个头,没把握好力度,磕得有些痛。


    她捂着额头起身,龇牙咧嘴地吸气,让皇帝又笑了。


    “疼吗?”走出寝殿,李策不顾有内侍跟随,抬手去揉叶娇的额头。


    叶娇任他揉着,目色凝重,有些内疚地“嗯”了一声。


    “在父皇面前下圈套,还真是不适应。”


    刻意说出兄长的婚事,引着皇帝让他们久留,这是走进大殿前,他们便商量好的。


    利用皇帝的慈爱,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个瞬间,叶娇甚至想放弃了。


    就听他的,去就藩吧,回府就收拾铺盖,一刻都不多留。


    但是李策说要在京都等一等,等到婚礼结束。


    “走吧,”他牵住叶娇的手,“咱们去置办礼物。”


    因为要在京都多留几日,第二日早朝,李策到了。


    太子李璋尚未驾临,朝臣正在三三两两说话。见楚王李策到来,或远远施礼,或走近攀谈。


    他们询问北地的战事,赞赏李策计谋超群、叶长庚英勇无敌。


    河南道节度使李丕也在京都,他热情地同李策打招呼,道:“叶将军回来了吗?是不是中途拐到绛州面见小娘子了?”


    几位朝臣哈哈大笑,说过不了几日,便可讨安国公府一杯喜酒。


    “欢迎。”李策替叶长庚应下,“诸位大人一定要来,本王作陪。”


    “岂敢让楚王作陪?”有人远远阴阳怪气道,“倒是可以去吃楚王的饯行酒。”


    说话的人是京兆府府尹刘砚。


    他的语气并无恶意,倒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怨愤。


    李策含笑不语,兵部姜敏呵呵一声。


    “怎么?刘府尹要去?这可是头一遭啊!要上礼金吗?听说刘大人有貔貅之名,只进不出啊。”


    姜敏等着刘砚反击,刘砚却突然神色肃重拢袖站正,与此同时,台阶上方传来内侍的声音:“太子殿下到——”


    朝臣齐齐拜倒,姜敏因为同刘砚打嘴仗,跑了好几步才走回自己的位置。好不容易随朝臣起身,却突然又听到自己的名字。


    “微臣要弹劾兵部侍郎姜敏朝堂失礼。古语有言,‘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如今兵部因打赢突厥而骄,肆意贬低打击朝臣,微臣以为,需贬斥姜敏、防微杜渐。”


    姜敏向那人看去,不用想,也知道是御史林清。


    如今吵个架都要被弹劾了吗?他闷哼一声,举起笏板道:“微臣请求自辩。”


    李璋冷肃道:“准。”


    姜敏没有回骂林清,他解释了自己为何打击朝臣。


    “突厥使团将要抵京,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在此关口,楚王却要离京就藩。微臣担忧朝中无人能震慑突厥,同刘府尹讨论几句而已,并非贬低打压,望太子殿下明鉴。”


    林清撇了撇嘴。


    骂人家只进不出是貔貅,也算讨论吗?


    李璋尚未坐下。


    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低头扫视众人,找到吏部尚书裴衍。


    “朝廷……”他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询问,“无人可用吗?科举、举荐、选拔,吏部每年发放给官员的俸禄,占国库存银一半。如今楚王自请就藩,朝中便无人可用?裴尚书,果真如此吗?”